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书法 书法史 查看内容

书法简史:魏晋书法(四)相关碑帖

2008-5-22 11:52|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718| 评论: 0

摘要: 魏晋书法——受禅碑         受禅碑立于黄初元年,魏公卿将军因

魏晋书法——受禅碑
 

 

受禅碑立于黄初元年,魏公卿将军因曹丕受汉献帝“禅让”,即帝位而立。书体方整典雅,是曹魏典型的书风,也是黄初书风的典型,后世亦极为推祟。

相传此碑为卫颛所作,此人善古文、鸟篆、隶、草诸体,为曹魏一大书家,但可惜书迹没有流传下来。他的儿子瓘,孙子恒、宣、庭,曾孙璪、玠等人皆有书 名,一家四代都享名于书坛,其中尤以恒的妹妹铄,也就是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名声最大,但也没有书迹传下来。

卫瓘在晋初和索靖并称,笔法融合乃父和张芝,自成一体,书迹只有一件阁帖,字书瘦劲,笔势跃动,古劲秀逸。

卫恒撰「四体书势」书,传父祖之法,长于章草及草书,古文过于父祖。今天留下来的也只有一纸阁帖。


##########NextPage##########

钟繇——宣示表

宣示表:钟繇小楷。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王导东渡时将此表缝入衣带携走,后来传给逸少,逸少又将之传给王 修,王修便带着它入土为安,从此不见天日。现在传下来的是逸少的临摹本,字体端整古雅,结体略呈扁形,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全是真书笔法,是元常的杰作,也 可以说是楷书之祖。


##########NextPage##########

钟繇——荐季直表

钟繇小楷。写于黄初二年(二二一)。其布局空灵,结体疏朗、宽博,体势横扁,尚有隶意。虽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结体法度均不如晋唐工整,但天趣盎然,妙不可言。由明代开始受到推重,乾隆更认为无上的法宝,但却是后人伪作的;字体确是高古扑拙,别具韵味。而颇受后世推祟的贺捷表也是伪作。


##########NextPage##########

索靖——月仪贴

月仪贴


##########NextPage##########

陆机——平复贴

平复贴


##########NextPage##########

卫夫人——名姬帖

名姬帖


##########NextPage##########

王羲之——乐毅论

右军的正书中,智永认为乐毅论最佳,后人多半认同。梁朝时就已有临摹本,是今日所见最早的摹本;唐朝年间又有不错的重摹本;快雪堂帖所刻的则流于妍媚 无力了。宋代高绅曾获古刻石,一般以为是此帖的祖石,刻法精绝,碑文自「海」字之后残缺不全,世称「止海本」,石亡之后翻刻就没有令人惊叹的作品了。现今 流传下来的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笔画瘦而行狭者,如快雪堂帖,另一种是笔画肥而行润者,例如宋拓的清仪阁本,浑古遒劲,堪称杰作。右军的正书,遒古平寓秀 丽,足为后世典范。其他如黄庭经、东方画赞、曹蛾磈等也都是小楷之杰作。


##########NextPage##########

王羲之——黄庭经
 

王羲之小楷。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 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 了。

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NextPage##########

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的行书有如行云流水,其中又以兰亭叙为最极品;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右军宦游山阴,与孙统承、谢安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 之礼。饮酒赋诗,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记序盛会,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名有不同的体态及美感。此帖下笔有如神 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

右军将之传给子孙,直至七代孙智永,遗付给辩才,后来被唐太宗「骗」入内廷,唐太宗对他的字着迷不已,曾命搨书人赵模等各搨数本赐给王、臣、真迹则陪 他殉葬在昭陵了。武后时,韫桓掘发,真迹又复出,收入玄宗内府,且刻石置于学士院,称为「定武兰序」,经历宋、金而亡。但此本和今天流传下来的墨本各不相 同,很难确定究竟原来是什么样子。


##########NextPage##########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书。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俯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其为人所重视,由此可见。


##########NextPage##########

王羲之——孔侍中帖
《孔侍中帖》和《频有哀祸》,王羲之行书,二帖连为一纸。纸本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NextPage##########

王羲之——丧乱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帖上还引有朱文“延历敕定”三印,延历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 元年,可见此帖是唐代传入日本的。《丧乱·二谢·得示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NextPage##########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首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

《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具风范的草书体势。


##########NextPage##########

王羲之——姨母帖

姨母帖


##########NextPage##########

王羲之——十二月帖

十二月帖


##########NextPage##########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NextPage##########

王献之——鸭头丸帖
王献之行草书。二行,文曰:“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共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全帖用墨枯润有致。姜夔《续书谱·用墨》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鸭头丸帖》两层意思,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

“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NextPage##########

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中秋帖》释文: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NextPage##########

王珣——伯远帖
东晋王洵真迹。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伯远帖》是王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是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被列为“三希”之三。

它的笔画写得较瘦劲,结体较开张,特别是笔画少的字显得格外舒朗,飘逸,真有点“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洞”的晋人韵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5 0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