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65|回复: 9

中国历代茶具(一)

[复制链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发表于 2006-7-10 14: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规格: 陶碗高6.1cm、陶瓮高14.1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战国时期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碗 瓮
    辅助分类项: 茶具


  这一大一小两件陶器距今至少有2200年的岁月,而离前述仰韶文化的陶碗、陶瓶少说也要有3000年了!历经3000年风雨春秋,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前夕,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惟独这半坡村民用过的陶碗静静地立在那里,似乎以不变应万变。

  变化还是有的。战国时期的烧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窑床用土坯砌成,烟囱设在窑腔上面或后面,这样能够保持烧窑温度,从而使烧出的陶器质地坚致。当时流行于江南的印纹硬陶就需要1100℃以上的高温才能烧成,因此窑炉结构有比较先进的龙窑(浙江绍兴、萧山都发现过战国时期的龙窑)。另一个变化在于装饰。江南地区的印纹硬陶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但兴盛于商、周。其拍印纹饰起初是为了使泥条盘制而成的器体致密牢固,拍打工具是陶拍。又为了避免拍打时粘上陶土,就在陶拍上系以绳索或刻制花纹。久而久之,古人对花纹的美观讲究起来,印上的纹饰便日渐规整,丰富多样。

  这两件陶器正是印纹陶。仔细观察,其细密的几何形纹饰可令人去不断解索。此瓮或称为罐,与后世茶叶罐之类抑或有点联系。


[ 本帖最后由 细雨如丝 于 2006-7-10 14:18 编辑 ]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2.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东汉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碗
    辅助分类项: 茶具
  
    汉代的烧陶工艺吸收了原始瓷器的器表着釉技术,并创制了以铜为呈色剂的低温铅釉陶器。这种陶器的应用和推广,为我国后来各种不同颜色低温铅釉陶器的出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日用陶器,有做饭的釜、甑等炊具,有饮食用的碗、钵等器,也有作为盛物用的瓮、罐、缸、壶等。器表装饰有绳纹、划纹、弦纹等。从考古发掘看,汉墓中的陶器大多数是仿商、周的青铜器和漆器,实用性器物较少。早期东汉墓中随葬的有传统的礼器,也出现了生活用具;中期礼器减少,家畜、家禽等造型增多;后期则出现了乐舞、百戏、仓房楼阁等图案。总之是越来越生活化了。这些陶器的表面饰以划纹、印纹、绳纹、彩绘等纹饰。彩绘多见于盘、碗、盒、壶、罐等陶器的器表,有朱绘的,也有用红、青、绿、黄、橙等色绘出线条、几何图案和珍禽走兽等纹样。

  这时期的陶器呈现出色彩绚丽丰富的特色,这件陶碗似乎还不足以反映这种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3



规格: 陶碗高10.9cm、口径20.3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仰韶文化时期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碗
  辅助分类项: 茶具

  呈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数千年前远古先民使用的两件陶器:陶碗和陶瓶。碗用于盛食物或饮水,瓶则是汲水器。

  碗,是东方民族最普通的饮食器皿。用不着以考古学上的专有名词加以描述,孩童都能在一堆古陶器中认出它。因为几千年来,碗的基本形状一直如此,只是在容量大小、底部圈足之有无或尺寸上略有变化而已。几种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碗都大同小异。碗的出现很早,在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如陕、甘一带的老官台文化遗址)中已有手制的砂质红褐陶圈足碗,比较粗糙,松脆易碎。这里介绍的是新石器时代中期著名的仰韶文化陶碗。仰韶文化延续约2000年,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是中国新石器文化中的主干,为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当时人们的口粮主要是粟和黍。面前的这件陶碗尽管朴素、简洁,或许并不能代表仰韶文化的陶艺水平,但远古先民千百年来就是用它喝水、盛粟米饭,过着简朴而忙碌的生活。

  除了陶碗以外,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还有木碗发现,即年代上与仰韶文化不相上下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木碗。因为木质更易腐朽,故此碗已面目全非。虽然如此,作为最古老的漆器之一,其意义非同寻常。

  图中伴随陶碗一侧的是汲水陶瓶,小口尖底,有可供系绳的耳。我们仿佛看到,居住在浐河岸边的半坡女子,将陶瓶抛于水中,待瓶子灌满了水并浮起后,她就可以收起绳索,提上或背上瓶子回家去。陶瓶虽非饮器,但也与水有关,姑且一并附录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格: 高6cm、盏口径9.8ccm、托口径15.5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南朝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茶托 茶盏 青釉
  辅助分类项: 茶具
  这件(组)器物实际由茶盏、茶托两件组成。盏中心刻莲蓬,往上是莲瓣;托内也饰以莲瓣纹。釉色莹润,青中闪黄,开小纹片。构思巧妙,颇似一盏莲花灯。


  东晋、南朝时,在江南及闽、赣等地出产的青瓷器中,已有茶盏、茶托(盘)相配套的用法,这里的茶托中心下凹,周围有突起的托圈,用来放置杯盏。既然是用托盘放杯盏,就令人想起上茶待客的礼节,即是说,茶的饮用在那时已脱离药用的旧俗,端茶敬客所用的饮器实际上已成为茶具了。至于后来人们在茶中放些滋补用的东西,像枸杞、菊花之类,那又是饮茶之术的发展,与早先的药用不可一概而论。

  当时茶的加工,是先将茶叶捣碎制成饼状,再穿起来烘干备用。喝茶前,须将茶饼碾碎,再行煎煮(而不是用开水冲泡),这即是后来陆羽在《茶经》中说的“煎茶法”。当然,陆羽作为饮茶活动的倡导者、推动者,在烹茶、品茶方面较前人均有深究,唐代的煎茶比起前朝大有革新并更为讲究。

  饮茶之风,当时以南方较流行,《洛阳伽蓝记》说喜饮茶的某南方人在北魏都城洛阳遭到嘲笑,可见其流行速度在全国范围来说并不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格: 直径11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南朝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碗 越窑
  辅助分类项: 茶具


  浙江绍兴、上虞、余姚等地古称越州,素以烧造陶瓷器出名,东汉起已有了著名窑场,烧制出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目前这一带保存了大量东汉至宋代的窑场遗址。

  越窑产品的造型、装饰既有时代特点,又有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

  越窑瓷器在釉色上的特征起初是青中略带黄色,有人以针灸所用艾草的颜色作比而称之为艾色;后渐渐变化,有了湖水般清澈的湖绿色。其造型、装饰风格在东汉、三国时有兽足、弦纹等,基本承袭原始瓷和釉陶的风格;三国末至西晋,有鸡头壶等动物造型,在日用器皿口沿部位装饰铺首;东晋时由矮胖渐向瘦高苗条型发展,有褐色点彩及弦纹;南朝因流行佛教,故器表纹饰常见莲瓣或荷花,褐彩中褐点小而密。

  这件越窑碗胎质细密,釉色青绿,莲瓣纹线条流畅,造型小巧精致,好似盛开的莲花,堪称佳品。比起上古的陶碗来,似乎少了些拙朴,而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灵秀与精巧。

  越窑瓷在三国两晋时期为顺应厚葬之风而出过大量明器,如鬼灶、谷仓、井、鸡笼、牛栏、磨等,是缩小了的农家风物,往往造型复杂,装饰讲究,企望死者把生前的物事都一同带了去。今天看来,却是再现了当时的农人生活,极有价值。南朝时期,明器已基本停烧,而以生产实用器具为主。这件青釉碗就是彼时的产物。南朝的碗有所加高,口、底缩小,口沿细而薄,腹壁饱满,可算是有别于以前器物的特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大溪文化时期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碗
  辅助分类项: 茶具


  该陶碗是长江中游重庆巫山大溪文化鲜艳的彩绘陶器,系于烧制后再描绘上图案的作品,其色彩较之烧制前就绘饰的彩陶要容易剥蚀。这件陶碗有圈足和几何纹饰,距今约6400—530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格: 高21.75cm、口径7.25cm、足径6.05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大汶口文化时期
  类型
  质地类型: 陶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杯

  辅助分类项: 茶具
  这是新石器时代饮水杯中较风雅的一种,有点类似今天喝葡萄酒、饮料用的玻璃高脚杯。其高柄(亦即高足)顺应了当时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

  从考古发现看,在距今7000—5000年的遗址中,已有苇席、竹席或篾席,故远古先民席地而坐当无疑问。在山西襄汾一处距今4500—42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目前所见最早的成形木质家具:盘、案、俎等,高度仅20—30厘米,适合落座于地的生活。这样,放在席或案上的餐饮器具,总要大小适宜、错落有致、方便取用才好。清瘦、足长的高柄杯,较之低矮、肥硕的其他饮器,在使用时显然更加便利,不似大碗喝茶那么有失风度。

  这件高柄杯系泥质黑陶器具,侈口、深腹、圆形底接高柄,圈足。器壁较薄,似蛋壳,表面乌黑发亮,柄上有七条联珠状镂孔装饰。器型严谨规整,朴素大方,亭亭玉立,是大汶口文化晚期黑陶制作工艺成熟时期的作品。

  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4000余年,延续约2000年,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皖北、豫东,是新石器时代中期具有地区代表性的重要古文化。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狩猎和捕鱼,房屋多数已是地面建筑,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制陶技术较高,陶质有红、灰、黑、白四类,装饰上以镂空和纺织纹为特色,而高柄杯与白陶器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中最具特色的器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2

主题

3528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918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4: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格: 高11cm
  出处: 中国历代茶具
  年代: 晋
  类型
  质地类型: 瓷器
  功用类型: 茶具
  栏目关键词: 远古到魏晋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辅助分类项: 茶具


  鸡首壶,又名鸡头壶、天鸡壶,晋时也称罂,流行于晋至唐代初年。它的造型一般是:盘口、细颈、鼓腹、平底,肩部有鸡头状的流,故名。这种器型在三国、西晋时已出现,当时在罂或罐的肩部装饰一鸡头状的流,而相对应的另一边的把则饰以鸡尾。东晋时,这种造型成为定式。至隋代,鸡头壶器身由矮胖变为细高,也见有柄上端呈螭首状或有双鸡头的形式。釉色除青釉外,也有部分黑瓷和少量白瓷制品。出土的缄口鸡头壶因无法倒出水来,所以应该是陪葬用的明器。而自南朝到隋,实心的鸡头壶少了,多成为空心鸡头能倒水的实用流。初唐时,鸡头壶还能见到,大体上还是隋朝的样子,盘口较小,颈细长,鸡冠稍扁并近肩部,肩上有两个可以穿绳的系,腹较瘦较高。再往后,它就渐渐少见了,其功能可能被执壶所取代。一般将鸡首壶归入茶酒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回帖

1

积分

布衣

积分
1
发表于 2006-12-11 2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AQF

不错,实物挺典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8

主题

2021

回帖

1万

积分

巡抚

积分
11432
发表于 2006-12-11 2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老师看上的~我也看看~8错~您先沙发~那我板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20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