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风中百合

故宫馆藏竹木牙角匏器雕刻赏析(二)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高14.6cm,口径10.8cm,底径11.5cm

     笔筒用象牙雕成,直筒形。外壁雕一高冠博带手捧牙笏的官员,款步徐行,前面小童提灯引路,后面侍从掌扇相随。背景在烟岚雾霭中楼台隐现。笔筒背面雕一青年,牵马执鞭欲行,旁立老者拄杖,似在谆谆叮嘱。两图连续,表达了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即可平步青云的主题。并有阴刻行书题诗:“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荣君莫羨,十年前是一書生。”提点画意。     此器采用浅浮雕技法,其造型、刀法、纹饰乃至细节刻画都具有明代象牙雕刻工艺的典型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牙雕魁星,高16.3cm,底座直径5cm

    魁星似鬼魅,双手握笔持墨,瞋目仰望上空。左足扬起作踢斗状,右足踏于鳌头上,表达独占鳌头之意。

     民间一般将魁星刻成举足踢斗之状,亦有双手分执笔墨者,此件属后者。此件牙雕雕刻刀法犀利深峻,纹饰精湛,意境新奇,魁星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是明代后期圆雕中的精品。

     1954年夏锡忠先生将此件牙雕魁星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牙雕龙纹五峰笔架,通座高9cm,底径16-4.5cm


    笔架为圆雕五峰式,架底边深刻水波纹,波涛中双龙盘绕于五峰之间,龙腾水怒


     明代中后期,金、玉、竹、木、牙、角雕刻艺术中出现大量赏玩器,并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民间作坊不断设计创新,许多艺术家也在风格上相互借鉴或者标新立异,于是各种精美的文房摆设和雅玩层出不穷,成一时风尚。

     文人书案上的笔架与瓶、盒等,造型和纹饰一般以松、竹、梅居多,有龙纹者则多属皇家御用品。此件龙纹笔架既见刀刻之功,又具雄劲风韵。雕龙蜿蜒盘曲,生动的龙身及龙须、龙嘴均显现出典型的明代风格。整座笔架雕刻得庄重浑朴,刚劲有力,属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北派象牙雕刻艺术中的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牙雕玉兰花式杯,明晚期,高6cm,口径7.5-6cm

     杯象牙质,口微撇,杯身雕作玉兰枝叶托举花苞之形态,造型如玉兰之初绽,花枝盘曲于底部而成杯托。此杯造型新颖优美,磨刻圆润光滑,象牙的天然纹理清晰毕现。

     明清时期象牙雕刻高度发展,宫廷内专设牙雕作坊。此杯风格简洁而雕工细腻精湛,于清丽中显出富贵典雅之韵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刻山水笔筒,明,高13.5cm,筒径10.6cm

    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器身表面阴刻山林溪岸景色,并填涂黑色。构图完整,徐徐铺展,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现力,颇有枯笔皴擦的效果,风格雅洁脱俗,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不多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

     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
     生平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然笔写气象千,林木深深在眼前。
     幽秀寄庐无人迹,看山终日如坐禅。
     当门老松藏古拙,青溪白石皆云填。
     案头留别笔墨缘,祝君之颜如同年。

     并“乙卯春三月往清华,道经旧友。至村前,苍松古柏,深涧西流,野草奇花,为高人隐寄。行于庄内,茅屋数间,琴童一二,询其主人,言言在室,随拜仿而获面。相别多年,今幸握晤。忽见案头立一文俱,颇为古雅,未作文字,信手挥成,未得深趣,留为志,老道兄存记也。墨井道人渔山吴历。”前有“墨井”引首章,后有“渔”、“山”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牙雕人物图笔筒,明,高12.4cm,口最大径7.5cm,底最大径8.2cm

    笔筒椭圆体,口略小,底稍大,保有象牙原形。口边较厚,底边较薄,另配牙底。器表色泽较深,似经染色,象牙纹理却更为彰显,成为装饰的一部分。正背面阴刻人物各一,一跣足掮钓竿背渔篓,一褒衣博裳持羽扇斜坐于石上,面容相似,神态相同,似为同一人而身处显达与隐逸的不同境遇,拼接入一幅画面,含意深远。云烟缭绕中的巍峨建筑更增添了如梦似幻的意境。

    此器雕刻技法简拙古朴,物象边缘通过铲出斜坡而形成立体感,此为颇具时代特点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高14.4cm,口径12.7cm,底径12.7cm


    笔筒直筒式,玉璧形底。在口沿及底边的回纹装饰带之间雕镂人物场景,背景湖光山色,松柏长青。其中人物可分三组:一组为老者携杖徐行,二小童抱琴背囊相随,兴高采烈;一组为一老者立于桥上,回首停步,手指前方,似在引路,一小童于岸边闻声观望;又一组为二老者伏案观书,似忽有所感,与正在烹茶、提壶的小童一起远望。作者利用圆形的筒身铺排情节,以山松为界,步步设景,每一转侧均为不同的画面,而其间又有内在联系,藕断丝连,十分巧妙。

     此笔筒以高浮雕为主,并配合浅浮雕、镂雕等技法,精巧娴熟。其制作一丝不苟,连地面都琢磨得光滑圆整,显示出这一时期象牙雕刻的典型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通高15.1cm,口径12.4cm,足径13.5cm

    笔筒截取一段象牙随形雕成,外壁雕作古干虬枝状,其上密布瘿节疤痕。口沿及底沿雕出数枝松枝,松针茂密,如笠如轮,生意盎然。又从口沿处向器身斜伸出一枝梅花,怒放于枝头,饶有韵味。松干沉郁,梅枝矫健,动静相生。

    笔筒构图只截取局部而能生动自然。又采用深刻和减地浮雕法表现树瘿、枝杈。对梅花的处理上主要是通过铲出花瓣的倾斜度以突出花蕊,显示出立体效果,颇具匠心。 笔筒无底,红木底座为后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织象牙席,长216cm,宽139cm

    席背整包枣红色绫缎,边沿包黑色缎边。席面通体编织成人字形纹,由薄如竹篦、宽仅0.2cm的扁平象牙条编织而成。席面虽微有磨损,大体仍完整。

    此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其牙丝细薄无比,至今仍洁白柔润。象牙席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

    编织象牙席是明清时期广州的传统工艺。据说汉代已有此技,《魏书·列传第三十·韩务》载:“务献七宝床、象牙席。”明代祝京兆在《野记》中记载:“凡象牙齿之中悉是逐条纵攒于内,用法煮软,牙逐条抽出之,柔韧如线,以织为席。”清代制作的象牙席品质尤佳,清中期曾作为重要贡品。当时广州的象牙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韧性,将用药水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出洁白的光泽,然后编织成各种纹饰。

    象牙席用料多,编织工序艰巨,劳民伤财。清雍正帝崇尚勤俭,传旨禁制:“庚午, 谕大臣学士等,朕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屡降谕旨甚明。从前广东曾进象牙席,朕甚不取,以为不过偶然之进献,未降谕旨切戒,今则献者日多,大非朕意。夫以象牙编织为器,或如团扇之类,其体尚小,今制为坐席,则取材甚多,倍费人工,开奢侈之端矣。著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若从海洋而来,从此屏弃勿买,则再造之风自然止息矣。”禁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

    据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宫中牙席共有5张,至今只剩3张。由于编织象牙席传世者稀少,而传统象牙劈丝技术又已失传,故这件象牙席在中国象牙工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1008

回帖

5555

积分

知府

积分
555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0 14: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雕《月曼清游》册,每页长37.1cm,宽32.9cm

  全套《月曼清游》共十二页,为对折式,一面为景,一面嵌螺钿诗文,签题《月曼清游》。此册以宫中仕女从正月至十二月的娱乐活动为题材分刻十二页,景题分别是:“寒夜寻梅”、“闲亭对弈”、“曲池荡千”、“韶华斗丽”、“池亭赏鱼”、“荷塘采蓬”、“桐荫乞巧”、“琼台赏月”、“深秋观菊”、“围炉博古”、“文阁刺绣”、 “踏雪寻诗”。各页的图景均以象牙雕刻为主,并分嵌各种彩石、青白玉、碧玉、红蓝宝石及玛瑙、玳瑁等。如彩灯用玛瑙、宝石点缀,人物头发、眉目以黑漆涂染。画面色彩明朗,层次分明,富于立体效果。右页则以蓝色沙漆铺地,上以螺钿嵌乾隆皇帝御题七言律诗一首,五彩斑斓。诗后钤“漱芳润”、“乾隆宸翰”等印。

  这套作品是根据清代著名宫廷画家陈枚的《美人图》画稿,经造办处著名的牙匠高手陈祖璋、顾彭年、长存、肖汉振、陈观泉等5人费时百天而制成。其布景设计、制作水平、选料等都极为上乘。

  此册原名《百美图》册,也曾提名为《上苑长春》册,后定名为《月曼清游》册。册页中的画面布局、人物活动等与陈枚的原画稿有很大出入。此册是在乾隆皇帝亲自督促下,集能工巧匠于一堂,结合牙雕与镶嵌技术,精雕细刻之大作,反映了我国18世纪牙雕工艺和镶嵌技术的高超水平,历来被誉为清代牙雕艺术中的代表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3-29 14: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