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雕塑 雕塑欣赏 查看内容

中国雕塑艺术作品欣赏

2008-7-4 22:38|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1894| 评论: 0

摘要: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秦始皇兵马俑群雕》 《秦始皇兵马俑群雕》 陶制群雕,秦朝制作,出土于陕西临潼。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人形而制作的一种随葬品,最早起源于东周,在秦汉和唐代最为盛行,其中陶俑的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最高。由于俑是代替 活人殉葬的陪葬品,而早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秦始皇兵马俑群雕》

《秦始皇兵马俑群雕》 陶制群雕,秦朝制作,出土于陕西临潼。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人形而制作的一种随葬品,最早起源于东周,在秦汉和唐代最为盛行,其中陶俑的数量最多,艺术价值也最高。由于俑是代替 活人殉葬的陪葬品,而早期的殉葬者都是社会下层人物,俑的形象无疑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写照,体现了时代的风格,并具有创作自由,生动活泼等特点。它在中国古 代雕塑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古代雕塑区别于西洋雕塑的一个重要类型。举世闻名的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数以千计的陶俑就是这种艺术 最杰出的代表。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坑占地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其中以一号坑最为壮观。这一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处,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在青砖铺 底的地面上排列着面向东方的陶俑和陶马多达六千余件,组成了一个由战车、步兵相间排列的严整方阵。二号俑坑面积也达一万多平方米,有兵马俑一千多件,是由 战车、骑兵、弩兵和步兵等兵种组成的混合阵容;三号俑坑面积约520平方米,有战车一乘,武士俑68个;二号和三号坑中间还有一条面积近五百平方米但没有 放置陶俑的坑。这四个坑的位置完全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原则,布局严谨而完整,场面恢宏壮观,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中国统一后秦王朝强大武力的象 征,也是当时生机勃勃的时代特征的完美体现。

然而,这数以千计的大型陶俑,不仅在宏大的气势上给人以深刻印象,而且还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达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一个高峰,表现出极高的写实技 巧。这些陶俑一般高约1.80米,最矮的也有1.75米,高的则达2米。它们几乎包括了各个等级和兵种的古代军人,从容貌到服饰上都不相同,形象极其生动 自然,并且体现出因地域不同而具有的生理面貌上的细微差别和人物丰富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多样的容貌和性格,又都融合在全军庞大雄壮的气势之中,形成了 高度的统一感。阵营中的陶马则以其矫健的肢体和警觉的神态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塑家对动物塑造的高超技术和深厚的工艺传统。从散落在周围的腐烂的木头和青铜遗 迹来看,所有这些陶俑原本都装备了实战中使用的矛、戈、剑和弓弩等兵器。可以想象,陶俑刚完成时那刀枪林立、全副武装的庞大阵营该是何等的辉煌和壮观啊!

象这种规模巨大,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等多方面都有很高水平的雕塑艺术,不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无愧于“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NextPage##########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跪射武士俑》

《跪射武士俑》 陶制,高130厘米,秦俑,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一号兵马俑坑。

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俑兵种繁多,等级分明,阵容整齐,体现了秦朝军队的严谨编制和强大武力。用来组成严整阵容的兵马俑,服饰装备都是严格按照 等级、兵种而定制的;人物姿态、动作也有一定规范。它们面部表情都显得庄严肃穆,如同是活生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行将出征或是接收检阅的武装部队。士 兵俑包括了骑兵俑、步兵俑和射手俑等,《跪射武士俑》就是其中射手俑形象的典型代表。

这件作品中的陶俑为跪射姿势,束发并挽成偏斜的发髻。他身披铠甲,右膝着地,左膝弯曲下蹲,右手握弓,左手向右作扶持姿势。出土时陶俑的旁边还 有腐朽的木弓遗迹和铜簇等兵器,说明武士俑原来持有实战中应用的弓箭作为武器。这个士兵俑面部表情严肃,身体的动作体现出他机警的心理,似乎随时准备加入 战斗。

整个作品人物面目清晰,形象生动,身体结构准确,动作自然,充满了内在的动力,是当时弓弩手形象的生动写照,体现了秦朝雕塑家们高超的雕刻技艺。


##########NextPage##########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将军俑》

《将军俑》陶制,高197厘米,秦俑

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

秦始皇的兵马俑分步兵俑和骑兵俑两个主要兵种,每个兵种又有士兵、军吏和将军的区别。这些雕像虽然都是类型 化的人物,但并不千篇一律,几乎每一件陶俑都有其典型的性格特征。以将军俑为例,秦朝的雕塑家们不仅塑造了不同的外形特征,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个性和气 质。有的聪慧机敏,血气方刚,有的深谋远虑,运筹帷幄,还有的老成持重,遇事不惊……雕塑家们在艺术上的处理是如此得出色,以至于我们感觉到他们距离自己 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物。

雕像中的将军身材高大,前庭饱满,二目炯炯有神。他头戴燕尾长冠,身披战袍,胸前覆有铠甲,双手相握置于腹前,或许 左手本来还按着什么武器。他的神态刚毅自然,沉稳平静,表现出身经百战,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百倍信心,是当时秦朝威镇四海的强大 军队中上层武官的真实写照。


##########NextPage##########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跃马》

《跃马》 花岗岩,高150厘米,长240厘米,约创作于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原立于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霍去病墓前。

西汉著名将军霍去病的陵墓是他曾经战斗过的祁连山的象征,充满了西北山区的特点。同时,设计者还制作了一些大型石兽雕刻隐在山形的陵墓之中,创 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这种把石雕与陵墓特别是陵墓主人的历史功绩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构思,与那些常见的总把石雕对称排列在墓前的做法相比,确实是一种独 出心裁、耐人寻味的创造。这件《跃马》就是霍去病墓群雕中不朽的名作之一。

在汉代与匈奴的战斗中,战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有“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的说法。能征惯战的霍去病生前与战马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 雕塑家以象征性手法,把战马塑造为正义、善良、勇敢的化身。透过它,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骠骑将军霍去病那种博大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件作品在整体上借用了石头的天然形态,只是略加雕刻,有浑然天成的意味。那行将伸展的前腿,那已经点地的蹄尖,那高昂的马头和警觉的双目,仿佛都预示着这匹千里马即将腾空而起,去参加战斗……

作者在雕塑中不拘泥于细致的刻划和繁琐的装饰,而着意于瞬间动势的捕捉和对对象内在精神的把握,造型简练、完整而厚重。作品中细部处理精雕细 刻,尤其是面部和眼神的刻画令人感到了“点睛”妙笔的绝技。此外,《跃马》在造型上,也成功地继承了体、线、面并用的优良传统,并为后代雕刻提供了优秀的 范例。


##########NextPage##########

中国雕塑欣赏:宋代《数珠手观音像》(大足石刻)

中国雕塑欣赏:宋代《数珠手观音像》(大足石刻)

图中的这位少女,苗条、娟秀。她赤着脚,从容自在地站着,上身稍斜向右方,腰肢袅娜;左手握住右手腕,交叉在腹前;头微低着偏向左方,一双秀眼凝视左前方 地上的某一点。她象是在等待什么,.又似乎陷入某种愉快的回忆或幸福的遐想。她那玲珑的唇角,绽露出纯洁无邪极富感染力的喜悦。温润的春风迎面吹来,.将 她身上的披帛拂乱了,但这丝毫没能搅乱她甜美的精神活动。她衣著华丽,但没有贵族少女的矜持孤傲和装腔作势,显得十分温顺淑雅、平易大方。

人们如果没有注意到她右手拿着一串数珠,双脚站在一对莲花之上,或者没有人向你指明,谁能想到这位少女就是孺妇皆知的观音菩萨呢?她是大足县北山佛湾石窟 群中的一尊雕像,第125号龛数珠手观音。因为她太迷人了,当地群众叫她“媚态观音”。像高只有97厘米,却享有“北山石刻之冠”的盛名。

大足县位于四川东南,一县境内就保存了晚唐至南宋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石窟群四十余处,石刻造像五万多尊,这在全国是罕有其匹的。北山是其中最大的石窟群之 一,这石窟群又以佛湾为主,它是一个新月形的石崖,长达里许,上面现存二百六十四个龛窟,造像三千六百六十四躯,佳作颇多。

石窟艺术从魏、晋、南北朝时兴起,一直发达于我国北方,这和宗教流派、地质、气候等条件有关。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等地石窟,都在北魏或唐代盛极而 衰。晚唐政治腐败,藩镇专横,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烽烟四起。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石窟艺术凋败零落,造像活动中心开始向相对较为安定的四川盆地和江南吴 越地区转移。北山石窟群即开创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五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四分五裂的时代。四川前、后蜀统治者继续利用佛教维护统治,粉饰太 平,造像活动仍很频繁。北山佛湾南区多为这两个时期的作品,晚唐造像继承中、盛唐传统,造型尚端庄丰满,衣饰简朴,但气质荏弱,已远非初、盛唐造像可比。五代造型开始变得小巧玲珑,衣饰也趋于复杂繁缛。

到了北宋,四川地区因有晚唐、五代的基础,仍是全国最重要的造像中心之一。雕刻艺术普遍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北山佛湾中部集中了北宋造像的精华。其中的优 秀作品绝大多数是群众所喜爱的各种菩萨像。她们个个衣著华丽,体态优雅,形象俊美,且富于个性。譬如文殊菩萨多才善辩,精神抖擞而锋芒毕露;普贤菩萨理智 颖慧,温柔娴静又典雅大方,观音菩萨形象最为丰富多采,有的手持法器,神情肃穆庄重;有的踞石而坐,悠闲恬逸;有的端立莲台,慈祥温厚。125号龛数珠手 观音,就是北宋菩萨像之一,她独具韵致,丰颖特出。这些菩萨像犹如一群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与身份的美丽女子,生气盎然地聚在一起。

宋代开辟了海上交通线,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了起来。随着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美术的世俗化倾向更趋明显,宗教艺术也不得不顺应时 代潮流。唐代菩萨像如同贵胄名媛一般尊贵娇艳,宋代菩萨像则如同平民妇女一样淑慧端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审美情趣与不同阶级的历史地位。由于北山 菩萨像更接近普通女性,所以使人看起来更加亲切。她们象其他所有古代佛教造像一样,宗教功能早已成为历史,今天只剩下审美功能继续为我们服务,使我们在欣 赏之余,还可借鉴某些有益的成分如传统雕刻技法。

石窟艺术到了宋代已接近尾声,大足石窟群是现存不多的宋代石窟的代表之一。在这里,雕刻艺术象回光返照,显得异常美丽。数珠手观音,从雕刻技巧上说,已达 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人体比例正确,动态合乎结构原理,头胸的不同角度处理,增加了雕塑空间的变化,使一向比较平直刻板的菩萨立像,变得生动活泼,潇洒多 姿。飘扬的披帛组织得很有节奏,和站立的身体形成动静对比,仿佛增添了一种音响效果,使画面的诗的意境更为醇厚。作者当时的构思是立足于宗教意义的:观音 菩萨站在莲花上,正为普渡众生而迎风飘来。雕像全身从头到脚,布满富丽堂皇的饰物,可是并不影响整体感,衣纹和饰物被压缩成平面浮雕状态而服从于形体的变 化,这种处理手法,是北山佛湾宋代雕像的特殊之处,在别处尚少见到。这是这批雕刻珍品的宋代作者的一个创造,很值得我们借鉴。


##########NextPage##########

中国雕塑欣赏:宋塑女供养人像

宋塑女供养人像

在甘肃夭水县东南45公里处,有一座高142米,顶端略带圆锥形,底部稍小,状如农村的麦楷堆的山峰,名为“ 麦积山”。山峰东南面,由峭壁底部起至80米高处,蜂窝般凿满洞窟,有飞桥栈道悬空蹑虚,沟通于其间。这就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麦积山石窟

这里岩壑幽峭,林木蓊郁,素练飞泻苍崖,彩霞回映丹壁。《广舆记》称它为“秦地林泉之冠”,历代文人如北周文人庾信和唐代伟大诗人杜甫,都有题咏。杜甫在 安史之乱中曾避居秦州,即天水县。当他吟咏麦积山石窟时,已是,“野寺残僧少”,一派萧条了。那时,麦积山石窟已经历了近三个半世纪的岁月。它始凿于十六 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417年)。没多久,南朝宋僧昙弘、玄高在这里隐居,常有生徒三百余人这里成了一个佛学中心。以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乃至明、清十几个朝代,都在这里开窟与修造。在一千五百余年中形成的石窟群,由于长期遭受地震、风化与水渗等破坏,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窟龛已崩 落,现在残留在峭壁上的窟龛还有一百九十四处,大小泥塑与石雕像七千八百余件,壁画九百多平方米。这些密集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窟,建造之艰巨令人惊叹。据 《玉堂闲话》记载,石窟的营造是:“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佛像,功毕,旋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多么宏伟而艰险的工程,多么聪 明而无畏的工匠!今天,这座山峰成了几十层楼高的古代美术馆,可与敦煌、云冈、龙门之石窟争雄。这里的北魏泥塑艺术成就,甚至超过敦煌莫高窟的同代作品。

北魏是麦积山石窟的繁荣时代,现存龛窟与塑像,有三分之二属于这个公元四、五世纪少数民族治理北部中国的朝代。祖国各民族在历史上逐步融为一体,在北魏中 晚期塑像中,有明显的体现,无论形象、气质或服饰,都可看出在逐步汉化。北魏以后,造像朝着更健康的民族化道路继续前进,到杜甫光临此地时,唐代开凿的石 窟虽已不多,但却也留下了几窟精美的泥塑。

不过,我们这里要和大家一道欣赏的既不是北魏也不是唐代的佛或菩萨塑像,而是第165窟的宋塑女供养人像。供养人就是出资开窟造像供养的信徒。佛教是最善 于运用造型艺术为自己宣传的宗教,所以又称“像教”。为了让更多的人出钱出力塑绘佛像扩大佛教的影响,往往给造像人许以无限好处。因而在佛教兴盛时代,佛 像异常众多。祈望幸福的供养人往往在佛像旁塑绘自己,一则代替自己长期向佛供养礼拜,一则显示自己的功德。在历代石窟寺庙中,供养人像随处可见,只是有较 高艺术价值的不多,麦积山第165窟女供养人像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尊女供养人像高230厘米,是公元十二世纪左右的作品。塑像未经彩绘,仍保留泥胚的黄色(原因不详)。我国古代泥塑与石雕,同古代埃及、希腊、罗马雕塑 一样,都经加彩(称为妆銮),即所谓“塑容绘质”,目的是提高逼真程度。这传统至今还保留在民间雕塑艺术中。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后,雕塑不再加彩,因它已 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无须假借绘画的补充就已具备丰富的表现力。在这个意义上说,麦积山这尊女供养人像,就比妆銮过的彩塑美得多。它象一幅宋代大画家李公 麟首创的白描仕女画一样,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你看她娉婷玉立,衣据在微风中飘动,衣褶简练,自然而有韵律,象绘画线条一般遒劲流畅。她两手都作握状,可 能原先执着一支莲花供养佛。最成功的是她的头部:鸭蛋脸上长眉凤目,口小如樱桃,神情端肃娴静,注意力集中,仿佛在倾听随佛而来的天乐或佛的说法,显得那 么入迷、神往和陶醉。看来这是一个年约三寸左右,灵魂为宗教所净滤过的有教养有个性的名门闺秀。对于她,“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类形容词,都不足喻 其真实与生动。她肌肤丰润,神采飞扬,站在她身旁几乎能感到她的呼吸和脉搏跳动。

写实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人物精神活动的充分揭示,是宋代优秀雕塑作品的共同特征,第165窟女供养人像正是宋代优秀雕塑的代表之一。

宋代以后,概念化、程式化、繁琐的装饰化逐渐侵蚀佛教雕塑及其他一些雕塑领域,大型雕塑被工艺性小型雕塑占去主流位置,类似麦积山女供养人这样活生生的作品,便不易见到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3-29 21: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