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绘画 历代名画 查看内容

郑思肖《墨兰图》

2008-7-27 21:13|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793| 评论: 0

摘要: 梅、兰、竹、菊,在中国画中被称作四君子,宋代开始就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君子是对于具才德的人的尊称,以物寓志,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思维方式。而郑思肖,可以说是历史上借物抒怀,以兰言志的一个典范。 郑思肖(1241-1318,一作12

梅、兰、竹、菊,在中国画中被称作“四君子”,宋代开始就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君子”是对于具才德的人的尊称,以物寓志,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天人合一”、“物我贯通”的思维方式。而郑思肖,可以说是历史上借物抒怀,以兰言志的一个典范。

郑思肖(1241-1318,一作1239-1316)宋末元初诗人、画家。字忆翁,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 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平江(今江苏苏州)的寺观和陋巷。他悲愤于南宋灭亡,改名为“思肖”,肖字暗指赵宋;改字为“所南”,坐 卧必面向南;他题其书斋名“本穴世界”,将“本”字的笔画十移入“穴”字,就构成“大宋”两字。他首先是一个诗人,著有《心史》、《所南诗集》等,又好绘 画,虽说不过画水墨的兰、竹,但与他的题诗相辉映,却含意深刻地抒发了他对亡宋的怀念之情。其墨竹未见传世,但从所作墨兰看,往往疏花简叶,根不着土。人 奇之,问他,他说:“土为番人夺,忍着耶?”嘉定一县吏要他画兰,并以劳役相胁迫,郑思肖昂然以对:“手可断,兰不可得也!”在他的画上,经常盖的一方白 文章是:“求之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其风骨如此!

《墨兰图》是其尚存的四件兰画之一,纵25.7厘米,横42.4厘米,纸本水墨。兰叶寥寥数笔,两朵花蕾,一盛 开,一含苞,笔墨不多,但清气洋溢。古人云“喜气写兰,怒气写竹”。画竹用笔须刚劲爽利,而画兰用笔则须柔韧舒缓。画兰难在画叶,而兰之美也在叶。这是一 条极其优美的线条,须先从根部藏锋起笔,分左右向上撇去,依叶的面与背的转折而呈粗细变化。难在须柔中有刚,而其运笔的方法,又与书法略有不同,书法大多 从上向下运笔,自有一股“压”势,而画兰叶须从下向上运笔,处于“顶”势,且轨迹又长,更增添控笔难度。然而兰叶之组合则更难。画诀云:“一笔起手式,二 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鲫鱼头。”第一笔是定位、取势,第二笔既是顺势发挥,又破了第一笔的线。此后的数笔,就是不断地以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曲 直、穿插、避让作破和立,务必求精求简。而郑思肖此图用笔刚劲挺拔,兰叶的组合极其简练,无一赘笔,气格高古,神韵清逸,千百年来被学者尊为楷模。

图中落款:“丙午(1306)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其时南宋已亡了30年,而郑思肖也垂垂老矣。他在画上自题 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据说他似乎很看不起宋宗室而仕元的赵孟頫,终生痛心自责,临死还请 好友唐东屿书写牌位“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令后人益发崇敬其画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6 18: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