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雅唐艺术论坛 首页 民间艺术 陶瓷 查看内容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463P)六:清2

2021-4-24 22:40| 发布者: 李艺| 查看: 6908| 评论: 0

摘要: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 溯至唐朝,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 ...

宫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迟可上 溯至唐朝,至清末皇宫内保存的陶瓷器达数十万件之巨。目前这些瓷器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国内外其他一些博物馆及私人也 有零星收藏。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三十四万余件。如今,故宫博物院所藏中国古代陶瓷可谓自成体系,较为全面 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特别是所藏宋代五大名窑及明、清官窑瓷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cm,足径2.9cm,高5cm

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清宫的黄釉瓷器多在重大仪式中,如祭祖时使用。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窑变菊瓣式扁壶,清雍正,高8.2cm,口径7cm,足径7cm

壶扁形,通体菊瓣式,圈足,壶身一侧有短流,另一侧为半环形曲柄。通体施钧釉,外底有八处支钉烧痕,底印阴文“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窑变釉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釉品种,以铜红釉为主,还含有其它多种金属元素,经过氧化还原,呈现出美丽的月白、蓝、紫、绿、酱、青、褐等色彩,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流荡的条丝和斑片,奇妙无比。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青釉荸荠式三系瓶,清雍正,高14.6cm,口径7cm,足径11.1cm

瓶撇口,短颈,斜肩,肩部有三系,腹大而扁,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青釉。腹部凸起两道弦纹,近底处有凸莲花瓣纹一周。足内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青釉是中国最古老的颜色釉,至清雍正时,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达到了烧瓷史上的最高峰。此时的青釉包括豆青、冬青、粉青、梅子青、蟹壳青诸种。雍正时期的青釉釉面光润、坚致、细密,此特点一直保持到乾隆、嘉庆时期。

荸荠式瓶是清代流行的一种瓷器瓶式,首创于康熙时期。其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分,器腹均为扁圆形,状如荸荠,故此得名,又称直颈瓶。品种有青花、黄釉青花、豆青釉、郎窑红等。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仿官釉琮式壁瓶,清雍正,高24cm,口径6-4.2cm,足径8.7-5cm

壁瓶半圆口,长方体,半圆形足,足边沿为铁褐色。通体施灰青釉,釉面光亮并有大开片,瓶壁凸起四组八卦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官釉琮式瓶出现于宋代,此器的造型、釉色都极似宋代的作品,是仿古之作。清雍正时期对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此时所仿制的宋代官窑釉釉质莹润凝厚,有粉青、天青、灰白、灰青等色釉,釉面或有冰裂纹或无片纹,其纹呈白色或铁色。胎色黑,颇能体现宋代官窑 “紫口铁足”的特色,在清代文献中被称为“铁骨大观”。雍正仿宋官釉釉面没有真品肥厚匀净,也无宋官窑那种器口釉薄及其下渐囤厚釉一圈的特点。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粉青釉茶壶,清雍正,高11.6cm,口径7.5cm,足径14.5cm

壶敛口,扁圆体,短直流,方曲柄,假圈足,平底。盖与壶以子母口套合,盖面微隆起,上附桥形系。通体施粉青釉,光素无纹。壶流及壶口沿因釉层较薄微露白胎。外底青花署“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壶造型简练,线条硬朗但不失流畅,色泽清淡素雅,釉质较温润,是一件赏用俱佳之作。清雍正时期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配方还是对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颠峰,故此壶釉色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窑变釉带耳双环瓶,清雍正,高23cm,口径11cm,足径12.5cm

瓶唇口微撇,短颈,溜肩,垂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贴塑穿带环耳。通体施窑变釉。外底施酱釉,阴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此瓶釉色鲜艳浓重,宛如燃烧的火焰般灿烂夺目,为窑变釉中“火焰红”的典型作品。瓶的口沿处和耳部因釉层流动变薄而形成的灯草边是雍正时期窑变釉类瓷器的特征之一。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粉青釉尊,清雍正,高13.3cm,口径21.2cm,足径11.6cm

尊广口外撇,折肩,腹部呈六方委角形,束腰,圈足外撇。通体满施青釉,只在肩部饰一道凸起的弦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尊线条优美流畅,隽秀娴雅,在造型上颇具艺术韵味。雍正时期的粉青釉瓷器是模仿明代永乐时期同类釉色品种的产品,但和永乐时期的粉青釉器物相比,雍正时期的粉青釉釉层更显纯润厚实。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窑变釉弦纹撇口瓶,清雍正,高20.1cm,口径8.1cm,足径9.5cm

瓶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颈、腹部各饰三道凸弦纹。通体施窑变釉。足内施酱釉,阴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篆书款。

窑变釉是雍正时期在仿宋钧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品种,釉色比钧釉更加绚丽多彩,变幻万千。此种窑变釉一直延续烧制至晚清。这件窑变釉瓷器将铜红釉与月白釉紧密结合而形成了自然流淌的钧釉效果,长期以来被视为仿钧佳作。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仿哥釉塑贴三羊纹瓶,清雍正,高27.0cm,口径7.3cm,足径9.8cm,景德镇窑制品

瓶口呈浅笔洗状,细长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撇足。瓶身凸起弦纹4道。瓶里外及足内满施仿哥釉,灰黑色的纹路迂回交错,分割釉面,使平静的釉面产生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胫部塑贴三羊,姿态各异,呈酱黑色。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

雍正六年(1728年),唐英以内务府员外郎的身份被派驻景德镇御窑厂主持窑务。至雍正十三年(1735年),御窑厂仿古创新的各种釉彩已达57种之多,仿哥釉是其中之一。此瓶在仿哥釉上加饰三羊,因“羊”与“阳”谐音,故寓意“三阳开泰”。《易经》云:“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喻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人们常以“三阳开泰”寓意岁首吉祥,祈祝国运昌盛。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炉钧釉水丞,清雍正,高4.5cm,口径5cm,足径4.8cm。清宫旧藏

水丞敞口,折腹,圈足。器内外均施炉钧釉。足内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炉钧釉属低温窑变釉,入窑经二次烧成,是清雍正朝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仿钧釉品种。从传世品及档案记载反映出雍正年款的炉钧釉以蓝、白或红、蓝等色相间交融,以不同的窑内气氛烧成各种变幻莫测的窑变釉面。此件炉钧釉水丞造型新颖,形制小巧,为少见的佳作。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清雍正,高22.9cm,口径4.2cm,足径9.9cm

瓶口呈蒜头形,短颈,硕圆腹,口、肩之间对称置如意耳,圈足。瓶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粉青釉。外壁以凸花装饰,口部为缠枝莲纹,颈部为卷草纹,肩部为如意头纹,腹部为缠枝莲纹,上结莲花四朵,近足处为莲瓣纹。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属清雍正时期新创的造型,轮廓线条富于变化而又不失稳重,釉面匀净莹润,凸花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美感。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胭脂红釉盘,清雍正,高2.9cm,口径15cm,足径9.3cm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烘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清雍正,高11.5cm,口径25.2cm,足径14.7cm

碗十方形,敞口,圆唇,斜壁,下腹折收与平底相连,圈足,足底光凸呈泥鳅背状。通体施天蓝釉,外壁10面均用釉里红绘葡萄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釉里红出现于元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尚不能控制呈色的稳定,因此发色纯正的制品不多。至清代雍正时期,已经完全能够掌握釉里红的烧制技巧,故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其呈色。此碗在浓艳纯净的天蓝色釉衬托下,以釉里红绘画水灵灵的葡萄,颗粒饱满,鲜嫩欲滴,天蓝,紫红相互衬托,各臻其妙。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青花桃蝠纹瓶,高39.3cm,口径10cm,足径12.3cm

瓶撇口,细长颈,腹下渐敛,圈足外撇。瓶身以桃树为主题纹饰,树上结桃实9枚,桃花20朵,树下绘灵芝、竹子,空间绘蝙蝠5只。口、足际各绘双弦纹一周。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雍正朝官窑瓷器以造型端庄、做工精细著称。此瓶造型秀丽,构图疏密得当,工艺精巧。青花画风仿明永乐、宣德风格,以点染的重笔模仿铁结晶斑点,于清秀中显露出古朴刚劲之风。图案中的桃实、桃花、桃枝、蝙蝠、灵芝、竹子等,在传统文化中均属于吉祥图案,寓意福寿吉祥。此瓶为雍正官窑青花瓷器的杰出之作。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高26.5cm,口径8.9cm,足径11cm

瓶敛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外撇。足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器型秀美,以岁寒三友图为饰。画面以翠蓝色的青花绘梅树枝干、松针、竹及山石,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红描绘苍老的松干和傲寒的梅花,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图中以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诗:“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

此器所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是明清瓷器中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松树长青不老,竹有君子之风,梅花凌霜傲雪,古代文人骚客多以松竹梅的高风亮节自喻。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青花八宝勾云纹高足盅,清雍正,高8cm,口径9cm,足径3.8cm

盅撇口,弧腹,外撇高足。盅里光素,外绘青花纹饰,分别为云托八宝、缠枝花。足内边沿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件高足盅是仿明成化款的同类器,其青花色调浅淡,图案轻描淡绘,线条纤细清晰,釉面乳白莹润,是仿明成化青花八宝高足盅的成功之作。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青花云鹤九桃纹盘,清雍正,高5.1cm,口径21.5cm,足径13.5cm

盘口微撇,弧腹,圈足。盘内外青花装饰。盘内饰桃树一棵,结9枚硕桃。外壁绘8只飞鹤,间以带状云纹,近底处为海水江涯纹。外底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器青花浓艳,线条流畅,纹饰寓意吉祥,是为皇帝祝寿之器。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青花海石榴贯耳瓶,清雍正,高19.4cm,口径5.2cm,足径6.3cm

瓶洗口,长颈,丰肩,双贯耳,上腹圆鼓,下腹渐收,浅圈足。白釉微泛青,青花呈灰蓝色,晕染。颈饰海水纹,耳绘回纹,肩和胫饰蕉叶纹,腹绘缠枝石榴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该器青花发色、釉面、纹饰及造型皆仿明宣德时期的青花贯耳瓶,很接近真器,以后各朝也有此器形。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雍正仿宣德款青花釉里红凤穿牡丹盖罐,清雍正,通高28.7cm,口径12.5cm,足径11.2cm

罐直口,圆唇,短颈,直腹,圈足。盖圆顶,子口,宝珠钮。通体饰青花釉里红纹饰。盖面与罐腹以釉里红绘主题纹饰--凤穿牡丹纹,短颈处绘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肩、胫部与盖边沿绘青花釉里红天蝠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仿款。

此罐的图案喜庆吉祥,展翅的凤凰口衔牡丹飞翔在鲜花丛中。青花的典雅与釉里红的热烈恰到好处地平衡了视觉,烘托了主题。此种盖罐又称壮罐,明代宣德时期创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有仿品。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釉里红海水龙纹瓶,清雍正,高35.5cm,口径7.2cm,足径13.5cm

瓶小口,短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圈足。通体以釉里红为饰绘海水,留白暗刻大、小二龙。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瓶器形挺拔端庄,装饰手法新颖,红白二色交相辉映,海涛中腾跃的大小二龙,有“苍龙教子”之寓意。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

碗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锥刻海水、祥云与仙鹤图案,以绿彩填饰海水和祥云,以白、黑、红彩绘仙鹤。底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碗采用低温釉彩二次烧成技术。所绘图案笔法细腻,生动传神,表现出雍正时期御窑厂制作的官窑瓷器不计工本、刻意求精的工艺技法。

黄釉器在清代是皇帝的专用器具。仙鹤寓意长寿,为清代瓷器上所习见的吉祥图案。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清雍正,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盒内施白釉,外通体矾红彩为地留白蝴蝶纹及缠枝花纹装饰。外底青花双圈内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盒造型秀巧,装饰新颖,堪称雍正官窑瓷器中的珍品。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黄地绿彩云蝠纹碗,清雍正,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

碗撇口,腹部下敛,圈足外撇。里外皆施黄釉。外壁用绿彩绘带状祥云,间饰红色蝙蝠口衔绶带葫芦,寓意“福寿万代”,近底处绘绿色莲瓣纹一周。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

此种类型的碗俗称“鸡心碗”,出现于明永乐、宣德时期。该碗沿袭旧制,但造型更加秀美。以娇黄釉衬托绿彩,点缀红、蓝粉彩,这是雍正时期新创的粉彩品种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

墩面径、底径相若,器身长圆,呈鼓形,有四云头形镂空装饰。墩面为紫地轧道粉彩装饰,其中心为天蓝地斗彩装饰。器身大面积的荷莲纹为蓝地斗彩加绘粉彩,釉上填矾红、绿、蓝、白、紫、青花等彩料。上下各有一周紫地金彩鼓钉。

绣墩盛行于明清两代。此绣墩为乾隆时的代表作品,制作精美,应用了多种彩饰工艺,而层次分明,使绣墩端庄古朴的造型透出几分俏丽的情调。色地上以斗彩进行装饰本已艳丽,此器又增加了轧道粉彩工艺,愈显奢华。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清乾隆,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

瓶圆唇,撇口,细颈,溜肩,垂腹饱满,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斗彩装饰。腹部绘通景庭院婴戏图为主题图案。以竹石、芭蕉、栏杆、野花作衬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斗蟋蟀,或抬杠等,衣服色彩各异,并加以描金。瓶颈部饰变形蕉叶纹、黄地折枝花纹和垂如意头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足部饰回纹一周。瓶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将金彩引入斗彩画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显著特征,它既丰富了釉上彩的种类,又使画面呈现出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清乾隆,通高5.8cm,腹径4cm。清宫旧藏

烟壶细颈,扁圆体,圈足。铜镀金錾花盖,下连象牙匙。壶体边侧用多种色彩绘锦地花纹。颈部红地上绘蓝色回纹。腹部两面饰圆形开光,白色釉地,一面开光内以粉彩绘梅花图;另一面以墨彩书乾隆御制诗:“春雨胭脂洗嫩华,几枝浓叠赤城霞。双鸾恒在云深处,不遣飞琼到阮家。”左下方有墨书“御制”两字和红彩篆书“乾”、“隆”两方印章。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

瓶小口,短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瓶外壁白釉上以各色珐琅彩料绘月季、天竹、腊梅、兰花、山石图案。肩部空白处以墨彩题“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诗两句,配以胭脂彩方形印章,引首为“佳丽”,下首为“金成”、“旭映”。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瓶造型端庄秀美,胎体轻薄细腻,以红、黄、绿、粉、蓝等色绘姹紫嫣红的花朵,在如雪似玉的釉面上,显得娇艳妩媚,栩栩如生。画面布局承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传统,颇具艺术感染力。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

瓶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收敛,瘦底,圈足。通体以黄地珐琅彩装饰。颈部和足上各绘焦叶纹一周。腹部三面开光,内绘婴戏图,开光间隔处绘花卉纹。足内绿地蓝料彩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造型精巧,纹饰层次清晰,画工精细,色彩搭配自然和谐,画面阴阳向背的效果突出,有立体感。此器无论胎质、造型和釉色均极佳,堪称乾隆朝的瓷器精品。

北京故宫馆藏陶瓷器赏析

珐琅彩双环瓶,清乾隆,高14.1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仿汉代铜壶式样,敞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金彩象首衔环铺首。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金彩锦纹为地,上绘各色变形宝相花,从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纹相隔,愈显富贵华丽。外底署黑色珐琅彩“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多以百花图案为地,并在色地上以轧道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继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装饰技法,风格繁缛华丽,精美异常。其图案装饰一改雍正时期珐琅彩所表现的清秀风格,和同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基本类同。


12345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4-20 11: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