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每年冬季,雌羊都会穿过荒漠戈壁赶往环境更为恶劣的产羔地繁衍后代。如今,藏羚羊在盗猎者的疯狂捕杀下已经濒临灭绝,它们的迁徙之谜倍受关注。2002年5月,一支美国科考队跟随藏羚羊迁徙队伍长途跋涉,试图解开这一谜团……

2002年5月27日,科考队从拉萨出发,来到羌塘保护区,徒步30天穿越。羌塘保护区聚集着许多野生动物——野牦牛、野驴、西藏盘羊、西藏棕熊、西藏登羚和数量最多的4个种群的藏羚羊等。而藏羚羊是偷猎者的主要目标。早在1983年中国政府就在西藏北部设立羌塘自然保护区。这是片荒凉的土地,平均海拔4800米。这里没有路,地面是大大小小的砾石和淤泥,科考队租用的机动车只能停在公路尽头,因为机动车进保护区后轮子容易陷入泥塘,而且机动车的轰鸣声会惊吓藏羚羊。

由于条件所限,路程艰难而遥远,科考队只能装备极为有限的东西,如干粮、水、拍摄器材、帐篷等。每辆小推车载重在一百多千克。在科考队员中,有一名叫盖伦·罗威的摄影家、登山家不幸在考察结束后飞回美国的途中坠机身亡。科考队其他队员悲痛之余决定继续努力完成拯救藏羚羊的艰苦事业。

世界有名的野生动物学家乔治·施阿勒,研究藏羚羊长达15年,并到处呼吁保护藏羚羊。2001年,他在我国新疆南部考察时,发现大群怀孕的藏羚羊聚集在那一带等待生产,但他没能等到小羚羊出生。乔治相信,新疆南部接近西藏土则岗日峰、昆仑山中部一带很可能就是从远古传袭下来的藏羚羊的生产繁殖地。为什么要迁徙几百千米去繁殖?科考队带着疑问找寻并跟随藏羚羊迁徙的路线,考察它们的数量、生存情况等等。

科考队在雪地步行了5天,还没看到任何藏羚羊迁徙队伍,只看到零星的十几只。而按照乔治的估计,这段时间在这一带应该有成百上千的藏羚羊往北迁徙。为什么?是迁徙时间过了?或是迁徙路线已改变?还是更糟,藏羚羊已被大量捕杀,所剩无几?经过几天的跋涉,52岁的队员瑞克咳得肺部疼痛,而且脚部抽筋,但为了不掉队,他强忍着。这时科考队员看到前面山脊出现8只雌羊,于是祈祷在有羊的方向发现迁徙路线,等他们好不容易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山脊通向另一个山脊,一个山坡连着另一个山坡,仍不见迁徙通道痕迹,队员们感到很失望——看到的仅仅是一些散落的藏羚羊。好不容易到达一块宿营地,在山顶上的队员盖伦向大家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沿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长满黄草的山谷里至少有70只正在吃草的雌性藏羚羊,这时又有几十只出现在山脊上,羊群正朝着山谷中的迁徙路线汇集。紧随藏羚羊的迁徙路线,科考队员沿着黑石北湖岸前行。为了不让藏羚羊受惊,他们没有跟得太紧,但不时还是能清楚地看到羊耳里的白色标识和怀孕凸起的腹部。

藏羚羊的迁徙行程大约有300千米。它们为什么要向北迁徙?大家都很疑惑。不会是为了食物,因为南部的水草比北部丰富。也许是北部条件艰苦,偷猎者比南部要少。但那么长距离艰难的迁徙应该还有更深的意义。科考队员认为,迁徙是一种古老的行为,也许因为古时北部有更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应怀孕藏羚羊生产繁殖。据说,5000~13000年前羌塘是草木相当茂盛的地方。整整4天,科考队跟随藏羚羊这条神秘的迁徙路线进入新疆,和藏羚羊以相同的速度、相同的方向前进着。这样跟随藏羚羊时隐时现的迁徙足迹,科考队一直前进到遥远的昆仑山以北。到了第12天,在穿过一片雪域高原后,迁徙羊群分散开来,但总的方向是朝一座较矮的山脊而去,从地形图上看,穿过此山就进入夏尔湖盆地。沿着羊脚印,科考队走进了山间峡谷河流,狭窄河流中都是大石头,而山上也不时滚下石头,路越走越艰难,羊的足迹也消失了,队员们开始怀疑是否能走得出去。

队员康拉得爬到峡谷边侦察地形,想寻找一条较为平缓的路,但他很快返回,他看到周围一系列险峻的山比这里更困难,队员们相信他的判断,因为1999年康拉得做了一件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在珠峰找到了英国著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的尸体。科考队只好继续艰难前进,一天下来,走了不到3千米路。第二天路仍然不好走,科考队员祈祷路会越走越宽,但事与愿违,每拐一个弯,路就变得更窄。峡谷中的水流冰凉,队员的脚全麻木了。几辆推车接二连三地坏了,他们不得不来回搬运物资,并相互鼓励:在别无选择时,坚持就是胜利。下午,有一个队员发现了一条不太清晰的出峡谷的羊足迹。科考队终于脱离峡谷进入广阔的夏尔湖盆地。

第二天科考队又找到藏羚羊离开峡谷后的路线,并看到藏羚羊在山坡上,最先是20到30只,接着出现130多只。如此多的羊在山坡上走动,远远看去就好像风吹着山腰的小麦在摆动。下午,队员们爬上一个高地,放眼望去,山坡上像洒胡椒面一样全是正在吃草的藏羚羊,目测大概有1000多只,估计这一带有3000多只,这足以证明这里就是藏羚羊迁徙的最终目的地!

科考队员架起帐篷,拿出相机。为了尽可能靠近羊,大家的动作都又轻又慢,所以直到队员爬上山顶,羊群还在安静地吃草,全都是怀孕的大肚子羊,还有刚出生的小乳羊。这里真是野生藏羚羊的生育繁殖地,科考队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这是世界上的首次记录。科考队员架起帐篷,拿出相机。为了尽可能靠近羊,大家的动作都又轻又慢,所以直到队员爬上山顶,羊群还在安静地吃草,全都是怀孕的大肚子羊,还有刚出生的小乳羊。这里真是野生藏羚羊的生育繁殖地,科考队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这是世界上的首次记录。藏羚羊非常灵活,奔跑起来最快可达每小时56千米。它们对人的行动非常敏感。这里的草并不肥沃,为什么羊妈妈们非要到这里来生育,值得进一步研究。

几个星期后,大量的小羊将在这里出生。科考队跟踪并找到了藏羚羊的生产繁殖地,并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切。但最终还是不能很好地解释藏羚羊为什么长途迁徙,而且是到一个条件更为恶劣的地方繁殖。科考队员从另一条路返回大本营的途中发现一个新开发的金矿,数百个矿工正在工作。据说一年前这里还是荒野,工人仅用了3个月就修了100多千米的简易路连接公路。这方便了科考队员返回,但同时也会方便盗猎者找到藏羚羊……

虽然科考队并没有揭开藏羚羊迁徙之谜,但他们的考察结果也还是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由于藏羚羊羊绒在国际市场上的昂贵和抢手,藏羚羊遭到盗猎者的疯狂捕杀,数量急剧下降到7.5万只,濒临灭绝。有识之士指出,只有捣毁藏羚羊羊绒的加工地,彻底取消藏羚羊羊绒消费市场,藏羚羊才可能真正摆脱灭绝的困境。否则,连藏羚羊本身对我们的后代来说都将是一个谜。(李亚/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