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江湖“武林秘籍”一样,古代的茶艺也有“学派”。哪里的茶泡得最好,怎样泡出来的?都有人专门将其收录在文献里,这就是“茶书”。记者从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采访了解到,南京的茶研究专家正在满世界寻找那些丢失的茶书,企图让古代茶书重现江湖,而寻找的过程如同电影一样曲折传奇,其意义在于为我国的茶学研究传存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江湖”上茶书近200本
说起很多“功夫秘籍”,一定不陌生,曾经流传着的版本让习武之人心向往之。而在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茶文化研究者章传政博士那里,记者了解到,因为茶文化在我国的渊源,经过他们“确定”的,这个“江湖”上竟然有188种茶书之多。
章传政告诉记者,过去专家发现茶书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不到100本,但是随着他们在国外不断寻找和考证,发现茶书的数目还在动态“扩张”。他说,特别是在明代后期的许多茶书,是经过茶书作者挑选、加工和整理的较为集中也较为真切的茶科技、茶经济和茶文化史料,非常值得重视和加强研究。但是在古代和近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许多茶书流失在国外,国内却荡然无存。
“很多茶书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的,随之所包含的手艺及文化内涵也失传很久。换句话说,中国所创造的独家茶学就成为别国的专利。”章传政说,这几年,他们利用国际茶文化交流的机会,在很多国家进行“秘密搜索”,将这些茶书一一给寻找了出来。“然而我们所拿到的不是原本,很多只是复印件,但已经足够我们进行初步的研究了。”他说。
煎茶道绝技起源于中国
章传政对记者说,明清茶书,是传统茶书或传统茶学向近代茶书和近代茶学发展的产物,所以历史发展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重要的信息却散落到了世界各地。
“比如,日本的‘煎茶道’享誉世界,但是在《明清茶书综述》一文中,提到《煎茶诀》一书,说是清代叶隽撰写,但由于国内从未见到该书,所以根本无法考证。而在一本日本有关‘煎茶道’著作的书后参考书目中,也有一篇叶隽《煎茶诀》的文章,标明是明治十二年翻译出版的。这就带来了一个谜团。《煎茶诀》究竟是中国古茶书还是日本的古茶书?叶隽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是汉语译成日文,还是日文译成汉语?”章传政举例说。
随后,带着疑问,章传政跟随我国著名茶文化学者朱自振先生,在日本搜索了很长时间,才终于将这本茶书找到。“带回来后,我们进行了迅速而大量的研究,现在可以初步判断的是,《煎茶诀》应该属中国的古茶书,记录当时‘煎茶道’的流行,而且,经过比对,也确定是中国人叶隽写的汉文书!”
《枕山楼茶略》现“真身”
“另外,我们最近又在国外发现了一本比较传奇的茶书,是陈元辅写的《枕山楼茶略》。”章传政说,已故著名农史专家万国鼎先生曾撰写《茶书总目提要》,对中国茶书古籍的“存亡继绝”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当时他推定《枕山楼茶略》是一本由陈元辅所撰的清代茶书,详细记录当时的茶文化。可是,由于陈元辅生平事迹不详。万国鼎先生也只是从看过的书中知道有这本书,所以便增添了该书的神秘色彩。
这几年,对于《枕山楼茶略》,国内的专家查阅清代以后有关艺文志、茶书和藏书目录,均未见提及,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有关人员跑遍了中国内地各大图书馆,都没有找到这本书。国内所有的出版物也均称该书已经“佚失”。
“我们在日本茶业组合中央会议所终于挖掘到一些资料,经过研究,发现了《枕山楼茶略》。枕山楼是书室或藏书楼名,这在中国通常是不入书名、题名的。根据中国不见此书和书名特殊性两方面,可以推断《枕山楼茶略》是该书完稿和梓版以后,在中国没有出印就落入日本人手中,由日本书商在日本印刷发行的。”章传政告诉记者,该书至今发现仅有日本一个版本,他们参照中国其他古代茶书内容,对这本书加以点校注释,发掘和保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搜罗茶书任重道远
寻找茶书的工作虽然艰难,但章传政告诉记者,明代是我国古代撰刊茶书最多的一个朝代,而且明清茶书,占整个古代茶书的比例达到72%以上,其记录的技术要点不仅仅前代没有,即使在今天优质绿茶生产上,仍然需要遵从和参考。
“比如说明朝后期炒青及其采造技术的迅速完善,也极大地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创立和发展。如黑茶、熏花茶可能还有乌龙茶,都在明代后期就呈现出较大的发展和可能开始出现。黑茶,最初亦名‘乌茶’,是蒸压茶的毛茶,在明初就见于四川边茶传统产地;至万历时,随着茶供应扩展的需要,即扩大到湖南的许多地区;入清以后,慢慢发展为湖南安化的一种特产。
虽然南农大茶学研究所还在对茶叶的种植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于章传政来说,“搜罗这些茶书,并对其进行研究发掘,特别是一旦全部收集全,让它们在南京做一个集中展示,比起这项工作的长期而艰巨,还是意义非凡的。”
煎茶道起源于中国 南京茶博士满世界搜罗茶书
2006-12-05 22:27
收藏
未解决
0
0
回帖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