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仙肉类的品种而言,浇水是很让人头痛的事,从心理上分析,多数爱花者都有希望自己喜爱的宝贝快快长的美好愿望,而浇水就成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最好方法”,然而这个“最好方法”却让大家尝尽了“伤离别”的痛苦。

我自己觉得,家庭要养好花,浇水是最为关键的。水是生命之源,虽然光照、土壤、施肥等都不可缺少,但是常规种养,还是水份最重要。可以说,养花的问题,十之八九都和浇水不当有关,所以才有养花“浇水要有三年功”之说。

既然如此,而我对仙肉的种养,才不到半年,也说不上什么经验,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是综合了大家的心得和自己的一些观察,希望大家多多讨论。

首先觉得大家对仙肉的浇水,过于紧张了,其实是越紧张,越浇不好水。刚开始的时候,我要为要不要浇水,要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不过根据前辈们的经验,我基本上保证宁可少浇的原则,以确保活命。但是在我最近参观了大棚里的情况后,我觉得仙肉浇水并不“可怕”,仙肉抗水湿能力,完全比想象中的要强很多。

以生石花为例(因为仙肉类的很多品种,抗性很强,浇水可以比较随意,这在我前面的讨论中用实例证明过,而生石花属于比较难把握的),我在大棚里看到的情况是:土壤表面都有青苔了。由此,大家可以想到湿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大棚的主人正在做两个试验(我们还是不用试了):一盆是两棵生石花,说是经常浇水,而且盆很大(就是大盆养小花),我看到的时候,表层土相当湿,但是两棵生石花依然很饱满;另一盆是用无孔盆种了一棵照波和一棵吉娃莲,土也相当湿,照波很正常,吉娃莲的叶子变成了浅桔黄色,很奇怪,但是植株还是很壮实的。

怎样解释这样的现象呢?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温度。因为大棚里温度(白天)有26度,这正是绝大多数植物最喜欢的生长温度。所以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生长期,仙肉植物也可以按照传统的“不干不浇”原则,大胆浇水!

由此,我觉得只要能掌握好仙肉的生长期和休眠期、半休眠期的规律,浇水应该不会成为头痛的问题。当然浇水量的多少和土的配方、盆的质地等等都有关系,这就直接引出最实质性的问题:究竟如何控制浇水的量?

这个问题的来源,我觉得主要是没有定量的经验。很多书上的描述,不外乎“要严格控制浇水”、“可以多浇水”、“保持干燥”、“宜干不宜湿”等等,这样的描述,每个人的理解都肯定不一样,有的朋友理解的“干”和另一位朋友理解的不一样,所以一个浇水了,一个没有浇水,于是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虽然定量分析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但是对大家在成为养花高手的过程中,减少损失应该是有帮助的。下面是我觉得比较实用的两种经验,以前也说过,这里再集中说一下:

一、竹签判断法:即将竹签(或牙签)插入盆土三分之二的深度,要浇水的时候,拔出竹签,看看土壤部分的干湿度情况。这种方法对休眠和半休眠或者要进入休眠和半休眠期的植物浇水,很有帮助;

二、表层土干湿判断法:一般地说,表层土发白,就可以浇水了,这就是“不干不浇、干透浇透”的原则。所谓的干透,就是指表层土发白,但是拨开表层土,依然可以看见湿气。对于生长期的仙肉,这样的判断方法就可以了。习性强健的,可以马上浇水,对相对怕水的,等两天再浇水。

其他的还有端盆法,即手感好的朋友,可以端一下盆,觉得盆轻了,就可以浇水,用塑料盆种的仙肉,用土也以泥碳等轻质材料为主的,浇水后和干燥的份量还是比较明显的。敲盆法,即用手指轻敲盆壁,发出空心的声音,就说明土干了。

判断了土壤的湿度,就要浇水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坐盆法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盆浸入水中二分之一的深度,只要15秒钟就够了,千万不要看到表层土出现湿气再拿出来。越是疏松透气的土,时间可以越少,因为虹吸作用强。这种浇水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保证土壤的上部比下部相对干,不容易烂根。因为植物的根尖分为根冠区、生长区、生长娶和根毛区,只有根毛是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抗湿能力最强,而根毛区之上的老根已经失去吸水的功能,主要起传输水份养料和固定的作用,抗湿能力差,烂根往往都是从这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