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中央3的隆力奇杯的节目吧.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很好听的
什么,我从来不看电视的.要不你讲讲吧!
歌曲上说原生态也是近期的事。好象阿宝的一曲陕西民歌,头箍白毛巾为代表了。
这个人很有特点,记得第一次看见他是在星光大道。他唱歌能让人想像出很美的山水。
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3 17:45 编辑 ]
正在进行中的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增设了原生态唱法,虽说让一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民间歌手上了央视的荧屏,却也让议论风起云涌。很多歌迷问,究竟什么是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是否是科学的划分?原生态唱法有没有意义?不少专家提出了“原生态唱法划分欠科学”之说。唱法如何形成原生态,近年在舞台艺术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十分熟悉的词儿。2003年8月,杨丽萍领衔的以“原生态歌舞集”命名的《云南映象》在昆明首演后,便引起了各界的注意。《云南映象》后来遍演各地,成为一种“原生态现象”。“原生态现象”出现在国内的音乐领域,是从2004年开始,当年8月,“全国民歌南北擂台赛”在山西左权举行,各地民歌手多姿多彩的歌声,让一些专家引进了原生态概念。随后,北京先后举行了多次“原生态演唱会”;随着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的开设,原生态这个名词被普遍运用,也逐渐被约定俗成。尚无权威定义那么,什么是原生态唱法呢?事实上,目前尚无权威的定义。相对被人用得比较多的解释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从青年歌手大赛中被归类于原生态唱法的歌手演唱,人们也可以看出,这些歌手的演唱方式,确实具有浓郁的本民族、本地区风情。划分有无意义当然,无论是情歌,还是山歌、号子,都是各民族多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结晶,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变,现代人对先辈们形成的文化结晶进行保护和传承,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但是,原生态唱法作为一种演唱方法的种类划分,其性质必定与人们早就耳熟能详的民歌唱法有本质的区别。尽管许多歌唱家、音乐家反对唱法划分,认为违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艺术发展规律,但民歌唱法的形成,顾名思义就是概括了中国各民族民歌的演唱方法。既然如此,就如民歌唱法相对于美声唱法、流行唱法,从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的歌手情况来看,所谓民歌唱法相对于原生态唱法,只是读过音乐学院的歌手和没有受到过专业训练的歌手之间“土”与“洋”的区别。在比赛期间,央视收到的观众评论中有“原生态唱法‘踩扁’民族唱法”的说法,显然使得早已成为一门学科的民族声乐,遭到了概念模糊的挑战。科学依据不足事实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音乐家,都非常注重保护和保存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多属于民族的音乐作品。且不说作曲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中都能感受到鲜明的民族旋律,如今许许多多音乐家通过田间采样、乡村录音、山村体验,也创造了大批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音乐作品。记得作曲家朱践耳的一部颇有现代感的交响作品中,还融入了他在云南乡下录制的录音实况。曾创作过《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黄土高坡》等歌曲的著名词作家陈哲,有感于民族文化失传的现状,十多年来埋头于偏僻山区致力于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他把这种浸透在各民族血脉之中的民歌,称之为应归属于“根源文化”。各地民歌中,虽然蒙古族的“呼麦”具有特定发声技巧,但大多数民歌呈千姿百态状态,只能从基本风格上来区别,如信天游的高亢、云南民歌的明快、蒙古族民歌的悠长等,缺少特定的技巧和发声方法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划分所谓的原生态唱法,缺少其本身的科学依据,导致有些评委难以根据这种唱法的特点评判打分。如何保护民歌民歌是代代相传、心口相授而传承至今的。不少专家认为,如果说,处于偏僻地区的民族,过去由于生活节奏缓慢,更新不明显的话,那么,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里,口口相授的民歌已更多地融入现代生活的内容。所以,再现千百年前的“原汁原味”,已是不可能的。这次青年歌手大赛通过设置原生态唱法这种方式,让平时生活在边远地区的民歌手们,在央视的荧屏上展示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让广大平时总是在电视上把那些“熟面孔”看厌了的观众,获得了新鲜的文化享受;更是体现了一批音乐工作者保存民歌,推广民歌的努力,无疑值得人们钦佩。但是,用划分原生态唱法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来保护民族文化,是否显得过于主观了呢?再反过来说,是否有更好、更多的方法来保护民歌呢?[ 本帖最后由 wdxx 于 2006-8-3 17:53 编辑 ]
回复帖子
回帖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