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 发表于 2006-12-5 00:39:28

茶对联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 "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 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 "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北京万和楼茶社有一副对联: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无须花。
  上海一壶春茶楼的对联则是
  最宜茶梦同圆,海上壶天容小隐;
  休得酒家借问,座中春色亦常留。
  清代干隆年间,广东梅县叶新莲曾为茶酒店
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取乐,拿壶酒来。
  联语通俗易懂,辛酸中有谐趣。
  云南大理有个"旷怡村"酒家,主要是当地名流,那时常有文人雅士集于此,谈诗论画,店主免费招待顾客。于是有人赠酒家一联,甚是有趣。联云:
  爱诗爱文爱画;
  赔烟赔酒赔茶。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钜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入"大"、
"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
  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
  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
  联中巧妙的嵌入"大"、"同"二字,并写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先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
 开坛千里醉;
 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两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楼外是五百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
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引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爱。联云: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副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
  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仙有一泉井,名字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者不
少,却没有一人对上。
武夷宫石坊楹联
  我国许多旅游圣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
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 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象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 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
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
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龙芽新占一枝春。
  竹粉含新意;
松风寄逸情。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
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
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
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送水送茶,热情备至;
问寒问暖,体贴入微。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
金芽香带玉溪云。
  歇一歇消消暑气;
喝二杯品品香茗。
  此处有家乡风月;
举杯是故土人情。
  佳肴无肉亦可佳;
雅淡离我尚难雅。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
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
入口方知气胜兰。
  茶香高山云雾质;
水甜幽泉霜雪魂。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南峰紫笋来仙品;
北苑春芽快客谈。
  为爱清香频入座;
欣同知己细淡心。
  来不招去不辞礼仪不拘;
烟自奉茶自酌悠游自得。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闲情常品茗;
豪气快登楼。
  美不美家乡水;
香不香故园茶。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
  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
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
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
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
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
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
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
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
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
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
何妨歇脚品斟茶。
  举杯互敬屠苏酒;
散席分尝胜利茶。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
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买丝客去休浇酒;
  ?虮?人来且吃茶。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竹仙寺两个山人。
  济人茶水行方便;
悟道庵门洗俗尘。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
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
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粗茶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得与天下同其乐,
不可一日无此君。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凝成云雾顶,瓢出晨露香。
春其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客到座中宜数碗,
水是人间第一泉。
  只缘清香成清趣,
全因浓酽有浓情。
  摆开八仙桌,
招徕十六方。

   菜在街面摊卖,
茶在壶中吐香。
  四海咸来不速客,
一堂相聚知音人。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
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
觅得无上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谋食苦谋衣苦苦中作乐,拿杆烟来。
制出月华圆羞镜,
切来云片薄如罗。
  瑞草抽芽分雀舌,
名花采蕊结龙团。
  扫雪应凭陶学士,
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相传梁启超幼年时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对句尤是拿手好戏,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一日,来了位客人,手捧香茗,细啜慢漱,有心考考梁启超,遂用手指沾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 "饮茶龙上水"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刚刚写完,小启超就毫不迟疑地指着桌上的字, 张口应出下联:"写字狗扒田"。四周围观人们哄堂大笑。客人十分尴尬,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字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虽为戏言,但童心观物,倒也天趣自然。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
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茶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