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9-13 16: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蜡茶:
同样近似宋代的点茶法,将杂以龙脑、油膏的茶团、茶饼先用温水去膏油,后用不透气的纸包裹搥碎,以火微炙,再加以碾罗、点试(如末子茶)。这种方法在当时极为少见,仅权贵方偶尝绝品。
芼茶:
系在茶中芼入胡桃、松实、芝麻、杏、栗等,这种吃茶法有失正味,但可供咀嚼。
朱权对当代茶文化的影响
朱权(一三七八~一四四八年)系当时代中国茶艺自然期中最重要的茶人,他将废团茶后的茶文化导向契合天地。其人系明太祖的第十七个儿子,天生神姿秀朗、白须美髯、慧心敏梧、好学博古、精于史学、旁通释老、文治武功均为诸王翘楚,后因受人诬告,经此遭遇后,从此韬晦遣性,对朱权而言品茶品水是入自然的媒介、养生的媒介,透过茶文化,人们可以与自然契合。这种观念在当时文征明、唐寅的画中最为明显,画中的品茗系和焚香、弹琴、博古、观书、观画、山水等艺术相结合,且与自然契合的产物。
晚明初清的茶
饮茶到了明代,从加工法到品饮方法都焕然一新。斗茶之风消失了,蒸后研、拍、焙而成的饼茶,代之以揉、炒、焙而成的散形条茶;研末而饮的唐宋点茶法,变成了沸水冲泡的瀹饮法。茶叶的制造有了「炒菁法」的发明,炒菁法发明后,才开始有了绿茶及红茶的制作。而这个时期的尝茶者,由于茶产地及个人好尚的不同,因此对茶艺的论定有相当的差异,南辕北辙的说法充斥于当时的茶作论述中。以采茶为例,有的要求浥露采之,有的要求晴明采之。虽是百家争鸣,但晚明初清名士论茶,绝少争论,他们品茶时,经常结合禅道、说理、游山、赏花,同时讲究茶茗、水品、茶器、品茗环境,但大多数最终的目的仍是力求茶汤的完美,这个时期的名士饮茶可谓已达到「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之五美境地。
明清茶在中国茶艺史上的特色
这个时期在中国茶艺发展史上有二个特色:
是特别注重茗茶,历代的茶痴,以这个时期为最多,文人雅士往往以茶作为人生鹄的,力求茶汤之美是本期文化中心,至于历代考究的其它艺术,则不太重视。
是特别重视茗壶,宜兴砂器,在中国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团茶、饼茶时期毫无用武之地,直到叶茶出现才渐露头角,考究其原因系叶茶与陶壶最近自然且最少雕琢之故。
明代壶艺
明清茶具,最为后人称道的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制茶壶、茶盏的创制和普及。宜兴紫砂陶制茶具创始于明代,关于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神话传说,根据阳羡茗壶系的记载:
有一四海云游的颠和尚,有天路过常州府宜兴时,叫喊着「卖富贵」,村人均嗤之以鼻,后和尚领一老翁说「买贵不买,买富如何?」便引老翁至山中铲陶土的地方,然后离开,老翁铲开表土一看,土色丰富灿烂如披锦,以后村人用这种陶土烧制出的茶具,古朴雅致,制陶者因而富裕起来。
宜兴的紫砂壶古拙耐用,能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因此泡出来的茶特别好喝。制壶的创始人,有历史记载者系明朝正德年间开始,有位僧人唤成金沙僧做壶有名,逢其时,有位文人吴颐山至金沙寺中读书,准备赴考,他的书僮供春一有空就偷看金沙僧制壶,后来供春亦成为制壶名家,尤其所制之树瘿壶,独树一格,极为古拙,供春壶更是备受明代珍视。供春以后,造茶具的,有四家最为著名,这四家是董翰、赵梁、袁锡、时朋,都是明代万历年间人,所造之壶各具特色。四家之后,则是时朋的儿子时大彬技艺最高。
近代的茶艺
此指清康熙中期(一六八九)起,至一九四九年,长达二百五十九年。这个时期的茶文化有三种特色:
是朝廷酷好茗饮,清人入主中原后,对汉人文化甚为留意,茗饮也是汉人文化的一环,清代君主多有好者。
是民间社会亦盛行茶礼茶俗,茶馆兴隆,遍行各地。
是茶叶贸易鼎盛,茶叶传入英国后,造成各阶层的饮茶习惯,英国本身并不产茶,只好向中国购买。十九世纪初期,中国输出品中已有六成是茶叶。
是半酦酵茶的崛起,近代茶与明代茶最大的差异是在制茶的酦酵与否,近代茶分绿茶与红茶,绿茶和明代制茶法完全相同,但红茶则有相当程度的发酵。半酦酵茶的出现使茶叶种类渐趋繁复精美,而将中国饮茶文化从旧式制茶所不能展示的色香味中带入另一新的境界。
近代饮茶法
近代饮茶方式主要有三:
盖碗式
乃近代饮茶最主要的方式,上至朝廷、官府,下至民间,都以盖碗饮茶,右图的清康熙年间冷枚的赏月图,最足以代表这种茗饮方式。图中一文士,身穿紫色朝服,坐在精雕坐椅之上,观赏明月。身后童子双手执凤级障扇,官人左手侧一紫衣童子双手捧茗具侍立,为一附托茶钟,形制雅致简朴。主人闲情意致着意月色,捧茗具的忠心童子的茶冷失味而希企主人赶快饮用的企盼神情与执扇童子凝注捧茶童子的关心表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同焦距目光所形成的生动画面及花香、茶味、月色、人情的和谐交融,构成全幅画的重心。
茶娘式
系自古以来民间最主要的饮茶方式,即以大茶壶冲泡分饮。干隆年间丁观鹏所绘的「太平春市图」最能表示此种饮茶方式。
功夫茶法
主要流行于闽广地区。这种饮茶法是从唐代陆羽茶经中演变而来,饮茶时先将泉水贮于茶铛之中,放在烘炉上面煮水,等到水初沸,把武夷茶投入宜兴壶之中,用水冲之,盖好盖子,再用热水浇壶身,然后倒出来品饮。这种饮茶法的特色就是以水淋壶身,目的在于发茶性,到了后来更使用温润泡,内外双重引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