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自然环境和花卉
  • 楼主 大山
  • 935902006-12-21 23:59:09
植物的生长和自然环境中的各项要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项不利于某种植物的生长,那么它就可能衰败甚至死亡。所以不论园休应用或苗阐生产,都必须选用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才符合适者生存的规律,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否则就要采用人工环境来栽培那些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植物。除在大城市附近有必要兴建一些有限的人工设施外,一般无此必要。


1.太阳光谱
太阳光中对花卉影响最大的是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三部分。
(1)可见光
可见光是花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太阳光经三棱镜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光带,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而绿光几乎全被反射,故叶呈绿色。为了培育高产优质幼苗,可选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覆盖,人为地调节可见光的成分。用浅蓝色乙烯塑料覆盖育苗,比覆盖无色薄膜的长得健壮。兰花栽种在蓝光量为自然光量两倍的人造光里,三个月内其生长会比自然条件下的大50~70%。
〔2)紫外线
是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光,不能透过普通玻璃。其中波长较长部分,能促进种子发芽、果实成熟,井有利于花朵着色。如生长在云南的山茶花花色艳丽,就与这个因素有关。而波长较短的部分能拟制花卉徒长,又能杀死病菌抱子,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3) 红外线
是红光以外的不可见光。它是一种热线,可觉察它的存在。它被地面吸收转变为热能,能塔高地温和气温,提供花卉所需要的热量。

2.光照时间
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光照时间,是指在一天中,从日出到日没,太阳所照射的时间。北半球,夏半年(4~10月)昼长夜短,越趋北方,白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冬半年(1l~3月)昼短夜长,越近北方,昼越短。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这种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的规律,称为光周期现象。在自然界中,春兰秋菊,开花季节各有定期,主要是受光周期所制约。

花期对光周期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它对黑夜的长短临界值的反应。根据花卉的光周期特性,可分为长日照、短日照和中日照等三类花卉。
    (1)长日照花卉
    黑夜长度必须短于菜一定时数的临界值,才能形成花芽。它的生长旺盛期在夏季。如夏天开花的唐菖蒲、鸢尾等。
    (2)短日照花卉
    黑夜长度必须长于某一定时数的临界值,才能形成花芽。如秋天的一品红、菊花等。
    (3)中日照花卉
    黑夜长短对形成花芽无明显的影响。起源于北方地区的花卉,主妥在春分到秋分的这一段温暖季节里生长发育,往往具有长日照的特性。

3.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Lax)。一天中以中午照度最大,早晚最小;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例如,夏季晴天的中午,露地的照度约为10万勒克斯,冬季约为2.而勒克斯,而阴雨天的照度仅占晴天的20~25%。叶片在照度光为3000~5000勒兑斯时即开始光合效应,但一般植物生长需在18000~20000勒克斯。如阳光不足,可用人造光源代替。一般,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照度的加强而增大,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否则光合作用会停止或减弱。光照可分为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是指太阳以平行光线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光。敬射光则是阳光经过空气分子、尘埃和水滴等物质后,自天空漫射到地面上的光。晴天,地面上的光照中直射光约占63%,散射光约占37%。故在阴天或遮荫的地方,叶片仍可利用散射光进行光合作用。

根据花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阳性、阴性和中性花卉三类。
(1)阳性花卉
一般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生长健壮。不然会导致枝条细软,叶淡,且不开花。如月季、一品红、唐葛蒲和仙人掌类等。
(2)阴性花卉
一般在荫蔽度50%以上的弱光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如秋海棠、万年青、蕨类等。这类花夏季应放在荫棚中,减少直射光的照射。
(3)中性花卉
与光线强弱无关,均能生长发育,如凤仙、天门冬、苏铁等。

一般观叶植物对光照要求较低。但强光照会使叶片增厚,叶淡,甚至的伤,从而降低观赏价值。而观花植物一般要在较充足的光照下,才能形成花蕾,并使花色艳丽。

温度
温度可分为气温和土温,两者对花卉的影响是等效的。
1 .气温对花卉的影响

(1)气温日较差
气温是指在百叶箱内,温度表的球部离地面1·5米处,所测得的温度值。一天中,最高气温在14~15时,而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两者之差值称作气温日较差。在北半球,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可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故日较差由东南向西北随纬度递增而加大。气温日较差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白天气温高,利于花卉进行光合作用和制造有机物质;夜间气温低,减少了呼吸作用所耗的能量,使有机物质积累加快。但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幅度,以不超过花卉所能忍受的范围为好。

(2)基点温度
花卉在其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称作生物学温度,可用三个温度指标来表示,生物学最低温度是开始生长和发育的下限温度;生物学最适温度是维持生命最适宜及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温度;生物学最高温度是维持生命能忍受的上限温度;合称为三基点温度。各种花卉的生长最适温度是不同的。如瓜叶菊、仙客来、天竺葵等为7~13℃;月季、百合、石榴等为13~18℃;牡丹为20~25℃;茉莉花为25~35℃,等等。同一花卉的不同器官的生长所需的三基点温度也有差异。如郁金香的花芽和形成花芽的最适温度为20℃,而茎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3℃。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花卉,生长所需的三基点温度较高。高于上限温度或低于下限温度,都不利于花卉的生长发育,甚至使花卉受到伤害或死亡。例如,白兰花、茉莉花等原产于暖地,在较冷的地方冬季易受冻害,以致落叶或死亡,应给于保护;原生长在夏季气温不太高的山区的花卉,如杜鹃花、山茶花、报春花和秋海棠等,在炎热地区夏季易受的伤,应加以遮荫降温,创造一个较通风凉爽的环境。
(3)有效积温
每种花卉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这个对花卉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称作有效温度。花卉在某个或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称作有效积温。只能在满足花蕾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时,才能开花。

2.土温对花卉的影响

气温的高低也受土温的影响。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土温日较羞以地面的最大,越向深处越小,约在20厘米处,已明显的减少,而消失于1米处左右。冬季地面积雪20厘米深时,在土壤20厘米深处,土温日较差已消失。一年中,7月份地面月平均温度最高,工月份最低,同样,土温的年较差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土温对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幼苗生长等,均有很大的影响。不同花卉的种子所需发芽的最适温度也不同。如一些不耐寒的花卉种子发芽需要较高的温度,最适温度为20~30℃。而耐寒性宿根花卉及露地二年生花卉的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0℃。一般地温比气温高3~6℃时,扦插苗成活率最高。因此,大部分的繁殖床安有提高地温的装置。只有当土壤中有足够热量时根系才能较好地吸收土壤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月季的根系发育,以保持士温]6~20”最宜。

3.温度对花卉的危害

(1)霜冻
在生长期中,气温降到或小于0℃时,造成植物细胞间隙结冰,如果气温回升快,细胞来不及吸取蒸发掉的水分,会造成植株脱水而枯千或死亡的现象。秋季,出现第一次霜冻称做初(早)霜;次年春季,出现最后一次霜冻称份终(晚)用。春季正值萌芽,秋季正值成熟,因此,初、终霜对花卉危害最大。从初霜日起到次年的终霜日止的天数,称作霜期。其余夭数则称作无霜期。
(2)寒害
有时,气温在O℃以上,但低于花卉当时生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引起它的生理活动障碍,使细胞原生质的生命力降低,根的吸收能力衰退,出现嫩枝和叶片萎蔫等现象。如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喜温花卉,所忍受的最低温度是12 ℃。当气温降到3-5℃时,就会造成嫩枝和叶片萎蔫。如降温时间短,恢复常温后,加强养护管理,也可复苏,正常生长;反之,则受伤害。
(3)灼伤
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都可能出现叶片的伤。首先是在温室中,由于结构不合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聚光,的伤植物,宜以遮荫来解决。其次是阴生的阴性植物在炎夏时暴日在强日照下,叶片出现的伤。三是某些温带植物,在亚热带地区,由于不适应酷热,导致叶片的伤枯黄,进入半休眠状态。

4.季节

在我国中纬度地区,一年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交替变化。四季划分有两种方法。
(1 )天文四季
在天文学上,一种是以节气划分,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为四季之首。另一种是以阳历月份划分,即3月至5月为春季,6月至8月为夏季,9月至1l月为秋季, 12月至2月为冬季。每一个季节的日数为90天左右,但和各地实际自然气候情说不尽囱合。
(2)气候四季
在气候上,通常采用候平均气温来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是5天的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简称候温),即:
候温小于10℃一冬季;候温大于22℃一夏季;候温在10~22℃之间一春、秋季。据此标准划分四季,则我国各地的季节气候变化不一,所以各季的长短也不一,与实际的自然景观柑符。
(3)二十四节气
一年共有24个节气,每一节气的日数,约为15天左右,节气的始日在阳历上,基本上是固定的(见表)。

5.全球气候分类

由于我国目前所栽培的花卉中,不少原系引自世界各地;因此了解全球的气候情况,就可以根据原产地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有利于植物的发育成长。现今通用较厂的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热带以最冷月18℃等温线为界。全年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18℃。因降水情况不同而分为: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最干月降水量户6毫米。许多热带兰科、天南星科和凤梨科的植物栖身于热带雨林之中。如中南美的热带地区。

Am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影响,有一特别多雨的季节。东南亚热带地区属于此类,也产有不少观赏植物。

Aw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一年中有干季和湿季。

B于带分草原气候和沙漠气候,主产仙人掌科植物和多肉植物。

C暖温带即亚热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0C,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8C之间。

C夏千温暖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温暖,夏季半年最干月降水量<4毫米,小于冬季最多雨月降水量的1/3。具有常绿灌木林,和很多重要革本花卉,如紫罗兰、香石竹、非洲菊、喇叭水仙、郁金香、唐营蒲等。除地中海两岸外并伸展至黑海地区;另外还分布于北美西海岸、南非好望角省、智利中部、澳洲东南部和西南角等。一般冬季最低温度在O℃、-3℃或一5℃,个别地区达到-7℃。这些地区所产植物在我国长江流域,冬季均需不同程度的保护。

Cw冬于温暖气候气候温暖,冬半年最干月降水量小于夏半年最多雨月降水量的1/10。具有常绿阔叶林和夏绿阔叶林。

CI常湿温暖气候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分配均匀,不是上述比例者。具有常缘阔叶林和夏绿阔叶林。如我国东南和南部,北美东南部,南美巴西和阿根廷边界东部等。

D冷温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o℃以下。Df常湿冷温气候冬长,低温,全年降水均匀。其中Dfa型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2℃。这类包括我国华北、东北的南部和美国东海岸。Dfb型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2℃,一年中至少有4个月气温在10℃以上。这类包括西欧,也是盛产观赏植物的地区,如产三色董、雏菊等。

Dw冬千冷温气候冬长,低温,夏季最多雨月降水量至少10倍于冬季最干月降水量。 但最热月气温>10℃,以生长针叶林为主。

E极地带

6.我国气侯区

全国除青藏高原属于亚热带、温带的高寒区之外,自南到北可分为如下几个气候带(见表)

水分
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草本植物体重的70~90%,本本植物的含水量则稍低。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分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

1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的大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表示。花卉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是从土壤中吸取,因此土壤湿度一般以田间持水量60~70%为宜。当大于80%时,因土壤中所含空气减少,根系的呼吸受阻,而停止生长,容易腐烂。反之,土壤过于,则上纹溶液的浓度增大,使根的细胞发生反渗透作用而死亡。

2.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大小,常用空气相对湿度百分数来表示。一天中,午后最高气温时,空气相对湿度最小;清晨最大。但在山顶或海岸地区,两者的变化馆趋于一致或变化幅度不大。
一年中,内陆干燥地区,冬季空气相对遏度最大;夏季最小。但在季风地区,情况相反。
一般花卉所需要的空气湿度大致在65~70%左右,而原产干旱及沙漠气候的植物则远低于此。当空气湿度减少时,因色素形成较多、花色变浓。温室花卉、热带观时植物和热带兰等有气生根的种类,以及蕨类等喜湿植物,更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当空气达到饱和时(空气湿度为100%),可提高扦涵苗的成活率。但对大多数花卉来说,空气匠度过大,使幼茵易感染病害。尤其在室内,更应注意及时开卤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3、旱和涝
(1 )干旱
可分空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①空气干旱:由于空气干燥;花卉体内的水分大量蒸腾。此时,土埂可能不缺水,但根邵吸水速度小于蒸发失水速度,引起植株水分失调而暂时萎蔫,但不致于死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中午,到了晚间又可恢复。
②上壤干旱:大气干旱常引起土壤干旱。土壤长期支出水分,又无补充,不能供应花卉所需要的水分,可导致枯萎而死亡。
(2)涝害
由于上壤排水不杨,积水过多,空气不能进入土壤,日久会引起植株窒息而死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正逢梅雨期,雨量集中;华北、西北的部分地区和东北各省区,7-8月分雨量过多都容易发生水涝,不利于花卉生长,需及时排水。

4.水质
(1 )有效水分
不是所有的土壤水分都能被花卉吸收利用,一般花卉根毛吸力为15个大气压,当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土壤吸力小于0.25个大气压,即为田间持水量。当土壤吸力小于1个大气压时,水分就会渗漏掉。当土壤吸力大子或等于15个大气压时,花卉吸水感到困难而凋萎,这时土壤含水量为调萎系数。土埂有效水分范围是在田间持水量至调萎系数之间。为了使土壤水分维持在适宜的土壤吸力范围内,就需要及时补充给上壤水分。
(2 )水质对土壤和花卉的影响
所有灌溉水都含有各种数量的溶解性盐,总盐度和主要成分可以决定水的质量。主要阳离子为:Ca、Mg、Na、K,阴离子为:Co3,hco3,cl,so4,no3,正常情况下可不测定,因为其浓度很低。但随着花卉的生长而连续灌溉,它们在土壤中含量逐渐上升,特别是Hco3唉使土壤中石灰含量增大,PH值升高,从而降低土壤中Fe、Mn、P、B等养分的有效性,而造成花卉黄化、生长缓队灌溉水适宜PH值6·0一7·0,微酸性至中性。

灌溉水含盐量和电导度(Ec):纯水是不导电的,当纯水中,队可溶性盐类后便:瞬电,而且盐类浓度越高,通过的电流就越大。用1cm*1cm的水溶液所具有的电阻的倒数作电导度,通常用毫姆欧/厘米为单位。当灌水中盐分增,1个单位时,土壤饱和提取液增加3倍。上壤渗透压增大,对花卉根系有危害作用。园林花卉对水质要求较高,以酸碱度微酸至中忧电导度<0.5mmh/cm)为好。

(3 )怎样捍高灌溉水的质量
①酸化处理:酸碱度常用PH值表示,代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7是中性,小于7是酸性,大于7是碱性。每变化一个单位PH,实际上相差10倍,例如Ph5比PH6酸10倍。在灌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酸,如柠檬酸、醋酸(食用醋),或酸性化学物质,如硫酸亚铁,使其PH值达到6~7成为弱酸性-中性。但不能用硫酸等强酸,以免烧伤花卉根系和造成土壤板结。
②晾水:把灌溉用水放置一段时间,可以使自来水中氯气散发掉,否则氯与土中钠产生盐(Nacl),会对花卉产生危害;另夕限天可以降低水温,冬天可以提高水温,消除水与盆上之间的温差,增强根系的吸水能力。

土 壤
土壤是花卉生长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状况,直接影响花苗的成活、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各种花卉对土壤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杜鹃花、山茶花、兰花要求酸性土壤条件,而牡丹、菊花却能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生长;水仙耐水湿,仙人掌耐干旱。因此,首先应根据花卉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具有适宜土壤条件的地区来进行有相当规模的生产。。我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文烂州百合、漳州水仙、菏泽牡丹等。另一方面,在已栽培有 花卉的土壤上,也应该根据花卉的生物学特性,人为地改良和调节土壤肥力因素,使其适合于花卉所需要的条件。

1 .土壤主要理化性质

(1)质地
粗细不同的上粒在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就形成了不同的土质,称为土壤质地。砂土、壤上和粘土,就是根据粗细不同的土粒各占的百分比来决定的。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

砂土:含砂粒多,土质疏松,易于耕作,土粒间孔隙大,通气透水,但不能蓄水保肥。上温高,有机质分解迅速,不易积累,腐殖质含量低,“发小苗,不发大苗”。园艺上常用作扦插苗床的介质,适合球根花卉和耐干旱的多肉植物生长。粘土:含粘粒多,土质粘重,耕作困难,上粒间孔隙小,通气、透水差,但吸水、保肥力强。土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发大苗,不发小苗”。适合于南方的储拷类、油茶、柳、桑等生长。

壤土:砂粒比例适中,不松不紧,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肥,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合于各种花卉生长,是比较理想的土壤质地。

(2)容重
又称假比重。系指单位体积内(包括孔隙)土壤或介质的于物重。常用的单位是克/厘米3,公斤/升,吨/米3。高容重一般指示土壤紧密,少团聚体。田间土壤的容重在1~1.75克/厘米3。常见范围是1.25~1.50克/厘米3 ,这等于干重为1250~1500公斤/米3。在田间土壤,重量不是主要因素,而容器土壤可能经常搬动,重量就显得重要了。一只装满田间土壤、直径为30厘米的花盆,于重为28~33公斤,湿重接近40公斤。从劳动力和经济角度考虑,显得太重。容重大的介质,对植物根系的发也是不利的。容重小于0,75克/厘米3,最适合于容器植物的生长。生长在小盆中的低矮植物,容重可在0.15~0.50克/厘米3之间。植株较大的观叶植物,因为容易受到风吹或喷水而摇晃,在这种情况下,容重以控制在0.50~0.75克/厘米3较好。降低容重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土壤和容重小的介质进行混合。

(3)持水量

指土壤在排去重力水后所能保持的水分含量。用水分占干重或体积百分数表示。以于重的百分含量表示,适合于田间土壤;而以体积表示的百分含量,是反映容器有效水含量的最好方法,因为有效水是对受限制的容器而言。田间土壤持水量重量百分数为25%,是合适的,因为植物根系生长不受限制,而对容器植物就感到不够。容器土壤持水量的范围应该是占体积的20~60%,在排水后能够有5~30%的通气孔隙。

(4)孔隙
主要指由于重力水排掉后所留下的大孔隙,这就是非毛细管孔隙或称之为通气孔隙。毛细管孔隙比非毛细管孔隙要小,常常卢有较大的孔隙体积。但是它们很少对通气有用,因为通常充满了水,因此毛细管孔隙度虽高,并不能保证有适当的通气性。通常要维持通气孔隙在5~30%,过高的通气了、隙意味着低持水量和由此弓!起容器土壤过快地干燥。各种观赏植物对不良通气性有不同的忍耐性。下表反映了常见观赏植物根系对通气

孔隙的要求:
①碳氮比:指有机介质中碳和氮的相对比值。当碳氮比高时(高碳,低氮),大多数氮将被土壤微生物所吸收。微生物和植物之间对有效氮的竞争,能造成植物氮素的缺乏。因此,如果用高碳氮比的有机材料做栽培介质,除了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外,还必须另外加入氮以补偿微生物活动的需要。此外,还应尽量用粗粒(直径在0.5厘米)。因为粗粒较纲粒难于分解,不易因分解而降低其通气性。
②阳离子代换量(cEc):是表示土壤吸收保存养分离子,不被水分淋洗,释放养分供给植物生长的能力。通常以100克烘于介质所能吸附的阳离子毫克当量数来表示(简写成m一100g),或用每100立方厘米所能吸附的阳离子毫克当量数表示(简写成me/100cm3)。

(5)酸碱度
指土壤溶液的酸碱程度,和灌溉水一样用PH值表示。大多数观赏植物生长的PH范围是5.5~6.5。石灰材料如白云石、碳酸钙能使PH增高。而通过加纲硫磺粉、硫酸亚铁等酸性材料则可降低PH。加入酸、碱材料的数量,取决于土壤和介质的原来的PH值及其代换
量。改变砂上的PH,比改变粘上和泥炭的PH需要较少的材料。通常用酸性或碱性肥料也能改变PH值。
①10m2苗床如仅7cm深,用量按上表,若15cm深,加倍用量。
②每m3介质加6Kg以上白云石,常会引起微量元素缺乏。
③如果植物已生长在酸性介质中,每10m2 苗床每次硫磺粉用量不要超过0.5kg。

(6)土壤含盐量和电导度(EC)

将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使其中的盐类尽可能溶解出来,然后测定水溶液的EC值,就可以比较土壤的盐类浓度。电导度是表示各种离于的总量,和硝态氮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可由EC值来推断土壤或介质中氮素含量,从而作为是否需要施用氮肥的参考。不同花卉种类以及生育时期的差别,适宜的EC值也有些不同。根据日本报导,在土与水比l:2的情况下,香石竹以0.5~1.0,菊花0.5~0.7,月季0.4~0.8mmho/cm为宜。电导值的测量是比较简单的,但制备样品溶液的方法有多种(如上与水比有1:2,1:5,饱和泥浆法等),因此必须知道测定溶液是如何制备的,才能解释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结果。

2.保护地土壤

保护地土壤指温室和塑料大棚覆盖下的土壤。在压地栽培时,特别在降雨量多的地区,雨水将土壤中所含的各种养分淋溶至下层,若大量施用氮肥,则其中一半可转化为硝态氮,随雨水淋洗掉,这种类型的土壤可称为淋溶型土壤。在保护地栽培下,由于土壤全面地被覆盖,得不到降雨的淋溶,加之保护地内的温度较高,地表面的水分蒸发大,使水分随毛管现象由下向上运动,将土壤下面的盐分带到地表,同时,施入的肥料,一般也都残留在原地,这种使盐分在表上聚积的上埂,可称为聚积型土壤。在塑料薄膜作为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的变动比露地栽培要小,这是因为多雨时,有塑料簿膜的阻挡,减少了雨水进入土壤;在于燥时,由于有塑料薄膜的覆盖,又防止了上面的水分蒸发,没有肥料的淋洗,也没有盐分的聚积,对作物的发育和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来说都是有利的。

(1)保护地土壤的特性

①土壤溶液浓度高:一般露地土壤溶液盐分浓度达到3,0000ppm就很高了,而保护地上淫溶液盐分浓度常达10,000ppm以上,一般花卉的适宜浓度为2,0000ppm,若在4,000ppm以上,就会抑制花卉生长。在新建温室中,花卉生长良好,时间一久就开始变坏,这是因为年代越久土壤中盐分就会聚积越多。

②氮素形态变化和气体危害:由于保护地土壤溶液浓度高,抑制了硝化细菌的活动,肥料中的氮可以生成相当数量的铰和亚硝酸,但硝化作用很慢,这样使铰和亚硝酸就蓄积起来,逐渐变成气体。若在露地栽培情况下,气体挥发后就扩散到空气中去了,但在保护地栽培下,因有玻璃或塑料薄膜的覆盖保温,冬季换气困难,因此挥发出来的气体,浓度达到某种程度时,就会产生气体危害。

③土壤微生物自洁作用降低:土壤中栖生着大量的有益和有害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并生、寄生、竞争、相互桔抗等作用,使土壤保持动态平衡,当外部微生物侵入时就很难安身定居下来,即使有部分微生物能在土壤中安身,其活动也受到抑制。土壤的这种微生物的动态平衡作用,也可称之为土壤的自洁作用。温室土壤由于高温高湿,土壤有机质迅速分解,在有机质缺乏,作物主要依赖化肥的情况下,异养微生物由于缺乏“食物”,种类及数量迅速减少,致使土壤微生物单一化,土壤自洁作用变弱,有害微生物会增多。单一作物的连作,会加重这种情况的发生。

(2)保护地土壤管理

使保护地土壤盐分聚积少一些,这是保护地土壤管理的关键。首先要控制施肥,给以必要峋最小限度的施肥量。对肥料的种类,应选择出现浓度障害危险少的肥料,磷肥对于浓度上升的影响较小,氮肥和钾肥对于盐类浓度上升影响较大,施用氯化物比施用硫酸盐肥料对浓度的影响大,特别是氯化铰和氯化钾混施可形成较高的浓度。这是因为氯化物和土壤中钙起作用,提高了土壤溶液中钙的含量,在肥料本身浓度上升的同时,土壤中不溶成分变为可裕成分,使浓度上升加剧。完善排擅系统,在:米宽的苗床设置2~3排0.4~0.6米深的排水暗沟,夏季增加槽水量可减轻盐分的危害。
夏季温室后茬地栽培水稻,可以不施用基肥,利用水稻吸收多余的养分,并用湿润淹水,造成土槽氧气不足,使一些好气性的传染性病菌及线虫不能生活鳖殖,以达到灭杀或减少其密度的目的。在不栽培水稻时,温室接茬地进行灌水耕翻,淹水至少1 个月,如能1个半月更好。如地下水位高,淹水洗盐效果不好,可以使土壤干燥,待土壤中盐分随水上升积聚于土表时,然后铲去表层5厘米土,换人新上。或者采用离地高架苗床栽培,解决夏季温室土壤容易返盐的问题。
在定植前1 个月或1个半月,施八截成5厘米左右的碎稻草,每1,000平方米施1~2吨。同时撒施50~60公斤的氰氨化钙,将其翻进上中,这对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强土壤自洁作用有利。因为高碳氮比的粗有机物,在其发酵过程中,对病原菌有桔抗用的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会增加。已经观察到的情况也证实了这点。当施入碳氮比高的锯木屑、稻草、麦捍时发病少,而施用碳氮比低的鸡粪、牛粪、饼肥等会使病窖发生增多。

3.土壤消毒

连作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密度高,容易发生病害,因此土壤消毒的目的是把有害微生物的栖生密度降至不便作物发病的程度;但不可把土埂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而呈无菌状态。因无菌状态的土壤连有益微生物也杀灭干净,如在这种土壤上种植带病苗时,病原微生物会骤增,其密度甚至高于消毒前。

(1)土壤药剂消毒
氯化苦(cC13NO2)是一种高效、有警戒性的剧毒熏蒸剂,既可杀虫灭鼠,又能杀菌和防治线虫。消毒时,在每平方米的面积内,打25个深约20厘米的小穴,每穴相距20厘米,用玻璃漏斗插入穴内,每穴灌药液5毫升,每平方米共灌药液125毫升。施药后,立即覆盖上穴,踏实,并在土面泼水,延缓药液挥发,以提高药效。气温在20℃以上保持10天, 15c以上保持15天,然后将处理过的土壤多次翻耙,使土壤中残留的氯化苦充分散失,以免影响以后植物根系发育。氯化苦对人、畜有剧毒,使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2)土壤蒸气消毒
优点为消毒时间短,只需温度下降后即可种植,对附近的植物无害,还能促进土壤团粒化,促进难裕性盐类可溶化,使土壤理化性质得以改善。缺点为移动式锅炉投资高,使用期短,耗能多,操作麻烦(需要将蒸气导管埋人土内),如方法掌握不当,过度消毒时,对植物会产生生育障碍。因此除小面积繁殖区、靠近温室原有蒸气加温设备,以便利用外,大面积田间消毒,现已很少使用蒸气。操作方法可用内径为3厘米的不锈钢或铝制导管,每隔13厘米在其下方两侧各开一直径为3毫米的6吼,用以喷出蒸气。两根导管之间的距离为埋八深度的1·25倍以内上表覆盖尼龙薄膜,然后送入蒸气,不久土壤表面达到蒸气温度,冒出蒸气:即停止送气,利用余热继续消毒,以免过度消毒。除金属管儿也可用帆布水龙带代替。
倒序浏览 看全部 全部回复
暂无回复,快来抢沙发
回复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