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简史:明清绘画(5)清初的绘画
(二)四僧及有关流派
原 济(1642-1705),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人,明宗室。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入清后出家 为僧,康熙时以画名播四海。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密切,但内心充满矛盾。石涛长于山水、兰竹。早期 山水受梅清影响,后来,在他遍游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后,形成了自己苍郁恣肆的风格。其山水多取之自然,能生动表现出大自然的氤氲变幻和奇妙之 处,技法随境界、意趣不同而变化。艺术特色主要有:善用墨,干湿浓淡并用,尤喜用湿笔;运笔灵活,粗细兼有,方圆混用,亦皴亦点;构图新奇,尤其善用“截 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讲求气势,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以豪放之势取胜。石涛存世作品很多,山水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山林乐事图》轴、《看梅园图》等,皆苍浑奇古,骇人心目,充分显现其个性。其兰竹、花卉题材亦有精品传世,如故宫博物院藏《梅竹图》卷、《蕉菊图》轴、《墨荷图》轴及上海博物馆藏《梅竹兰图》册等。石涛绘画赝品极多,但大多技艺低劣,极易辨识,惟近人张大千所伪者,难于辨别。著有《画语 录》行世,对绘画理论发展贡献颇大。
◆ 朱耷(1626-1705),明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本名统,字、号、别名特别多,多含意隐晦,体现他的孤愤思想。入清曾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号雪个、个山、驴、驴屋、人屋等,朱耷为僧名,八大山人的号是他 还俗后所取。有记载说他曾入道,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天樵者等,是否一人,尚待研究。另外,他还有许多奇特的画押,计有:“三月十九日”、“个相如吃 ”、“忝鸥鹚”、“拾得”、“何园”五种,均寓意深刻。他一生精力坎坷,满怀悲愤之情,誓不与清王朝合作,行事怪僻,常藉诗文书画发泄内心郁闷。他的绘 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想法,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因此,主观成分较多。如画鱼、鸟,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将 八大山人款写作“哭之”、“笑之”,均有深意。长于山水、花鸟。山水宗董其昌,但却变董之秀逸平和为枯索冷寂,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如74岁时 所画《山水》轴、《兰亭诗画》册。其花鸟源自林良、沈周、陈淳、徐渭等人,所绘花鸟鱼虫,形象洗炼,造型夸张,构图险怪,笔法雄健泼辣,墨色淋漓酣畅,效 果新颖独特而出人意表。前期画风较为精细工致,50岁后,画风渐变,所画动物形象有所夸张,构图奇险,如59岁时所绘《个山杂画》册;65岁以后,艺术日 趋成熟,笔法变朴茂为雄伟,造型极为夸张,如68岁时的《杂画》卷中所绘鹌鹑、故宫博物院藏《杨柳浴禽图》轴中的乌鸦,皆笔简形赅,形神毕具。八大山人的 画,在当时影响并不大,传其法者仅牛石慧、万个等人,但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及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莫不受其熏陶。
◆ 髡残(1612-1673),字介邱,号石谿,又号白秃、电住道人、壤残道者,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俗姓刘,自幼喜画,明亡后抗清失败,落发为僧,云游各地。43岁定居南京,卒于南 京。为人刚直不阿,颇受当时名士钦佩,多与之交谊。工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其绘画章法繁复,笔法浑厚、凝重,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达到笔墨交融,厚重不滞的效果。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点苔,显得山深林密,草木华滋。髡残存世作品较少,代表作有故宫博物院藏 《层岩叠壑图》轴、上海博物馆藏《绿树听鹂图》轴等,皆景致繁复,用笔沉着厚重,气势雄阔,反映了他的典型面貌。此外,还有南京博物院藏《苍翠凌天图》 轴、上海博物馆藏《苍山结茅图》轴、故宫博物院藏《雨洗山根图》轴等传世。髡残在清初画坛,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并称“二谿”。
◆ 程正揆(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又号清溪道人,湖北孝感人。崇祯四年进士,入清后官工部右侍郎,以画闻名于南京。工山水,受董其昌影响,崇尚元四家,多用秃笔,枯劲简 老,景色近于自然,设色较浓。传世作品有从1649年开始创作的《江山卧游图》卷,共画了500多幅,现有数幅藏于故宫博物院及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等处。
◆ 弘仁(1610-1663),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名后人,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各地后回歙县,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工 于文学、绘画,画名最盛。早年学于孙无修,中年师事萧云从。其本色画则多取法倪瓒,构图洗炼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因作品多师法自 然,而多清新之意,能传达山川之美。故宫博物院藏有其《黄山天都峰图》轴,即是此类代表。此外,同藏于一处的《西岩松雪图》轴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疏泉洗 砚图》轴、《雨余柳色图》轴等均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风貌。他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同为“黄山画派”之 代表人物。在安徽,则形成了“新安派”,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
◆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工山水、松石、尤其好画黄山。他笔下的黄山,以气势取胜,行笔流动豪放,运墨酣畅淋漓。取景奇险,皴法纠结,用线盘曲,富有 运动感,有异于新安派比较生涩清峻的画风。如故宫博物院藏《黄山天都峰图》轴,表现云烟出没中的接天悬崖,又如同藏一处的《黄山炼丹台图》轴,都能表达出 黄山烟云掩映的特色。晚年作品反受石涛影响。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安徽休宁人。为“海阳四家”中声望较高者。长书画,书法学董其昌,绘画初学倪瓒,山水比较荒寒,后参以吴镇、董其昌笔意,变为润笔纵横。传世作品有苏州博物馆藏《烟江叠嶂图》轴等。
◆孙逸(?-约1658),字无逸,号疏林,安徽休宁人,寓居芜湖。工山水,师法倪瓒、黄公望及文徵明,山水境界疏朗宁静,笔法沉稳。与萧云从并称“孙萧”。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茅屋长松图》轴等。
◆汪之瑞,字无瑞,号乘槎,安徽休宁人。师事新安画家李永昌,山水宗黄公望,善用悬笔中锋、渴笔焦墨作简淡之景,爱作背面山,常用披麻皴及荷叶皴。传世作品有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虚亭诗意图》轴、《溪亭纳秋图》册等。
当时“新安派”在安徽的影响很大,从学者很多,多步弘仁后尘,亦宗法倪、黄,笔墨简淡,线条挺劲,所画景色多幽僻荒寒之意。主要画家有汪注,字允凝,为 弘仁之侄,承家学,隐居黄山作画,画通倪、黄;姚宋,字雨金,号野梅,弘仁弟子,工山水、人物、花鸟、兰竹,山水仿倪瓒;郑旼,字慕倩,弘仁同乡,山水宗 元人及弘仁,作品雄浑郁茂;祝昌,字山嘲,弘仁学生,山水近其师,略显方整。
此外,还 有一些并不属于“新安派”的画家,但也或多或少受到该派影响。如程邃(1605-1691),字穆倩,号青溪、垢道人,安徽歙县人,终生布衣,诗书画印皆 长,为歙派篆刻创始人。山水初学巨然,入清后法元四家,多用枯笔焦墨,并融入金石趣味,笔墨凝重,于清简中见沉厚。代表作为《山水画》册等。戴本孝,字务 旃,号鹰阿山樵,工山水,喜用枯笔,简略而有气势。代表作如《溪亭清兴图》轴等。萧云从(1596-1674),字尺木,号无闷道人、锺山老人等,芜湖 人。入清不仕。工山水、人物、花鸟。常借作画明志,抒发亡国之痛与隐逸之情。代表作品有《太平山水图》册,共四十三幅,绘太平州地区风景,用诸家笔法,表 现家乡山川之美,于1648年木刻刊印传世。画风在芜湖影响很大,形成“姑熟画派”,其弟云倩、子一旸、侄一荐、一箕、犹子一芸及黄戢、施长春、施道光等 人皆传其衣钵。
以“新安派”为代表的安徽画家,在明末清初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称誉一时。在政治上,他们大多是遗民身份,不与清廷合作;艺术上,他们上承明代文人画,宗法元四家,并多师造化,形式奇巧又不失自然生动,在摹古之风甚盛的清初犹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