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名论

时间:2008-06-16 00:49:01 来源:网络 点击:0

名家名论

(一)品评论

谢赫的“六法”

画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序》

荆浩的“六要”:

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

——五代。荆浩《笔法记》

品画:

自古鉴赏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独唐朱景玄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后黄体复作《益州名 画记(录)》,乃以逸为先,而神、妙、能次之。景玄虽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遇,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品之末,末若休复首推之为当地。至微宗皇帝,专尚法 度,乃以神、逸、妙、能为,

——南宋 邓椿《画继卷九/杂说/论远》

(二)形神论
画者谨毛而失貌。

——西汉 刘安《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

形神论(二)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如何此两幅,疏淡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北宋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

形神论(三)

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元 倪瓒《清 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

(三)气韵论

气韵论(一)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

——(传)唐 王维《山水论》

气韵论(二)山水之象,气势相生。

——五代 荆浩《笔法记》

(四)意境论

意境论(一)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

——北宋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

意境论(二)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喜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遥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这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北宋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

(五)风格流派论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 赵斡、赵伯驹、伯,以及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泻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回出天机;笔意 纵满,参平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亦云:“吾于维也无间然。”知言哉。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期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

——明 董其昌《画旨》

(六)章法论

章法论(一)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传)唐 王维〈山水论〉

章法论(二)

凡未操笔,当凝神著思,豫在目前,所以意在笔先,然后以格法推之,可谓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也。

——北宋 韩拙〈山水纯全集〉

章法论(三)

未落笔时先须立意,一幅之中有气有笔有景,种种具于胸中,到笔着纸时,直追出心中之画,理法相生,气机流畅,自不与凡俗等。

——清 蒋和〈学画杂论/立意〉

(七)笔墨论

笔墨论(一)

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

——北宋 韩拙〈山水钝全集〉

笔墨论(二)

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明 董其昌《画旨》

(八)设色论

画中设色之法与用墨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古人眼光直透纸背,大约在此。今人但取傅彩悦目,不问节腠,不入 要,宜其浮而不实也。

——清 王原祁《麓台题画稿/仿大痴》

(九)诗画论

诗画论(一)

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以入画。]

——清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山水/避俗》

诗画论(二)

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丹青入巧思,万物无循形。

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

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北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卷十八

(十)书画论

画无笔迹,非谓其墨淡模糊而无分晓也,正如善书者藏笔锋,如锥画沙、印印泥耳。书之藏锋在乎执笔沉着痛快。人能知善书执笔之法,则知名画无笔迹之说。故古人如孙太古,今人如米元章,善书必能画,善画必能书,书画其实一事尔。
——南宋 赵希鹄《洞天清录/古画辨》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