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画画太走心,走得折了寿(图)
|
五百多年前,有这样一位画家,他本是工匠出身,却以对艺术的执著名留画史。他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他用自己的人生故事告诉后人:“很多事情,认真你就赢了!”
这位画家就是仇英。在中国绘画史上,仇英是一位很特别的画家,他的成名史仿佛是一部励志大片。
他的人生轨迹听起来似乎有些熟悉,因为近现代书画大家齐白石也拥有类似的人生轨迹。齐白石人生之初的木匠工作与仇英的漆工身份,到后来他们最终成为画坛巨匠,这种种巧合,是历史的重演,又似乎是两位绘画大师上演了“隔空相惜”的一幕。
在做漆工的同时,仇英兼为人彩绘栋宇,后来被当时的名画家周臣相中收入门徒。作为明代中期著名的职业画家之一,周臣有两个特别著名的学生,一个是唐寅,另一个便是仇英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据天津博物馆书画部馆员王璐介绍:“仇英出身寒微,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在史料中极为稀少。他大约生于1494年,而去世时间不详。对于他去世的时间,学界争议颇多,现有资料可见,1552年之前他还在世。”
因为家境贫寒,仇英很早便当上了一名漆工,那时他的绘画天赋便已经展露出来。在做漆工的同时,仇英兼为人彩绘栋宇。后来,他从老家太仓迁至苏州,被当时的名画家周臣相中收为门徒,这也成为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明代中期著名的职业画家之一,周臣有两个特别著名的学生,一个是唐寅,另一个便是仇英。
相对于老师周臣来说,唐寅、仇英可谓青出于蓝,当时的名气就已超过了他们的老师。对于周臣收仇英为徒的原因,后人推测可能是由于二人出身颇为相似,当时以鬻画为业的周臣门庭若市,出于惜才爱才之心授业于年少的仇英。
另据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上之王樨登题识记载,“少尝侍文太史,谈及此图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乃自设之以赠王履吉先生。今更三十年始独观真迹,诚然笔力扛鼎,非仇英辈所得梦见也。”可知当年除了老师周臣之外,仇英还经常与文徵明学习。明代学者彭年也说,“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徵明)”,可见文徵明对仇英的赏识有加。
仇英曾临摹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本来呈现画面中这样大规模的都城情景已非易事,可他偏要将画中所有宋朝特色全部换成明朝元素——把木桥换成石拱桥,把宋人佩戴的头巾换成明人的网巾,甚至一些难以察觉之处他都一一考究,务求真实
仇英天资不凡,又得遇名师,如此看来,他真是太幸运了。实际上,仇英的奋斗史在中国绘画史上也称得上一个特例。仇英在画坛之所以成就卓著,和他的勤奋密不可分。他一生中最多的作品,是对古画的学习与临摹。作为摹古高手,仇英曾长期客居于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处,纵观历代名迹,并为项氏临摹古画数载。那时,仇英学习前人法度,所绘临本几可乱真。
仇英曾临摹宋代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本来呈现画面中这样大规模的都城情景已非易事,可他偏要将画中所有宋朝特色全部换成明朝元素——把木桥换成石拱桥,把宋人佩戴的头巾换成明人的网巾,甚至一些难以察觉之处他都一一考究,务求真实。
可见,画家对于生活是富于观察的,而这已经不再是对作品的临摹,是对前人画作的一次再造,更是他极致的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就这样,早年有如沧海一粟的一介漆工仇英,以自己的天赋和勤奋,赢得明代一众文人子弟的追捧,其作品也成为后世画家学习模仿的对象。
明代大画家董其昌这样评价仇英:“至如画细谨,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意思是说,因为画画过于工谨细致,会被现实所累,导致了画家本人短命。用这句话来总结仇英的一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仇英对待钟爱一生的绘画有着极致的专注,这或许让他投入了远远超过常人的精力和体力,大概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五六十岁时便与世长辞。
《桃源仙境图》画作右下角石上有行楷小字,款署“仇英实父为怀云先生制”,仇英只把自己的名字默默地落在画作的一角,这仿佛在告诉人们,对于工匠来说,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
王璐说:“作为一位职业画家,仇英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擅写人物、山水、走兽、车船、楼阁等,无所不精,是十分全面的一位画家,而他的山水画特别有特色。”
在天津博物馆中,馆藏一件仇英的“青绿山水”作品《桃源仙境图》,作品题材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源仙境图》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画面远景峰峦耸峙,山间白云缭绕,殿宇楼台时隐时现,展现了恬静、远离世俗、虚幻缥缈的人间仙境。前景清泉沿石壁顺势而下,汇成宽阔的河面,曲折的古松、星星点点的桃花树,有三位白衣高士临流而坐抚琴清谈,两个书童随侍。全画作者用大青绿着色,山石较少皴染,色彩华丽而不艳俗,用笔工致而不呆板。
“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唐代,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画面以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青绿相映,富丽堂皇。仇英的“青绿山水”设色方法上改唐宋的浓丽厚重为轻淡明艳,形成了精致秀雅的风格。画面中山石以勾写轮廓与重色晕染为主,皴笔简略;云气以淡墨细笔勾描,辅以晕淡,色彩清丽,用笔工致。
王璐告诉记者,和这幅《桃源仙境图》一脉相承的是仇英的另一件“青绿山水”作品《玉洞仙源图》,此画亦为仇英“青绿山水”作品的典型面貌。
仇英少时贫苦,很小便从事艰辛的体力劳动。大概因为自小缺乏习文氛围,到仇脱离漆工身份与文士学画之时,已渐年长的他难以诗书,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极少题跋。好在仇英的作品并不缺乏题跋之人,明代的苏州群英荟萃,各路豪杰济济一堂,据史料记载,沈周、文徵明、周臣、唐寅、仇英、祝允明、徐祯卿、王宠、陈淳等人之间相互来往,因此仇英有题跋的作品中,其文字大多是各位文士好友所题。
天津博物馆馆藏的这幅《桃源仙境图》,是仇英为其好友陈官所作。陈官是江苏富豪,据史料记载,仇英于四五十岁时受陈官延请至其家中驻馆作画。仇英为其所绘的作品中比较著名的,要数这幅《桃源仙境图》和一幅名为《职贡图》的作品。
《桃源仙境图》画作右下角石上有行楷小字,款署“仇英实父为怀云先生制”,仇英只把自己的名字默默地落在画作的一角,这仿佛在告诉人们,对于工匠来说,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创作出一幅完美的作品。
- 上一篇:现代重彩画语言传达与文化释意
- 下一篇:张平:以绘画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