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帅气的自画像你见过吗

时间:2017-07-25 15:03:47 来源:网络 点击:0

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素描”(The Drawings)展近日对外展出,展览展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120幅作品,其中一些素描堪称伟大。这些已有五百年历史的素描非常脆弱,对光线十分敏感,所以即使在当地展馆也很少露面。上次拉斐尔素描展还是1983年在大英博物馆,距今已有34年之久,展览同时呈现了一幅难得一见的拉斐尔帅气的自画像。澎湃新闻借助难得一见的展品,带读者走近这位可与米开朗基罗匹敌,却在37岁猝然离世的艺术家。

两位信徒的头部与手,约1519-1520
两位信徒的头部与手,约1519-1520

本次展览的展品包括阿什莫林博物馆所藏的50件素描作品,以及从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大英博物馆、意大利乌菲兹博物馆、维也纳阿尔伯蒂娜博物馆借来的藏品,还包括一位美国收藏家的私人藏品——《缪斯的头像》(Head of a Muse,于2009年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2920万英镑的高价竞得)。

缪斯的头像
缪斯的头像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安哲丽玛利亚·阿塞托(Angelamaria Aceto)在对本次展览进行研究时表示:“拉斐尔勤奋、多产,似乎所有的作品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这些素描表面上只是为最终的绘画做准备,是纯粹实用性的。但反复认真地观察之后就会感受到他倾注在素描中的喜悦与热情。素描与绘画之间必然是有关联的,但这些素描绝不仅仅是工作图纸,它们本身就是艺术品。”

展览中,部分作品的成品与草稿相对陈列,参观者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感受拉斐尔的创作过程。阿塞托发现这些毫不费力的“自然”作品其实是艺术家精雕细琢的结果,例如使用钝笔尖在纸上留下难以察觉的痕迹。除此之外,大卫·罗桑德(David Rosand)还观察到拉斐尔的素描并非是纯黑色粉笔画,在素描《教皇利奥十世的头像》(Head of Pope Leo X)中,教皇的额头、眼睛、脸颊、鼻子和下巴都巧妙地用了肤色来增加对比度。另外在《圣礼之争》(Disputa)中,素描纸是提前用柔和的灰棕色水洗过的,使背景色更加自然;在《布里奇沃特圣母》(Bridgewater Madonna)中,水洗的痕迹虽不明显,但纸张正反面的色差较大,显然也不全是光线作用的结果。

圣礼之争
圣礼之争

拉斐尔对毕加索的启发

在素描的精工细作中,流露出的是艺术家的温暖与柔情。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本次拉斐尔作品展中,展出了三幅内容源自圣经新约诸圣婴孩殉道庆日(The 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场景的作品。艺术家25岁左右在罗马(1509到1510年)创作出了这三幅作品。不论是从草图还是到最后的成品,作品内容都是一位妇女冲出人群的画面。然而,每幅作品中妇女的面部表情、怀抱小孩的姿势都各有千秋。其中最为凄美的一幅,莫过于是以小点表示婴儿的双眼,婴儿四肢垂落,仿若在母亲怀抱中死去。而母亲的眼睛绝望空洞似无底深渊。

诸圣婴孩殉道庆日,约1509-1510
诸圣婴孩殉道庆日,约1509-1510

当看到这一系列拉斐尔诸圣婴孩殉道庆日场景的作品时,《卫报》艺评人乔纳森·琼斯想到了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Guernica)中尖叫的母亲怀中死去的孩子。相信这绝非偶然。毕加索很崇拜拉斐尔并仔细研习过拉斐尔的作品。这一点在毕加索《格尔尼卡》中表现战争怜悯的手法上,可以一窥拉斐尔作品的影子。然而,拉斐尔的诸圣婴孩殉道庆日从未形成过一幅相对意义上的完成作品,而是由他的合作者马可安东尼奥·莱蒙蒂(Marcantonio Raimondi)进行雕刻印刷。也正是因为此,如今很少有人能够发现这位才华横溢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给予了毕加索很大的启发。

毕加索《格尔尼卡》
毕加索《格尔尼卡》

拉斐尔的诸圣婴孩殉道庆日系列作品很好地体现了丰富的情感与极度的自制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使拉斐尔得以真实地描绘残酷的场景,而非一味地进行人性的歌颂;也使他得以将那位妇女和儿童塑造成那个场景中的英雄。然而这系列作品在印刷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则变得更为冷酷:不以情感打动人心,而以肃穆震撼双眼。

该印刷品约在1511年出版,并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中作为经典范本为人所学习。每一个初学者都要模仿学习拉斐尔作品中精巧简洁充满数学特征的构图。毕加索也是因为19世纪后半期在西班牙学习美术时学到了这种复古时尚,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拉斐尔。如今从各个方面来看,拉斐尔并也不是那么单调刻板。

拉斐尔,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

在参观时,人们仿若站在拉斐尔的肩膀上看着他创作,看着他的灵感如何迸发和一点点实现。拉斐尔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的手和眼睛的最直接体现——透过画纸,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将他的情感和思想付诸于纸上。我们所看到并不是一个受教皇喜爱的或是追求名誉的野心家,而是一个纯粹的、将艺术当作镜子以折射自己理想主义的独立灵魂。

母亲
母亲

拉斐尔的柔软是从他精准而敏锐的绘画线条中表现出来的。关于母亲和婴儿的作品是他最富有表现力的作品类型之一。他生于1483年,孩童时就成了孤儿。因此艺术成了他的救赎,并在青年时成为他事业。也许正是因为年幼失去双亲,他笔下的母亲形象都极富感染力。

自画像,1500-1501
自画像,1500-1501

这次的展览让人们明白了为什么同时代的人十分推崇拉斐尔。这不是因为拉斐尔长得十分帅气好看——展览的开始有一幅拉斐尔的自画像——或是因为他是一个出名的好情人,而是因为拉斐尔的作品中有一种纯真的甜美和质朴的美好。在他的著名壁画作品《波尔戈的火灾》(The Fire in the Borgo)中,他构造了一个火灾降临的城市,描绘了当时人们的所作所为:随着火势不断吞噬着梵蒂冈附近的房子,罗马人民互帮互助,展现出他们的忠诚和勇气。其中有一位年轻男子背着他的父亲逃离了火灾现场。还有两名妇女伸手拦住一个小孩,防止坍塌的石柱伤害到他。

波尔戈的火灾
波尔戈的火灾

在此次展览上看到的拉斐尔并不是某个名声远扬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在不断学习的年轻艺术家。1504年,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观摩米开朗基罗和列奥纳多·达·芬奇两人之间的比赛,学习和模仿他们的作品,向两位巨擘学习让他特别兴奋。随后他回到罗马,为教皇和红衣主教作画,与米开朗基罗本人匹敌。

背着老人的男人,约1513-1514
背着老人的男人,约1513-1514

拉斐尔的绘画水平和风格也在不断进步和改变,他的画风干净利落。后来他开始尝试以一种更为感性和自由的素描方式进行创作。其中情感表现最为柔和的作品是在1517年或1518年为银行家阿戈斯蒂诺·齐吉(Agositino Chigi)的别墅装饰时创作的。据16世纪的传记作家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所述,拉斐尔在当时声名狼藉。他因为无法割舍自己的情人而懈怠齐吉的壁画装饰工作。于是银行家不得不将拉斐尔的情人安置在他的别墅里,这样拉斐尔就能穿梭在他情人的床上和工作地点之间。现在人们明白了故事背后情感丰富的现实世界。拉斐尔将三位女子描绘成了美惠三女神——由于一开始就知道绘画是源于生活,人们便会想对这几位女性有更多的了解。由此也再一次证明了拉斐尔的作品是柔软、忠实而充满爱意的。

美惠三女神,约1517-1518
美惠三女神,约1517-1518

在讨论大师的素描的文章中,艺术评论家乔万尼·莫雷利(Giovanni Morelli)这样总结拉斐尔的素描:“(在素描中)他整个人开明坦诚、毫不矫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天分,无论优劣,都直接表现了他的思想。”瓦萨里则认为,与米开朗基罗相比,拉斐尔的作品更加精妙,性情也更为温和。可以确定的是,当这位37岁的艺术家于1520年猝然离世,人类历史上最闪耀的星星之一就从此陨落,但它发出的柔和光芒永不磨灭。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