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西方建筑史:(7)新建筑在欧洲
六、新建筑在欧洲
49 法国
50 贝瑞业
在法国,比贝仑斯稍小几岁的贝瑞August Pcrret(1974-1954),与贝仑斯一样,是对下一代有影响的建筑工程家。― 他十七岁时考入巴黎高等艺术学院,但没毕。他背叛当时古典教育,在1903 年完成一座钢筋水泥框架八层公寓(图95)。两年后,又建成一座钢筋水泥汽车服务站(图96)。地点都在巴黎。这八层公寓平面布置完全自由,除很细的钢筋水泥支柱和扶梯是固定的,其余全是可拆改的分间薄壁,悬臂结构使临街造型有进有退,显得轻巧。受芝加哥学派启发的贝瑞,在这公寓的设计,开始踏入建筑新时代。他把芝加哥高层凸窗变为整个凸室挑出。这是最早最高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五年之后,瑞士一座肺病疗养院和美国芝加哥一座堆钱才同样用钢筋水泥框架造到八层。但贝瑞只是把钢筋水泥结构局限于传统横竖木架方式,而未能发挥其造型可塑性,这还有待于他的门徒柯布西埃探索发展。贝瑞晚年主持勒阿弗尔港全邵市区战后复兴工作,于1947 年开始。评论者指出:这些新完成建筑不似其它历史城市的变化多姿而是由于一气呵成就显得呆板单调(图97)。
51 柯布西埃
52《新精精》
53 《走向新建筑》
柯布西埃1908年由瑞士移居法国,在巴黎柯布西埃黎贝瑞事务所学习、工作,从而与钢筋水泥结不解之缘。但青出于兰,他在水泥可塑性上迈出一步,他出生在瑞士靠法国边境一制造钟表小城镇,家庭几代都是刻雕表壳匠工。他十四岁进入当地美术学校学刻板与装饰。十八岁时为人设计一所住宅,就拿收入的服务报酬于翌年遵照业师嘱咐,背着旅行袋到处参观写生,走遍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1908 年到巴黎工作一年多,1910年到柏林,次年东游捷克、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与希腊。他在巴黎由贝瑞介绍而认识画家欧长房Amed 如Ozenfant,从他学画。两人于1917年间创始“纯洁画派”Purism , 1919 年合办期刊《新精神》 L ' Esprit Nouveau。在出版第一号,首次出现笔名“柯布西埃”(他本名Ch arles Edouard Jeanneret)。这笔名来自他一法国远祖,嗣后就把它当作正名。这期刊有建筑专栏,不到几年就停刊。他重整建筑专栏1923 年辑成一书,名《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 随即被译成英、德文出版,与瓦格纳1895年所著《新建筑》一样,同为划时代著作。1922 年他设计在沃克瑞桑Vaucresson 的富人住宅(图98),标志对新建筑创作研究的尝试。他有一句名言:“屋者居之器”Une Maison est une Machine a Habiter。在这,“机器”可作“工具”、“组织”、“体制”解。他只把机器作比喻,不是说房屋本身是机器,他也从未把房屋当机器处理,而只是说房屋建筑必须如机器那样简单明了、毫无累赘、合理合用、制造标准化、大盈生产、维修简易。建筑若这样,就与机器有共性了。1925 年巴黎举办国际艺术装饰工业博览会,故意把会场无人争取的一块地拨给柯布西埃设计“新精神”馆,并围一圈篱笆阻止参观,连那一裸有碍施工的树也不准动。柯布西埃并未被这限制吓倒,在有树地方的屋顶开一圆洞,使树枝穿向天空(图99)。但博览会的国际评判组长说这馆不是建筑!1929 年他设计“萨沃伊”别墅Villa Savoye (图100), 1959年法政府公布为名迹)。前此二年的大事是他参加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大厦方案竞赛未被采纳,引起口舌与纠纷(图101、102)。1940年他的方案全套由瑞士苏黎世大学购存。1931年他参加莫斯科苏维埃宫建筑方案竞赛,作品由于不是希腊罗马古典样式而落选。1933年参加比利时安特卫普50万人城市规划又落选,这方案被评为“颠狂胡涂”作品。这年他又参加瑞典、瑞士非洲各处建设规划,都由于突出地强调新时代科技作用而落了选。但他并不气馁,只说这些挫折代表胜利,“我们被剔下的方案,会变成公开控拆人,正义的社会肯定能用这些方案来判决那些官僚主义者”。他自信心如此强烈,以至在一个方案被否决后,下次在其它方案又把自认是正确的原则照样摆进去,例如日内瓦国联总部一些处理手法,在1928年再用于莫斯科合作总部Centrosoyus, (后改归轻工部统计局)。合作总部供2000人办公用房以外,有社会服务、图书阅览、文娱活动各部分(图103、104)。施工因五年计划调整而拖延,又受当时建筑风格政策论争的影响,1934年才完成,1932年他设计巴黎救世军收容所(图105)和巴黎大学瑞士学生馆(图106),瑞士馆被认为是他最富于想象力、最活泼的创作。1935年他应纽约新艺术博物馆之邀,去美国几个大城市讲演并展出作品,回国后写《当教堂是洁白时候》一书,缅怀中古欧洲,和现代工业化美国对照。他埋怨美国人胆小,楼不够高,纽约高楼如果拉平,全市只剩四层高。
54 光明城市
自从1925 年他草拟巴黎市中心“瓦占”Voisin 改造规划以来,在城规方面总想把新路穿过房屋密集区域,这种侵犯产权作法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度是行不通的,因此他1938年为南美、1958 年为西柏林的一些规划都无实现可能。1945 年他着《关于城规》Propos D ' Urbansme , 1947年译成英文版,举出一堆问题,说明在规划上所持观点。他具有强烈独自见解,但他的设想,只在一片空地才有现实意义,因此被讥为“死城”, 是虚无建筑。他认为汽车是市中心区衰朽根源,是危害城市空气、安全、风景的罪魁祸首,要把它排除或使与市区隔离,主张造15-16 层大公寓各住1000-2500人,其中包括食宿供应,实际是他所倡花园城市,附近有低层建筑供幼儿园、小学、俱乐部、食堂和文化组织使用。他又主张把郊区纳入城市,大小工业厂房设在市区外围,建筑物在市区不紧靠“红线”追求整齐街面,也不设内天井。建筑材料是钢铁、水泥、日光、空间、绿地,这就是他1935 年所提出结合机― 械文明而产生的“光明城市”La Ville Radieuse。
55 圣迪埃
56 马赛公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着手修复东境圣迪埃城,重建方案乃柯布西埃得意之作(图107),但由于当地各政治党派反对而束置高阁。1945 年他开始设计马赛“居住单位”公寓(图108 ),1952年完成,这“单位”United-habitation 具有独特风格,是光明城市具体表现:长137米,十七层,高55米,容337户,住1600 人,供中产之家租用,有23种单元,从一室户到可容有八个子女的家庭。屋顶有体育活动场所、露天剧场、游泳池与儿童游戏场。中间一层是商场,出售菜蔬鱼肉,并准备筹设洗衣理发邮政售报等服务站与旅馆餐厅。每户东西向两面开窗,一面望地中海,一面对山景。立面用他自创“模度”Modulor划分成来自黄金比的长方格,水泥面带模板木纹,表达他所创的粗犷水泥Beton Brut风格。内部交通用跃层式,每隔两层有直穿走廊称为“内街”到达各户,再由户内小扶梯上或下到卧室。起居室高度等于两层卧室。这些特点都是他在“居住单位”设计的创造。空间组合有其经济性,每户上下左右都是邻居,但隔音效果良好,主要靠铅板作用,他对这隔音做法保有专利权。这公寓迄1953年已有50万人来参观考查,门券收入的进款他照纳回扣。他对这公寓的设计如此满意,以至于在1952 年开始设计的第二座“单位”如南特一瑞则的公寓,1957年在柏林的第三座,1960 年又在法国的第四座,都用同样方案。
57 昌迪加尔
1950 年柯布西埃首次有机会规划一座急待施工新城市——印度北境喜马拉雅山脚昌迪加尔(图109)。地点夹在两河流相汇之间,用横竖快车道划分许多面积为100 公顷的单位,内部只有慢车道,由绿地贯穿。行政区在市北,大学、车站、工厂在市区边缘,机场在东南郊。所有建筑都由柯布西埃在英国建筑师劝理下负责完成,如旁遮普邦政府各部门即议会、法院、办公厅等(图110、111 ) , 1957年全部竣工。这年他又设计巴黎大学巴西学生馆。1950 年由于法国东境一座毁于战火的教堂准备重建而邀柯布西埃没计。他最初谢绝了,但后来改变主意,独自跑到山头,度量地势,作些笔记,随着拟定一座充满曲线的“圆乡”高山圣母教堂(图112、113 ),钢筋水泥支柱,毛石斗墙,上覆双层钢筋水泥薄板屋顶,屋顶与幕墙顶之间留一条空隙作一连串横窗,使屋顶显得飘在上空。屋枪边部翻卷向上.使对室外布道音响起反射作用。随处留小洞为窗,用“模度”定形。完工后每日朝圣观光人流不断,但教堂内部只容50座位。这是一座踏入雕刻领域的建筑。1958 年他设计东京国立西方艺术陈列馆,1960 年又完成法国里昂附近一修道院(图114)。在这几处工程之前,他的业务活动还有一段波澜曲折,那就是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设计。1946 年他被派到美国参加由九国代表(中国代表是梁思成1902-1971)组成的联合国总部大厦选址委员会。地址决定在纽约市区以后,他指导助手草拟建筑方案五个月,但最后负责设计施工以完成总部的建筑师不是柯布西埃而是哈利森。柯布西埃对联合国这一决定极为气愤,暗地里骂哈利森是恶棍。事实证明,完工的总部大厦与柯布西埃1947年所做模型(图37和图115)对照,十分相似,如哈利森自知掠美,他不可能不按资产阶级为准则作些补偿。毕竞柯布西埃在纽约人地生疏,对建筑法规施工组织了解不多,而哈利森则从20 年代起即与高层建筑结不解之缘,又有一批能干助手,对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都有把握,他之所以取得委托既有其现实的一面,另一面,他与捐献总部建筑基地的洛克菲勒家族有戚串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1962 年柯布西埃完成哈佛大学视觉艺术展览馆(图116),即“卡本特中心”Carpente Center。至此,他终于在美国留下作品,也是唯一作品。馆屋五层,由通向两条街道的钢筋水泥斜坡旱桥穿过馆的第三层中部,馆正门、就在这层,再由这层向上或向下走达各室,如陈列厅、图书室、讲演厅、招待远来艺术家的工作室等。馆屋位于古老建筑群之中,与历史环境很不谐调。但有人认为从向传统观念挑战取得经验,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课,而哈佛肯为这信念冒些风险,还是有勇气的。
柯布西埃倔强孤僻,人把他比作刺猬。他不同于赖特,赖特虽也目空一切,但还具有乡曲幽默与弹性。何布西埃则被比拟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米开朗琪罗Michelanglo Buanaroti(1475-1564)。十分崇拜柯布西埃的巴西建筑家尼迈耶称他是现代的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柯布西埃的特一长是把复杂困难问题剖析成为简单基本提纲,有独到造型才能。不但他已做过的往往被人抄袭,即他所设想将来有可能性的东西也免不了被人抢先利用。格罗皮乌斯称他是全才。两人1910年初在柏林相识,后来格罗皮乌斯说,“何布西埃所作草图方案,其想法在建筑界30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密斯也说,“柯布西埃既能绘画雕刻,又是建筑家,他解放了建筑。其结果不是流于混乱或巴洛克化,而是真实表达现代文明”。柯布西埃也热爱希腊罗马古典建筑,他只是不作古典的奴隶。20 世纪前半在新建筑最有影响的应属赖特、密斯、柯布西埃和格罗皮乌斯。赖特的构思,密斯的法度,柯伯西埃的授型,格罗皮乌斯的诲导,都有人所不及的水平,而柯布西埃的影响,就地域范围与历史时间论,又是其它三人所难以比拟。
法国400 多年以来,巴黎艺术学院的影响太深,以致建筑上保守势力特强。拉布鲁斯特1843 年设计巴黎圣贞尼维夫图书馆Sainte Genevieve,首次用生铁熟铁做柱、梁、屋架,埃菲尔、贝瑞等人也用钢铁、水泥玻璃等新材料。但荃本观念还停留在18 世纪,甚至到1925 年巴黎国际装饰博览会场建筑,除柯布西埃“新精神馆”(还有外来的苏联馆构成主义作品)以外,都是新古典的翻版,止于抛弃罗马式柱头和搪板,去掉了一些古典装饰纹样;而1922 年柯布西埃设计的沃克瑞桑一所住宅,才标志现代建筑在法国的开端,以后便出现1925 年司提方Robert Mallet Stevens ( 1886-1941 )和1931 年吕夏Andre Lurcat 设计的巴黎居住建筑。1927 年葛拉奈Ardre Granet 完成巴黎“普来雅”音乐厅Salle Pleyel,抛物线形天花板,在尚未采用电声的当时,只能靠这做法起声音反射作用以使每座席能听清晰,是根据音响专家利昂Gustave Lyon 的建议决定的。同时,柯布西埃所作日内瓦国联总部建筑方案,会议大厅天花板,也是接纳利昂建议而采同样处理手法。但据美国音响专家1932 年测验,认为这种做法的音响效果仍难满意。
法国自从1952 年起,忙于重建一些战后废墟,以居住、学校建筑为主。钢筋水泥于1867 年由法同人蒙:涅Joseph Monnier(1523-1906)发明,1900 年左右即由纲筋水泥框架结构出现。接着,贝瑞、柯布西埃在法国一些工程作为润筋水泥结构先驱,1916 年弗赖西奈Eugcne Freyssinet (1877-1962) 在巴黎机场建一飞艇库(图117 ),用成排钢筋水泥双曲拱构成空间,利用拱隙镶玻璃窗透光,为薄壳结构创一先例。最大薄壳是1958 年巴黎西区建成的国立工业技术中心CNIT 陈列厅(图118 ),为克服庞大体形,将全部分段预制三角形构件拼成钢筋水泥双曲、双层三脚落地薄壳,中夹管道,兼起隔热防火防扭曲作用,每边跨度达205 米,高出地面48 米,坐在单层平屋顶上面。主持设计的是建筑工程家翟尔夫斯Be rnard Zehrfuss ( 1911- )。法国结构工程家对钢筋水泥由于历史原因具深刻认识,因而能设计出异常轻灵骨架,.从未出现肥梁胖柱,是法国现代建筑风格一特点。
58 英国
59 建筑电讯团
英国保守势力,使1851 年的水晶宫无以为继。直到30 年代末,格罗皮乌斯、曼德尔森、卜劳也尔等人先后离开纳粹德国来英侨居,并与当地建筑家合伙从事业务活动,对英国新一代同业才起推动作用,使现代风格在英国开始发展,在这些德国移民未来之前,只有1932 年完成的威廉斯E • Owen Williams (有“英国贝瑞”之称)设计的毕斯登镇“布茨”化工厂(图119)与1935 年“泰克敦”技术组Tccton Group 没计的伦软动物园企鹅池上螺旋桥(图120 )。1961 年伦敦成立建筑电讯团Archigram,主张在建筑中突出管道线路设备布置。原“泰克敦”技术组成员拉士敦Denis Lasdun 加入这组织,主要设计是伦敦国立剧院(1965-1977),包括三个形式大小不同话剧演出厅;外观分成一系列多角多层横排标高,具有雕刻感,据说是谋求由剧院扩展到外界的的尝试。“电讯团”主要活动人物是司特令James Stirhng , 1964 年完成列斯特市剑桥大学工业馆。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1951年才为纪念伦敦水晶宫万博会一百周年而在南岸举办“布列巅节”Festival of Britain,会场建设由卡森爵士Sir Hugh Casson 主持。有马修Robert N•Mathew (1906- )等设计的“皇家节日会堂”Royal Festiyal Hall (图121)与塔布士Rulbh Tubbs 设计的圆顶“发现馆”Dome of Discovcry (图122),直径111 米铝板团顶由钢管格架斜交支柱承重。大战以后,复兴重点是住宅、工厂、学校建筑,用预制构件造低层校舍是英国创举,如“CLASP 规格”预制装配法已发展到国外市场。60 年代伦敦天空轮廓开始发生变化,和巴黎相似,高层建筑不断出现,有的高达30 层。巴黎为保持上世纪以来形成的六层楼整齐街景,把高层限在凯旋门以西空旷地区。伦敦郡由建筑设计机构负责市内,官方建设工程人数众多,规模颇大,设计质量也高,在‘资本主义国家是少见的组织形式。1834 年英国建筑设计工作者成立世界最早专业组织称“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 八(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比美国的一AIA (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早23 年。其它国家的类似组织则成立较晚,而且设计工作者与负责施工营造广商之间也不如英、美划分严格。
60 英国城市规划
英国在城规的贡献,胜过任何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但先走现代规划第一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16 世纪的天主教皇,出于宗教上考虑,把罗马各著名教堂用新开直路连通,以利信徒朝圣而增加布施的收入。最宽街道可容五辆马车并行,又把远离市外水源引入城内,解决居民生活卫生问题。到十九世纪,法皇拿破仑第三委派欧斯曼Eugene Gcorges Haussmann(1809-1891)改建巴黎。为防止暴乱,把主要干道改直加宽,以利于行军和放射枪炮,镇压革命。果然,在1871 年对巴黎公社起义发挥了作用。又将河水通过管道引达用户,修建宏大阴沟。整齐壮观的栉比建筑,加上林荫道、公园、纪念像柱、殿堂对景,使巴黎成为世界最美游地。在奥地利,1889 年席塔Camillo Sitte ( 1843 一1903 )着《城市艺术Der Stadtbau nach seinen Kunstlerischen Glrundsatzen》,完全从观赏出发,赞扬历史城市广场、街景的偶然而不经意之美,着眼在环境构图而把交通列入次要,既诅咒地产投机商阻碍改建,又感到现实与空想的矛盾,无法调和,可称之为学院派规划理论家。
在十九世纪,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危害,如污染、拥挤、犯罪等一系列问题,早已促使英国人加以注意而想尽改良办法。英国人口在十九世纪前半增加一倍,到十九世纪后半又增加一倍多,有迫切需要在都市行政设管理机构,另一方面,在规划上不再追求艺术效果而是注意经济价值。还有其它趋向,如十九世纪一开始,欧文Robert owen (1771-1858)就试验他的改良主义“工业村”理想,成立许多小规模自给自足工业社团。此外,拥有工厂矿山的资本家纷纷建造工人居住区,名为廉价出租,实际上笼络人心,使工人彼束缚而准于离开,为工矿提供可靠劳动力。
61 “花园城”
首次有关规划的书是1898 年雷华德Ebenezer Howard ( 1850-1928)所著脍灸人口名为《明天… … 和平改造的正路Tomorrow ,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1902年改称《明天花园城》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想把城市乡村各自优点结合为“花园城”。基本原则是:一、居民密度适合所谓愉快社会生活,五万人为极限;二、四周有绿带Green Belt 围绕;三、土地公有。根据这些信条,1903 年兴建“莱奇华斯”花园城Letchworth , 1920 年又兴建“韦林”花园城Welwyn ( 1952年变为伦敦卫星城),两城人口最后各限四万,离伦敦最近24 公里。花园城的批评者指为浪费土地,是汽车时代以前设想,既非城市又非乡村。柯布西埃也持对立态度,主张花园城立体化,建高层公寓。1904 年世界最早规划刊物《花园城Garden City》 期刊出版,后改称令天的《Town & Countryl Planning 城乡规划》,出版人是“城乡规划协会” Town &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lon , 其前身是霍华德创立的“花园城与规划协会”Garden City & Town Phnning Association ",而这协会的前身又是1868年成立的“花园城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o。
62 “新城”
63 “卫星城”
关于城市法规,意大利1865 年就公布章程限制城市发展,对空地、街道、密度、分区都作规定,为世界最早确立规划法律的国家。1875 年瑞典与德国也公布类似法律。1909 年英国制定城市规划法案,乡村也同样适用。嗣后,每隔几年就有新城规或民居法律公布。1909 年又成立城规学院,次年,开始出版《 Tow n P 1 a n ni 09 Review 城规评论》 季刊,作为这学院官方刊物,现在由利物浦大学市政学科Dept of Civic Desig “主编发行。英国在世界上是工业城先驱,1943 年成立城市规划部- (后改为民居地方政府部), 1946 年宣布“新城”New Town 法案,到1965 年已有20座新城建成,8 处属于伦敦。新城是新建的小型城市,人口以8 万为限,工人都住在工厂附近,又得到学校、商店、文娱组织方便。“卫星城”satellite Town 是靠近主城的田园式城市,居民不到主城工作,免得浪费交通时间,但可到主城进行文娱活动。1952 年又颁城市发展法案,把原有一些小城扩大以吸收大城市人口。任何新建城市,为避免汽车过多,人口不得超过50 万。城规专业一些名词,在英国常用的如“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 是地理性的,在广大经济范围内,把一些地区联系成一整体。“总图”Master Plan 包括干道、公共建筑、航站、医院、公园等分布以及工商业区、邻里单位的安排。”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人口达到需要一所千人小学的数目,有零售商店、文娱组织位于适中地点,不被交通要道穿过,人口一万为限。“绿带”Green Belt 是城市周围植物区,用以限制城市扩张,又可阻止两城市相互并吞混合。这词本是1901 年英国米什勋爵Lord Meath 在一期刊上为围绕伦敦而提出称为Green Girdle 的改写。
英国规划专家也是世界闻名的。理论权威首推盖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是生物学家。他通过讲演、展览、旅行、设计草案,揭示城市阴暗光明两方面。常说:“观测在计划之前,治疗在诊断之后Survey before Plan , Diagnosis before Treatment ”。1915年着《进化中的城市Cities in Evolution》,从经济尤其是社会的研究,联系生活、工作,到市政建设。规划理论兼实践家恩温Raymond Unwin ( 1865 一1940 ) 1912 年喊出一有名口号“Nothing Gained by overcrowding太拥挤没好处”, 1920年着《Town Planning in Theory & Practice城规理论与实践》,莱奇华斯与韦林两花园城都是他所规划,自己就住在伦软郊区一处由他规划的花园村内,认为只有这样才真能了解设计需要。稍迟又有阿勃克朗贝Patrick Abercrombie(1863-1957) 1933 年着《Town & Country Planning城乡规划》。他对重建战后伦敦贡献很大,1943 年为迎接战后复兴,主编,《County of London Plan伦敦郡规划》,讨论居民密度与就业,但只孤立地看交通问题。1944 年主编《Greater London Plan 大伦敦规划》,预定复兴居民密度,规定内环、外环,比1943 年规划更深入一步,被评为不朽之作。他在皇家建筑师协会建筑学院讲授规划课,在利物浦大学教城市设计20 年之久,他肯定方格式Gridiron 街道优越性,是国际建筑师协会IUA 第一任会长。
1947年英政府又公布“城乡规划法案”。英国规划理论与实践具全球性影响。早在1903 年法国就接受霍誉德观点而成立花园城协会。嗣后德、荷、意、美、俄诸国都有类似组织,直到第二次大战后的卫星城。但英国规划先驱如霍华德还脱离不了浪漫田园观念,只不过感到现代城市人烟稠密、丑恶污秽。由于与拉斯金、莫利斯思想合拍,出于对城市的反感,而梦想追求城乡一体,但并未考虑建筑第四度即时间因素。欧洲数学家明考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y于1908 年首次设想四维世界,把空间时间结合一起,认为两者再也不能孤立看待,就在这时,美国伯那姆Daniel.H.Burnham 所作芝加讲规划,还强调美观与秩序的伟大场面,忽视时问问题。真正现代城规专家应该推法国人埃那尔Eugene Henard(1849-1923),作为1900-1914年间巴黎建筑事务主管人,预见城市交通拥塞严重性,要设法解决。1913年他主持成立的法兰西建筑规划协会,成员包括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论家、工程师、建筑家。他对城市交通,从地下到天上,想出许多解决方案。他的论点影响意大利未来派,使高速城市观念的形成,是当时规划专业最杰出人物。
64 工业城计划
另一法国人戛涅Tony Garnier(1869-1945) 1901-1904年间提出工业城计划,设在假想地区,居民三万五千人,居住、工作、交通、文娱活动严格分离,各不相扰。建筑全用钢筋水泥,平屋顶、悬臂罩篷、椿柱,风格得柯布西埃之先(图123);城内无教堂兵营,说明戛涅当时是有进步.思想的,城的外围有绿带、绿带以外是工业区,工业区夹在铁路与河流之间,居住区内无高速车道,行人与行车隔开。住宅四面透空,无内天井。20年代他把这些特点用于里昂城市建设,如此难得机会应归功于当时里昂市长赫里欧Eduard He rriot 这另一有进步思想者。1917年戛涅撰《城市建设研究Htudepour la Construction des Villes》,1924年又出版《里昂主要建设》一书,在德国黑伯布兰德Werner Hebe-brand (1599-1966)是国际城规工作者,从1919年起,从事民居设计,结合绿化、空气、阳光,在规划方面进行彻底改革。纳粹当政后,他去苏联,被委托作往往是整个区域范围规划,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在西德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地作城市规划。
65 窦加底斯
50年代开始,国际最闻名城规专家是一希腊人窦加底斯Constantinos, Apostolos Doxiadis(1915-1976)。他在雅典学习建筑专业,又到柏林大学读工程课,回国后在政府作区域规划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建设部长,主持全国三千农村复兴工作,又到印度参加联合国设计测量机构活动。1953年在希腊自设事务所接办城规任务,有成员五百余人。如上述法国建筑规划协会一样,这些成员包括考古学家、建筑家、规划家、工程师、社会学家等。他创造一新词“Ekistios人类居住科学”,主张居住建筑必须与时间连在一起。他主持雅典“人类居住科学研究中心”,又管理雅典工科学院,学生九百人,包括来自外国留学生。他致力于规划希腊全国公路网与雅典海岸发展,预言世界城市从下世纪开始,将打破自身范围甚至国界,彼此衔接,从伦敦至伯明翰,从鹿特丹到司特拉斯堡莱茵流域,成为他所创的又一新词:“Ecumenopdis 城连城或普世城”。他的城规特点是没有市中心而只有核心。如需要扩充,只能由核心沿直线发展到市区边缘。在60 年代,他的国际性业务有伊拉克城乡调整规划,巴格达扩充,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规划,底特律区域规划,费城郊区计划以及巴西、加纳等国城市规划。
66 西德
西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到严重破坏之后,经济复兴工作迅速展开。1956年西柏林音乐厅建筑方案由夏朗HanS Scharoun (1893-1972)中选(图124、125、126、127),屋顶外高、中、低,坡度与厅内地坪平行,坐椅斜坡又和天花板呼应。2218听众席分为许多小区,增加个人接触亲切气氛,排座错综参差,在不同标高用栏千矮墙隔断,演奏台被包围在中央。大厅平面用不对称形式,具轻松豪放风格。夏朗是德国表现派最后宗匠。70 年代他所设计西德一图书馆与博物馆开工。西德在民居建设工作上,广泛采用西方城规原理,布置高速车道,留出大片绿地。1957 年西柏林举办aHans y iertcl " 国际建筑观摩会,一如前述1927 年斯图加特居住建筑展览场地,由许多国家建筑师参加设计,从小住宅到塔式公寓,由高低不同的民居组成建筑群,俨然一座小城市(图128)。美国人司徒宾Hugh stubbins 代表美国参加这展览,设计一座会议厅(图129),由一对钢筋水泥拱券交叉作悬臂鞍形屋顶。这会议厅造型受由诺维斯基Mathew Nowicki (1910-1951) 设计的美国罗利城Raleigh 1951年完成的牲畜展赛馆的启发,这馆用两只抛物线形钢筋水泥拱交叉作框架,搭上悬索屋顶(图130)。但会议厅屋顶是预应力钢筋水泥板。1960 年杜塞尔多夫城出现一座新颖造型办公楼:Phoenix Rheinrohr(图131)平面是错开两长方形,并为体型极为轻灵生动的高层建筑,设计人是H.Hentrich与H.Petshnigg。西德在工业和学校建筑多受北欧、瑞典与美国影响。由于建设速度发展特快,一时出现急不暇择,顺手抄袭趋向。
67 瑞典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图132 ) , 1930年完成,由奥斯特伯格Ragnar Ostberg 设计,用传统材料,配些传统形式,但总的说还是表达现代精神的北欧一建筑杰作。同年,阿斯普隆德Gonnar Asphind 设计的斯德哥尔摩博览会场,创立瑞典现代建筑基础。马尔凯利亚斯Sven MarkeliuS ( 1889-1972 )于1939 年设计纽约世界博览会瑞典馆,又于50年代规划首都卫星城“魏林比”Vallingby(图133),人口六万,由16-19层公寓与低层组合建筑群,是吸取英国城规理论优点的突出一例。
68瑞士
瑞士国民性对任何新事物都持审慎态度,因之现代建筑只能在西欧完全走向新作风之后才在瑞士出现,这也说明为什么作为瑞士人的柯布西埃在出生本土巡到热嘲冷讽而无地容身。1913年瑞士进步建筑家创立“瑞士制造联盟”,是仿效1907年“德制联盟”先例。直到1926 年,瑞士才有一座为人所熟知的新建筑:巴尔城的钢筋水泥圣安敦教堂(图134 ),由毛瑟尔Karl Moser(1860-1936)设计。另有马亚Robert Maillart(1872-1940)是世界闻名的建筑工程家。1910 年他在苏黎世城设计一座堆栈,首次用环幅式(菌状)钢筋水泥楼板(美国人C . A . Turner 在1908 年几乎同时发明这样结构)。马亚1900年起就利用平板原理造桥,无梁无墩,专用平、直、曲线交X 形钢筋水泥板把全桥形成结构整体。1905年的Tavanasa桥(图135)是最早一例。这样的桥造价比传统做法低得多。但并未受到瑞士应有的重视,以为难登“大稚”之堂。只是在深山僻壤不易为人常见地方,才有出头露面机会。作为多民族、多语文国家,瑞士免不了受接壤邻邦文化影响。但总是不.热衷于追求新型建筑,而满足于保持固有国民逻辑与实际作风和纯洁质盈。居住建筑能在适应地形与住户要求的基础上,发展到整个规划范畴。
69 意大利
意大利是古典建筑源泉,有大最艺术遗产,作为一大博物馆而雄视西方任何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随科技的进展,人们对时间、空间概念,起根本变化。就如“墓犷沉寂”所笼罩的意大利,也不免受到震撼。文艺复兴时代传下来的透视绘画局限拘束,在1910年前后被立体派未来派艺术通过时间空间溉念解放出来。意大利诗人马里奈提Filippo Tommas Marinetti (1877-1919)于1909年在巴黎发表“未来派”宣言,颂扬机器、科学、速度,号召艺术界造反,去砸烂图书馆博物馆;指出一种板美感丰富了世界,那就是高速美。桑代利亚AntoniO Sant'Elia (1888-1916)作为青年建筑家对机械化新时代的反映,表现在他1913 一1914 年间所作方案(图136)。这些方案设想未来高速城市设施,如快车道、立体交叉、地铁、升降机等。他不幸死于战场,未能亲见理想的实现。未来派只有主张,未曾实践;其影响在于这些主张被20 年代建筑界接过去,下传到30-40年代,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现代建筑打好基础。
1927 年楚可Matteo Trucco 在都灵设计宣扬高速时代的“菲亚特”汽车制造厂(图137),是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唯一大规模现代工业建筑。厂房平屋顶作为试车跑道。
70 奈尔维
1932年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1891-1978)经办的佛罗伦萨城体育场(35000座),钢筋水泥结构看台、屋顶,以崭新面貌出现(图138 )。他早在20年代前后就创制水泥船,嗣后专致力于预制钢筋水泥构件现场装配的大型空间,如体育建筑。特点在于构件本身在装配之后具有自在美观因素,看起来感到极为玲珑轻巧(图139、140、141、142)。另一意大利建筑兼理论家沙陀利斯Alberto Satoris 1935 年着《 Gli Elementi Dell' Architettura Funzionale 功能建筑大纲》,把三十国家现代建筑成就迄1934 年为止作一总结,1947 年罗马火车总站新厦征求建筑方案,由卡利尼等Galini,M.Castellazzi, V.Fad Kati,A.Pinto Nello & A.Vitelozzi合伙中选,于50年代初落成(图143)。候车大厅屋顶用一排弯形钢筋水泥悬臂梁,外墙装大玻璃窗。车站附属建筑都在附近配合市政要求的位置。古罗克遗留下来的废城墙一段也保留作为广场点级。1958 年完成的米兰城“派瑞利”大厦(图144 ),由庞蒂Gio Ponti(1891- )主持设计,结构为奈尔维负责,30 层楼板挂在四排八根钢筋水泥板形支柱上,一举打破传统框架形式,但因此而出现每层空间受到阻断而失去灵活性,与美国高层设计哲学显然有抵触。奈尔维1960 年设计都灵“产品创作陈列宫Labour Exhibit,展览百年来社会、科技在造型艺术成就(图145)。方形大厅,16根20米高钢筋水泥柱,每柱承托预制边长39 米方形钢板菌状屋顶,十六菌状屋顶之间留出空隙作玻璃天窗多大厅四面全装玻璃,下面是两层辅助建筑。这设计优点是在时间上能争取开幕前十一个月完成,采用每柱独立施工做法,在程序上互不牵制,比传统方式快得多。奈尔维结构哲学存在很大经济性、简捷性、艺术性,无怪他被推崇为杰出建筑工程家。
71 荷兰
荷兰建筑经由伯拉基开了新篇章。他1898年设计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五年后完工(图146)。这设计没什么惊人特点,主要是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诚实纯朴建筑面貌,全部用传统材料,砖、石不施粉刷盖面,摒弃浮饰,参杂些似罗马式细部处理,与瑞典首都新建市政厅砖墙瓦顶一样带些威尼斯情调,异曲同工。交易所大厅内部钢拱析架连拉杆,都无隐蔽地露在玻璃屋顶之下,简单明隙,表达现代建筑精神。1907 年荷兰政府公布民居法案,规定一万人口以上城镇作出限制扩散计划。政府又尽力把土地转为公有,控制投机、阻止地价上涨,成立民居建筑合作社,规定整片临街建筑调和一致,由审美委员会控制其艺术性。阿姆斯特丹1920 年已有人口七十五万,还须为将来五十万居民安排住所,决定不建卫星城,而把新住宅区分散在市南与市西。荷兰是在20年代建造民居最多国家,在城市中到处可见光面砖墙、大玻璃窗,一片整洁、简稚新气象。荷兰市容不同于巴黎、伦敦。伦敦各广场只有中上层社会的公馆,巴黎大街许多六层楼房全为中产阶级占有,穷人躲在屋顶搁楼或僻巷贫民窟。在荷兰,西方评论家指出,中下层社会以及工人,住在像伦敦巴黎的比较考究地区,倒是习以为常的。
72 阿姆斯特丹学派
由于伯拉基的影响,1910年出现阿姆斯特丹学派Amsterdam School,以反折中主义为主,主要成员是德克勒克Mioheld Klerk(1898- ),和前述德国表现派(这派是立体派、未来派混合而成的纯象征性,甚至狂想的失望心理产物)靠拢,创造新颖体型,走现代建筑道路。德克勒克设计的阿姆斯特丹两处公寓(图147、148),砖墙圆角和尖体都表现活力,尽管流到有意入画的倾向。兼受阿姆斯特丹学派与风格派二者影响的有杜道克Williem Marinus Dudok(1884-1974)。他走中立道路,工作几乎只限于希尔沃叙姆城Hilversum,所设计的几乎全是学校(图149 , 150 ),善于用传统材料甚至茅草屋顶达到现代建筑风格。
73 风格派
1917年万杜艾斯堡Tlleo van oesburg (1873-1931)出版池所主编的《Stijl风格论丛》杂志,是代表“风格派”Destijl观点的期刊。他属于一艺术集团包括画家、雕刻家、诗人与建筑家,如威勒士Jan Wils、伍德J.J.P.Oud(1895- )。这派在建筑造型上打破传统封闭空间,代之以灵活穿插空间,最突出的例证是1924 年里特维尔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设计的乌得勒支城一所住宅Utrecht-Schroderhaus (图151),钢筋水泥薄板交叉的墙面、阳台、量顶,表挞最纯梦“风格派”面貌。但也有人讥讽这是“卡纸板”式建筑。风格派代表作如1924 年伍德设计的户克住宅群Hoek van Holland (图152)和1925-1930年建成的鹿特丹墓夫好克Kiefhock 住宅群(图153 ),都是两层高的建筑。1928年威勒士设计的坷姆斯特丹体育场(图154、155)以及布灵克曼等Johannes Andreas Brinkmann&L.C.Van der Vlugt同年没计约吸奈尔卷烟厂(图156)等。风格派1933 年后停止活动。自从本世纪开始,由于人口急剧增加,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规划工作就得到积极对待。荷兰市政府领导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它把城规工作交由私人事务所而不是市机关办理,1902年建筑家伯拉毯被委托主持阿姆斯特丹南区规划,完全按照他的意图行事。阿姆斯特丹市区规划每隔十年要修正一次。荷兰社会特色是民居与城规紧密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姆斯特丹南区民居设计,几乎全部出自阿姆斯特丹学派成员之手,因而街景协调,具有宁静诱人气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1948年起荷兰就从事重建废墟的艰巨工作。四分之一以上民居被毁,鹿特丹内环完全夹平,但这反而提供新机会。手工业与小工厂合营企业搬进新建分租车间楼。特别是鹿特丹,多样化公离可供各种家庭结构选择租用。鹿特丹并有一条专供步行的街道穿过闹市,这街道称为林班街Lijnbaan(图157),由巴克玛等J.B.Bakema, J.H.Van Denbroek 设计,被评为有高度水平的商业区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