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8)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 第8讲 中国建筑中的塔(2)
河南开封佑国寺的“铁塔”建于公元1044年,也属于“重楼式”的类型。它之所以被称为“铁塔”是因为它的表面全部用“铁色琉璃”做面砖。我们所要特别注 意的就是在宋朝初年初次出现了使用特制面砖的塔,如公元977年建造的开封南门外的“繁塔”和这座“铁塔”。而“铁塔”所用的是琉璃砖,说明一种新材料之 出现和应用。这是一个智慧的创造,重要的发明。它不仅显示材料、技术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进步,而且因此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光彩,更加丰富了。重楼式中另一类型 是杭州灵隐寺的双石塔,它们是五代吴越王钱弘俶在公元960年扩建灵隐寺时建立的。在外表形式上它们是完全仿木结构的,处理手法非常细致,技术很高。实际 上这两“塔”仅各高10米左右,实心,用石雕成,应该更适当地叫它们做塔形的石幢。在这类型的塔出现以前,砖石塔的造型是比较局限于砖石材料的成规做法 的。这塔的匠师大胆地用石料进一步忠实地表现了人民所喜爱的木结构形式,使佛塔的造型更丰富起来了。
完全仿木结构形式的砖塔在北方的典型是河北省涿州市的双塔。两座塔都是砖石建筑物,其一建于公元1090年(辽道宗时)。在表面处理上则完 全模仿山西省应县木塔的样式,只是出檐的深度因为受材料的限制,不能像木塔的檐那样伸出很远;檐下的斗栱则几乎同木构完全一样,但是挑出稍少,全塔就表现 了砖石结构的形象,表示当时的砖石工匠怎样纯熟地掌握了技术。
密檐塔
另一类型是在较高的塔身上出层层的密檐,可以叫它作“密檐塔”。它的最早的实例是河南嵩山嵩岳寺塔。这塔是公元520年(南北朝时代)建造 的,是中国最古的佛塔。这塔一共有十五层,平面是十二角形,每角用砖砌出一根柱子。柱子采用印度的样式,柱头柱脚都用莲花装饰。整个塔的轮廓是抛物线形 的。每层檐都是简单的“叠涩”,可是每层檐下的曲面也都是抛物线形的。这是我们中国古来就喜欢采用的曲线,是我国建筑中的优良传统。这塔不惟是中国现存最 古的佛塔,而且在这塔以前,我们没有见过砖造的地上建筑,更没有见过约40米高的砖石建筑。这座塔的出现标志着这时期在用砖技术上的突进。
和这塔同一类型的是北京城外天宁寺塔。它是公元1083年(辽)建造的。从层次安排的“韵律”看来,它与嵩岳寺塔几乎完全相同,但因平面是 八角形的,而且塔身砌出柱枋,檐下用砖做成斗栱,塔座做成双层须弥座,所以它的造型的总效果就与嵩岳寺塔迥然异趣了。这类型的塔至11世纪才出现,它无疑 地是受到南方仿木结构塔的影响的新创造。这种特殊形式的密檐塔,较早的都在河北省中部以北,以至东北各省。当时的契丹族的统治者因为自己缺少建筑匠师,所 以“择良工于燕蓟”(汉族工匠)进行建造。这种塔型显然是汉族的工匠在那种情况之下,为了满足契丹族统治阶级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新类型。它是两个民族的智 慧的结晶。这类型的塔丰富了中国建筑的类型。
属于密檐塔的另一实例是洛阳的白马寺塔,是公元1175年(金)的建筑物。这塔的平面是正方形的;在整体比例上第一层塔身比较矮,而以上各 层檐的密度较疏。塔身之下有高大的台基,与前面所谈的两座密檐塔都有不同的风格。在12世纪后半,八角形已成为佛塔最常见的平面形式,隋唐以前常见的正方 形平面反成为稀有的形式了。
瓶形塔另一类型的塔,是以元世祖忽必烈在1271年修成的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的塔为代表的“瓶形塔”或喇嘛塔。这是西藏的类型。元朝蒙古 人把喇嘛教从西藏经由新疆带入了中原,同时也带来了这种类型的塔。这座塔是中国内地最古的喇嘛塔,在修盖的当时是一个陌生的外来类型,但是它后来的子孙很 多,如北京北海的白塔,就是一个较近的例子。这种塔下面是很大的须弥座,座上是覆钵形的“金刚圈”,再上是坛子形的塔身,称为“塔肚子”,上面是称为“塔 脖子”的须弥座,更上是圆锥形或近似圆柱形的“十三天”和它顶上的宝盖、宝珠等。这是西藏的类型,而是蒙古族介绍到中原地区来的,因此它是蒙、藏两族对中 国建筑的贡献。
台座上的塔群北京真觉寺(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是中国佛塔的又一类型。这类型是在一个很大的台座上立五座乃至七座塔,成为一个完整的塔群。真觉寺塔下面的金刚宝座很大,表面上共分为五层楼,下面还有一层须弥座。每层上面都用柱子作成佛龛。这塔型是从
印度传入的。我们所知道最古的一例在云南昆明,但最精的代表作则应举出北京真觉寺塔。它是公元1493年(明代)建造的,比昆明的塔稍迟几 年。北京西山碧云寺的金刚宝座塔是清乾隆年间所建,座上共立七座塔,虽然在组成上丰富了一些,但在整体布置上和装饰上都不如真觉寺塔的朴实雄伟。
- 1
- 2
- 上一篇: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7)
- 下一篇: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