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雍乾瓷鼻烟壶管窥(图)

时间:2008-05-20 03:02:27 来源:网络 点击:0

雍正朝鼻烟壶

鼻烟壶烧造在康熙朝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发展和提高,制作技术日趋成熟。雍正朝鼻烟壶传世品不多,但有其自身特点。烟壶器型主要有:筒形、圆形、罐形、四 方形和扁圆形等,大小不一,个别沿袭康熙式样,在局部加以变化,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式样。烟壶的釉面光洁细腻,品种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后两种十分少 见。足内多写有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四字款少,字体清晰,笔道遒劲有力,排列工整。民窑烟壶笔法草率,多不写款。常见纹饰有:缠枝莲花、缠枝牡丹、锦纹、宝相花纹、勾莲纹、梅花纹、婴戏图、夔龙纹等。整体特点,青花烟壶占主流,器型秀雅,小巧玲珑,突出一个“精”。青花色调分青翠和浓重两 种,浓重的一般是仿明代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的艺术效果,往往带有晕散和黑色结晶斑。但釉层较薄,青花蓝色浮于表面,纹饰布局讲究上下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如雍正青花缠枝牡丹纹鼻烟壶,此壶胎体较轻,近底处微内收而不同于康熙朝的向外撇。青花呈色柔和淡雅,布局繁密,构图饱满,牡丹花繁而不乱,用笔活泼灵秀,层次清晰。

由于雍正皇帝的喜爱和直接参与,也促使鼻烟壶的造形和装饰风格都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及较高的艺术成就。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 载:“雍正四年(1726年)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持出雨过天青双夔龙大烟壶一个,奉旨,鼻烟壶款式照此,花纹颜色不拘,再作二件,钦此”。雍正八年 (1730年),郎中海望所进呈的飞鸣食宿雁珐琅鼻烟壶一对,纹饰是由造办处谭荣所画。因烟壶烧得好,雍正帝常对一些优秀工匠和名画家不惜重金酬赏,不难 看出他对烟壶制作的重视程度。雍正元年、二年、四年、五年(1723-1727年),雍正帝先后把造办处制作的鼻烟壶赐给浙江巡抚李馥、福建巡抚黄国材、山东巡抚黄炳、云贵总督高其倬、河南巡抚田文镜、江西巡抚迈柱、苏州巡抚陈时夏、河南总督稽曾筠等,其中有瓷烟壶,也有玛瑙烟壶及玉质烟壶等,可见精巧的 烟壶在宫中地位非同一般。雍正朝鼻烟壶在社会上流传极少,青花鼻烟壶在清代晚期道光年间就开始被仿制,如道光仿雍正青花婴戏图鼻烟壶,造型、花纹十分相 近。同样也是写青花六字雍正楷书款,但是画面人物略显呆板,不够生动活泼和精练,笔力不足,尚欠艺术魅力。

乾隆朝鼻烟壶

乾隆朝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十分繁荣,亦可谓清代的全盛时期。乾隆朝的鼻烟壶传世很多,其制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高度成熟时期,技艺考究,一丝不苟,可谓炉火纯青。仅乾隆在位前三十年就烧制出大批精湛之作,造型、纹饰构思奇巧、千奇百态,精美绝伦,堪称清代瓷鼻烟壶之冠。

乾 隆朝烟壶与康熙、雍正朝相比,无论造型、纹饰、色彩都有着显著不同,出现了许多新奇式样;烟壶的造型比例适度,变化有致,有较好的整体效果,主要以扁瓶式 样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椭圆形、瓶形、四方形、长方形、罐形、瓶形凸雕,此外还出现了许多新奇式样,如仿生的:葫芦形、双连葫芦形、青果形、花瓣形、荷包 形等;象生瓷式样复杂、制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但烧制都十分逼真,惟妙惟肖。这些小烟壶多数有盖,保存完好,盖多为瓷质,少量铜镀金盖,盖下连有铜镀金 小勺,也有的是象牙勺。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较轻,胎壁薄。装饰风格出现转变,作品主要以粉彩为饰,分白地粉彩和色地粉彩两种。极少见青花与釉里红,色地粉 彩有很多的变化:包括黄地、粉地、青花地、绿地、金地、蓝地、紫地、墨地等。色彩极为丰富,还有松石釉、绿釉、炉钧釉等颜色釉的烟壶,所占数量不多。许多 粉彩鼻烟壶采用当时流行的色地轧道做装饰,即在器物两侧或整体色地上刻划出纤细的花纹,然后于其上加绘各种花卉图案。金彩在当时也使用较多,多是用于穿插 点缀。壶口部一般施酱黄色釉,上面再涂一层金彩,个别在口里及足内施豆绿釉。绝大部分带有款识,多见在器足内和底部用红彩书写“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 制”六字篆款,以四字篆书款居多,字体极为工整,结构严谨。个别烟壶有用黑彩和金彩书写款识,往往都是根据器型变化来安排书款形式,有横款,也有印章式,有的加单方框,极少是双方框,单色釉的烟壶多数不写款。

乾隆鼻烟壶的题材丰富多样,由雍正朝的简明疏朗而渐趋繁密、华丽,图案较满,花纹 讲究对称、均衡的装饰效果。反映出当时帝王审美趣味的变化。主要有:四季花卉、勾莲纹、缠枝莲纹、菊花牡丹图、折枝葫芦、玉兰牡丹图、花鸟图、安居图、西 洋人物图(西方人物和中国的山水交融描绘在一起,但人物比例不是很协调)、婴戏图、山水人物图、博古图等。在壶身的一面书写御题诗也是乾隆鼻烟壶的特色之 一,诗、书、画融为一体,更突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整体特点,造型端巧秀美,形体比例适度,线条变化柔和,曲直有致,匀称而俊雅,表现了设计与成型工艺无 所不能的高度水平。色彩富丽堂皇、华美之至。较雍正烟壶更胜一筹。纹饰勾勒、填色、渲染和谐统一,规矩中富于变化,妍而不媚、雅逸清新。画面用笔细腻纤 巧,趋于纸画,平远深秀,花卉中既有淡雅柔丽的菊花,也有浓重鲜艳的牡丹。有的写实,有的夸张、变形,突出强调图案装饰性。运用开光手法(圆形、海棠形、方形)也是当时的装饰技巧之一,表现得非常成功。在绘画技法上也是多种多样,大胆采用了西洋画中的表现方法——透视法,起到了与我国传统装饰技法迥然有别 的艺术效果。当时更为广泛地运用吉祥纹样,取其寓意、比拟和谐的手法,其中牡丹、石榴、鸳鸯、鹭鸶、鹌鹑以及荷花等为主要题材。另外,乾隆皇帝对鼻烟壶的 喜爱实在不亚于雍正。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录颇多,乾隆八年御窑厂奉命烧造洋彩各类型制纹样的烟壶40件,以后每年只烧50件进呈。乾隆九年、二十三 年,乾隆皇帝又多次下御旨,指示当时的景德镇督陶官就烟壶烧造的品种、造形变化、修改尺寸大小及数量和花纹颜色等提出要求。上有所好,下必趋之,督陶官唐 英根据旨意,挑选最优秀的工匠,不计制作成本,在御窑厂竭尽全力地烧制,以博取皇帝的欢心,所烧出的鼻烟壶件件都是最高水平的。

9、雍正青花缠枝牡丹纹鼻烟壶

通高7cm、口径0.8cm、足径1.9cm。壶直口,筒式腹,圈足,足内露胎无釉,翡翠盖连象牙勺。通体用青花满绘缠枝牡丹花纹,颈部绘蕉叶纹一周。

10、乾隆松石绿釉兽面衔环耳鼻烟壶

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1.6cm。壶罐形,撇口,短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足内有釉无款,瓷盖连象牙匙。肩两侧凸塑兽面衔环耳。通体施松石绿釉,光素无纹。

松石绿釉是清雍正年间创烧的颜色釉品种之一,以铜为着色剂,二次烧成的低温釉,因呈色近似绿松石,故名。创烧于雍正,流行于乾隆时期,常见三联葫芦瓶、梅瓶、出戟贯耳瓶、冠架等。此壶釉色柔和悦目,为鼻烟壶中少见的品种。11、乾隆炉钧釉双连葫芦形鼻烟壶

通高6.4cm、腹径6cm。壶呈双连葫芦形,直口,束腰,下腰部相连,圆底,无款。镶珍珠纽圆盖连象牙匙,下配镂空木座。通体施蓝色炉钧釉。

此壶线条圆润,胎体厚重,造型新颖别致,为乾隆时期的流行式样之一。炉钧釉是景德镇仿钧釉制品,高温烧成素胎,再上釉经低温烧成,主要以流淌的蓝釉形成 自然的垂流条纹,其间密布红色或青色斑点。始于雍正朝,流行于乾隆时期。常见花囊、八卦琮式瓶、弦纹瓶、双耳灯笼尊等。以炉钧釉作鼻烟壶的装饰在乾隆朝实 为少见,宫中仅此一件。

12、乾隆粉彩开光山水人物图方形鼻烟壶

通高7cm、口径1.3cm、足径2.7cm。壶呈长方 体,直口,长方形圈足,足内白釉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口上有珊瑚纽圆盖。通体以天蓝地粉彩为饰。壶体四面红彩开光,前后两面,一面绘一雅士坐 树观石,周围衬有栏杆、花草;另一面绘《山居图》,山水之间有茅舍、水榭;两侧面开光均绘折枝花卉,肩上绘四组朵花纹,两两相对。

乾隆时期鼻烟壶器型丰富多样,有圆形、长方形、瓜棱形、葫芦形、椭圆形等。此壶胎体厚重,造型别具一格。

13、乾隆粉彩浮雕博古图鼻烟壶

通高8cm、口径1.2cm、足径0.8cm。壶呈扁瓶形,撇口,短颈、溜肩,圈足,足内白釉写有红彩花押款。瓷盖连竹匙。通体白地印回纹,粉彩浮雕《博古图》,有几案、书籍、炉、灵芝、茶壶、围棋等纹饰,寓“清雅高洁”之意,纹饰上分别施有红、绿、蓝、黑等色。

博古图是清代瓷器中流行纹饰之一,表现形式多样,青花、彩瓷均有。此壶采用浮雕手法可增强纹饰的立体感。从工艺风格和款识上看,应是景德镇的民窑产品。

14、乾隆青花描金开光粉彩人物花卉鼻烟壶

高7cm、口径1.2cm、足径1.5cm。壶撇口,短颈,长方形腹,圈足,足内红彩“乾隆年制” 四字篆书款。腹部四面开光,以粉彩为饰,两面开光内分别绘一男子在树下栏杆旁站立和休息,另两面开光内描绘盛开的菊花。开光空隙间衬以青花描金朵花纹。

此壶人物形象生动,装饰手法别开生面。

15、乾隆粉彩暗八仙纹鼻烟壶

通高5cm、口径1.1cm、足径1.6cm。壶扁瓶形,长颈,椭圆形圈足,足内豆绿地黑彩单方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印章款。颈、肩、足部分别绘有朵 花、变形莲瓣和如意头纹,每层纹饰间以金彩相隔,腹部主题图案是黄地粉彩暗八仙纹,以传说中的八仙所执法器为象征,有祝颂长寿之意。

暗八仙也是清代瓷器常见纹饰之一。除了粉彩外,青花、五彩、斗彩等也有大量使用,既有主题图案,也有辅助纹饰。此壶颇具时代特征。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