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民国青花五彩 十二月花卉杯辨析(组图)
从胎质看,康熙杯(图3)胎骨精细,质白缜密,坚硬纯净,细腻滋润。康熙时期制胎原料同以前相比,不仅成分配比上有了变化,原料处理上也做到精细淘洗,很 少含有杂质。又由于制坯技术的精密分工和烧成温度的适宜,使得瓷胎组织缜密、均匀,这一物理上的特征致使康熙杯胎质的比重大为增加,上手时有了一种沉重 感。但是仍与器型本身的比例和重量相适宜,这是制瓷胎时原料粉碎、淘洗、捏练到家,才能达到的工艺效果,这就是人们通常称赞康熙瓷器“胎薄分量重”的缘 由。民国杯虽然胎质细白,但不够坚致,上手后感到分量要比康熙杯轻一些。
从釉面看,康熙杯由于釉料配制纯净,因而釉面能和胎体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号称“贴骨釉”。康熙杯施釉相对较薄,釉面平滑干净,细腻滋润,呈莹润的粉白色,闪现出深沉、含蓄的自然光泽。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特点:由于在杯口施加了含粉的白釉,用手触摸时外沿有细微的厚唇凸起感觉,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民国杯釉层 较厚,侧光观察时可发现釉面上有细微的皱纹。外观虽然洁白光亮,但是胎釉结合相对疏松,用手指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没有康熙杯的响脆。另外,民国杯(图4) 口沿没有厚唇凸起的感觉。
从造型看,康熙杯形如仰钟,以直线为主体,曲线部分长度有限,曲度也很小,它的出现并没有影响以直线型为主体所形成的特色。形体曲线的每个转折点,都有明 确的交接线,每次交接都处理得一丝不苟,因而整个造型看起来就显得有精神,给人以硬挺有力的感觉(图5)。民国杯修胎造型没有康熙杯精细,直线与曲线的交 接不干净利索,整个造型给人以柔软的感觉。特别是杯底与圈足连接处,线条交接拖泥带水,因而外形轮廓不清晰,缺少稳重感。
从结构看,康熙杯处理得非常认真。杯的内底平坦、厚实而宽大,虽然圈足小而高尖,但是杯子的重心在下部,放置在桌上却很稳固。民国杯的内底直径比康熙杯小,并且呈下凹圆弧状,宽度与厚度都不及康熙杯,所以外观上就有了头重脚轻的感觉。
从圈足看,康熙杯将圈足内壁挖成直角,只在角端保留很短的一段圆弧线,这样可避免死角,同时也能使圈足保持一定的高度,在拿取时不会轻易滑脱。足部制坯时 旋削很认真,精细到足部的底面切削过后,要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当你用手摩挲时,底足面带有一种柔软、润滑之感。民国杯圈足直径一般为2.7—2.8厘 米,比康熙杯要大一点。圈足内壁没有挖成直角,而是圆弧形,用手拿取时容易滑脱。足部的底面也没有了滑润的感觉,用手摩挲时有微小的拉手感。
从款识看,康熙杯一般为青花双圈6字双竖行楷款,也有6字双横行楷款(图6),民国杯则只有6字双竖行楷款(图7)。
从绘画技艺看,康熙时期瓷器画师的技巧很高超,他们在绘画瓷器时,不惜成本,不计时间,能将纹饰蓝本的绘画风格完美地体现在瓷器的装饰之中。康熙杯描绘的 纹饰,花卉树木、昆虫鱼草应有尽有,绘制时先以线描的笔线,匀挺而有力地勾勒出纹饰的轮廓,再以圆润柔和的笔触,涂以各种颜色的彩料。这个时期的彩料是用 油性物质调和的,有适宜的豁性和浓稠度,画师在光滑的釉面上填色时,彩料不会四处流淌,也不会漫溢出勾勒的轮廓线。烧制后的彩料有一种坚硬的感觉,光泽柔 和明快,还能把黑线隐藏在下面。康熙青花是中国青花工艺发展最高时期的产品,画远山近水、奇山怪石的自然景观,能作出浅深、明暗不同的层次。所以康熙青花 五彩十二月花卉杯的纹饰,从笔线到色彩与造型相辅相成,结合在一个完美的整体之上,体现出高超的造型艺术水平。民国杯的青花就没有这些特点,我们可从具体 的纹饰对比来看。
- 上一篇:青花瓷的介绍及鉴赏技巧
- 下一篇:瓷器艺术欣赏(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