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艺术节十年:城市的期盼 艺术的盛典(图)
当一个节庆活动不再仅有鲜花和掌声,而成为人们的一种期盼和向往时;当这种期盼和向往不再仅存 乎于少数人,而存乎在人民大众心中,并成为城市的盛典时,这个节庆活动将是热烈的、永久的。已举办10届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正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成就,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这一令人欣慰的篇章。
“天天演”凸现文化服务公益性
庄 锡宝老伯今年87岁了,家住上海东北角的宝山区张庙镇。6年前的一天,难得逛南京路的庄老伯,被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广场演出“天天演”吸引了。第二天,老伯 带着相机又来了。没想到,连续6年,“天天演”从开幕到闭幕,他一天不拉,更没想到,他的“事业”——摄影,越做越大。
许德顺老 伯今年78岁,家住上海西南角的闵行区梅陇镇。许老伯原住市中心的大世界附近,8年前迁到了那儿。一天,他回老地方看看,碰上了“天天演”。于是,他专门 去商店买来一架摄像机,一边观赏,一边摄像。8年了,“天天演”只要有演出,准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事业”同样越做越大,后来又买来刻录机,只要有人 要,他就刻一张,送给人家,全免费。
两个老伯,一个住在上海的那边,一个住在上海的这边;一个摄影,一个摄像,是上海国际艺术节 使他们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成为好朋友。庄老伯有点神秘又有点骄傲地对记者说:“‘天天演’我已经参加了280多场,积累了五千多张照片了。这些照 片,今后都是宝,有历史价值的。”
“人民大众的节日”,正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办节方向。9年来,“天天演”舞台从南京路扩建 到豫园商城、静安寺广场等,共有1600多个中外艺术团体走上了“天天演”舞台,1300多万人次观看了演出,文化的阳光照耀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上海社会 科学院研究员蒯大申认为,“天天演”凸现了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体现了政府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崇高理念,应该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和“ 天天演”活动喝彩。
化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符号
2002年7月,在中国 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了3届以后,澳大利亚外长亚历山大·唐纳致信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信中说道:“我认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目前全世界最出色的国际 艺术节之一。参与此次艺术节对澳大利亚而言是一个机会,能够将我们丰富多元的艺术带入全球最重要的文化之都之一上海。”2003年11月,法国文化部部长 让·亚克·阿拉贡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约见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陈圣来,表示一定要让法兰西文化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得到体现。于是,在2003 年、2004年的中国上海国际文化艺术节中,有了澳大利亚文化周、法国文化周。
从此,以国家的名义举办的文化周,在每一届中国上 海国际艺术节中都有展示。有意思的是,2007年同时举办了匈牙利和新加坡两个国家的文化周。其原因,正是这两个国家都提出了参与的要求,都不想推迟和放 弃。显然,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世界的知名度相当高,正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信誉度的一个符号。
- 1
- 2
- 上一篇:2008中国艺术家钱势榜
- 下一篇:798艺术区 将LOFT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