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醉心不已,我的一脸不屑

时间:2016-11-23 15:15:33 来源:网络 点击:0

11月,上海的艺术季全面爆发,几大艺博会、双年展、拍卖公司预展集中上演,各自秀精彩的同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同样面对的是艺术和收藏爱好者,可这几个同时举办的重要艺术活动,参观群体却有着明显差别,甚至于,某个艺博会上的观众基本不会到另一个艺博会上去。不都是一个艺术屋檐下的么,为啥还彼此看不上呢?

喜欢传统书画的朋友,听到当代艺术,不但皱眉头,甚至一副恶心的表情;而自诩是当代艺术推手的人,对于传统书画,也满脸不屑,认为那是退休的人喜欢的落伍玩意;某个艺博会上,观众的穿着十分普通,拎着购物袋来逛的人不计其数,但这样的观众,根本不好意思走进另一个艺博会里,因为那里的观众一身行头基本都要几万元;有的美术馆里,学生一波连着一波,而有的画展上,黑头发也看不到几个;在拍卖预展上看完东西的人,如果不幸再跑到双年展或者某个艺博会上,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对“艺术”根本是一窍不通。

艺术季的几大活动之间交集越来越小,好像西洋歌剧发烧友、民歌爱好者、摇滚迷之间,都是音乐爱好者,却泾渭分明。这本来是件好事,因为随着艺术活动的增多,定位会越分越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但问题是,不同门类艺术爱好者之间互相隔阂抵牾、互相认为对方没价值的情况也越发严重。

艺术,不都是人类心灵和情感的外化吗,怎么会有隔阂?连续主办了毕加索、雷诺阿、蓬皮杜艺术大展的天协文化老总谢定伟说,中国观众目前的审美上限就是毕加索,再上去,就看不懂了。抽象油画家周长江曾对笔者表示,中国人现阶段的审美十分混乱,也是时代造成的,因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的艺术一股脑儿被引进来,古典的、现代的、当代的,人家上千年累积、递进而来的艺术作品,对于中国人,却几乎是同时看到的,所以中国观众的大脑同时接受到了几种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而且都是理由一大堆的,所以思路难免混乱,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恐怕还得存在一段时间。

所以如今艺术圈里,信息极度不对称:你还在现代,他已经后现代了;你还痴迷于古典绘画,他那儿早已连架上都否定了;你还在探讨笔墨的纯粹性,他那儿已经在宣纸上用电烙铁和炸药画画了。

艺术朋友圈里的话题也是一样,你推崇的,可能我连点赞都点不下去;我津津乐道的西方当代艺术大咖,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眼里,可能连垃圾都算不上;你醉心不已的某种传统艺术,在一些前卫人士眼里,早该进坟墓了。这样的审美阻隔放在心里没关系,拿到市场上来,还标着价,争抢着潜在的客户时,大家就难免互相诋毁。

上海正在迈向世界级大都市,未来一定会是艺术市场的世界级中心,这在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和中国香港都无一例外地上演过,从艺术博览会是稀缺资源,到如今各类艺博会挤作一团,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不改变是不可能的。

一种观点认为,上海的艺术圈应该与国际同步,艺博会、拍卖等等都是舶来品,理应学习西方的艺术经营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上海现在的新兴艺博会、双年展,只是西方的翻版,你办得再好,办不过迈阿密、巴塞尔、军械库,你所有的价值观都是贩卖自西方的。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游戏规则当然重要,但眼下还看不到征兆,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分歧暂时还会继续。但生活在变,还变得飞快,观众也在变,审美只会越来越成熟,去哪个艺博会或者拍卖会,说到底,还是冲着气息去的,而这个气息,其实就是价值观。

无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