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意境与美感营造
昌都市的学生在学习传统热巴舞。本报记者 晓勇 摄
那曲牧民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班戈谐钦。本报记者 晓勇 摄
舞蹈以人体富有韵律感的动作来反映美的生活内容,是具有代表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观众通过对舞蹈形式的审美感知,来想象或创造一个触动心灵的理想时空,这就是所谓的“意境”,只有为舞蹈作品营造出“动情”的意境美,才能让观众从直觉审美上升为情感审美,从而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追求产生共鸣。
舞蹈美感是人们在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的审美过程中,产生了赏心悦目的精神满足后,所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美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种主观反应,它也是舞蹈美作用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与思想精神世界的中介。一个舞蹈作品若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就不会被人们所喜爱;不论其反映的生活是多么的正确,也不能产生感染人的艺术魅力,不可能达到作者所预期的客观效果。
舞蹈和一切表演艺术一样,其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觉性。也就是说,它们的艺术形象是直接为观众所感知的。如我们观赏一个舞蹈作品时,它的人物造型、动作姿态以及流动的画面,随着音乐的旋律,一下子就形成一种舞蹈形象的表象感知,一般不必经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就可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感受。这种舞蹈直觉性,表现为一种不假思索的审美判断,这种直觉的审美判断建立在他过去舞蹈审美经验上,是舞蹈审美的初级阶段。
意境,主要是指抒情性舞蹈意象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分虚实,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即“如在目前”的“象”。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空间,乃“象外之象”和“象外之旨”,其意蕴虚涵,具有暗示性,只能领悟,不能直陈。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再好的虚境也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表现上,“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境要通过实境来创造。意境创造是情、景结合的艺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与景会,景与情合”,意境是在景中藏情、情中见景和情景交融中创造的。借用王夫之的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意境是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共同创造的多层次、整体的、动态的意象,是编导得于心、观者会于意的产物。艺术主体的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欣赏主体在接受中的再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复现、衍生和深化。意境的整体性象征具有朦胧性、模糊性。创作主体的个性、创作的时代性和欣赏主体的个性、欣赏的时代性之间的差异,形成同一艺术意境在创造和再创造的时代、历史背景中意蕴的变异性。同一艺术意境可以生发出多种不同的阐释,从而构成意境的多义性。意境美的创造是有抱负的舞蹈艺术劳动者刻意的审美追求。真正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是用生动传神的舞蹈语言、深邃隽永的意境有机融合成的一个完美整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舞蹈作品才能传世不朽。
舞蹈意境美的创造不仅讲究动作、结构安排的对称、均衡,注重场面的丰富变化与和谐统一;还要借助服饰、道具、灯光和象征性的舞美设计,特别是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形成多层次的美感效应,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感染力,综合体现多方面的舞蹈意境美。
舞蹈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它不仅表现形态,也表现情感,观者感情的升华必须建立在对意境美的认同上。一些优秀舞蹈作品,普遍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既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力,又能造成强烈的情感共鸣,有着较深刻的思想内涵意蕴。欣赏这类舞蹈,一般大多从悦目悦耳进入悦心悦意,再达到悦志悦神;从感性的意会进入到理性的领悟,从而产生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 上一篇:艺术节特备节目庆45年
- 下一篇:博物馆把一堆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都锁在储藏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