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海薇《蜕而新生》 揭资讯世代的焦虑与真实
来自英国的艺术家玛雅.海薇(Maya Hewitt)在台个展“蜕而新生”(Shed Our Skins)2 月11日展开。玛雅.海薇曾在2014年参加台湾苗栗芦竹湳驻村,2015年,举行第一次在台个展,并以卡漫式的扁平风格,如梦境般的空间铺排,引发关注。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档案库》(Archives,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爸爸是英国人、妈妈是菲律宾人,玛雅从小在东西文化背景下成长,加上爸爸从事国际人道救援,长时间旅居国外,家中不乏稀奇古怪的收藏品,这些物件使得玛雅日後习惯用许多物件去堆叠画面效果。不论是东南亚或是游牧民族风景,玛雅的画作中,同时含纳了东西方元素在里头;那样居无定所的风格,或许是她并不真正属於某种特定文化与国家的表现。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身体狂热》(Body Fever,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玛雅从生活场中汲取灵感,也拼凑过往记忆及梦中所见场景。特别的是,她会在废弃的网站中,捕捉那些没人关注的一抹荒凉。也由於她的画里的人通常没有影子,使得主题很没有重量感,就好像不存在但又被放置在那里的幽灵,营造出特别的时空感。玛雅作品很奇异的特质是这样被提炼出来的。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记忆回圈》( Memory Loop ,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无题》(Untitled,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玛雅在导览时提到,钜细靡遗地画一张人脸,就好像是画一个特定的人物;当一尊雕塑有一张面具时,反而可以激发很多想像,产生更多悬疑。这幅《无题》就很像是界於生跟死之间游离的“不存在的幽魂”。
保持着幽魂或无名者的姿态,玛雅画作中的人从不是某个具体表徵,对她而言,动物可以是更具生命力的存在。“动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和的角色,它们看起来不具任何情绪,可是他会在那里陪伴你度过时间。”彷若扮演着从阳间步入阴间过程中的引领角色。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基座》(Plinths,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除了动物之外,玛雅的作品里也出现了大量如骷髅头、面具、雕塑或废墟等,生死的暗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仪式性的画面,表现文化厚度,折射出人类精神的动人之处。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Splinters》(2015)。图/路由艺术提供。
玛雅在厚板的手工纸上创作油画,纸的斑驳感与时间感皆被体现出来。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无题》(Untitled,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无题》(Untitled,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底层特殊纹理是玛雅一次意外中发现的。画面虽然没有人物,但是创作本身非常有个性。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小型作品。图/非池中艺术往摄。
这次来台举办个展,玛雅也带了许多小型画作。每个作品都是庞大故事线中的一条支线,各自述说着更完整更详尽的故事。
玛雅表示,画画是一种锻链心智的方法,甚至是逃离外在世界恼人事物的途径。透过绘画,一方面疗癒自己的不安全与焦虑;一方面,也透过躲到这个虚构的异世界,逃离资讯过多的情境。
玛雅·海薇 (Maya Hewitt)《你的挚爱,永远》(Your Love, Forever, 2016)。图/路由艺术提供。
“活在这资讯爆炸的时代,常常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好像必须要做什麽才能满足自己”,玛雅的画作,透着一丝丝焦虑,赤裸呈现当代情境:资讯不再是如此绝对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所谓的真实。混杂着梦境跟真实景观,她将这样的感受,表达在画布上呈现出一种疏离感,是一个创作者对於“超写实”(Hyperreality)资讯时代的省思。
- 上一篇:指尖上的艺术精品——酥油花
- 下一篇:法国艺术家考察泉州德化陶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