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老炮儿”贾廷峰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喜欢冒险、挑战,常常将自己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不断超越。”贾廷峰如此总结自己性格的一面,而从事艺术行业恰恰可以给他这种体验。如今,已在艺术市场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贾廷峰,谈及国内行业时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等话题,依然激动不已,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如同一位正在激战的“艺术战士”,充满斗志……
从事艺术,让我的行为、灵魂更自由
2015年,电影人冯小刚与管虎合作的电影作品《老炮儿》让大众熟知了“老炮儿”一词。“老炮儿”原本是北京俚语,它起初用作称呼,原本略微显不雅,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变迁,如今已淡化其贬义的一面。今天,“老炮儿”则专指那些在某个行业浸淫日久、经验丰富,年长而有实力的资深人士。
在今天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中,因为行业发展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所以真正能够在其中一直坚守,算得上艺术市场“老炮儿”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如果非要列举,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太和艺术空间的掌门人——贾廷峰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贾廷峰,成长于书香门第家庭。父亲是书法家,曾任当地书协主席,母亲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耳濡目染让贾廷峰骨子里热爱艺术,这也成为影响他最终从事艺术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贾廷峰年轻时曾有做公安、当乡长的经历,但最终还是辞去了让他略感无聊、烦闷的平稳仕途。在他看来,艺术可以让他的行为、思想、灵魂更自由。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喜欢冒险、挑战,常常将自己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不断超越。”贾廷峰如此总结自己性格的一面,而从事艺术行业恰恰可以给他这种体验。早在1991年,贾廷峰便在海南参与组织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当时嘉德拍卖还没有成立,而由这场拍卖带来的刺激、过瘾的体验也促使他决定进入艺术领域。之后他办画展,开画廊,其间还主编了10年的《艺术收藏》杂志,几乎把艺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玩儿了个遍。因此,资深的行业经历与经验成就了今天贾廷峰的多重身份:除了我们熟知的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他还是策展人、收藏家,兼任多家拍卖行、艺术机构的顾问,多家艺术媒体的专栏作家等。
如今,已在艺术市场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贾廷峰,谈及国内行业时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等话题,依然激动不已,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如同一位正在激战的“艺术战士”,充满斗志……
位于798艺术区的太和艺术空间
1 建立本土当代艺术的话语权
《艺术市场》:你早年在安徽开画廊,2000年前后转战北京,2009年在798艺术区成立了太和艺术空间,并定位于中国当代水墨的推广,这和你最初涉足的传统书画方向有很大反差,如此定位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贾廷峰: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来自西方,并没有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当代艺术。我们的架上油画、雕塑、装置、行为、影像等艺术形式的评价标准体系都来源于西方,我们几乎不具备和西方对话的可能性,只处于一种随从的状态,没有任何话语权。但当代水墨的话语权在我们自己手中,因此我希望由此寻找并确立中国本土当代艺术的话语权。
最初,太和艺术空间在798艺术区是定位于中国本土当代艺术的全球性推广,更是为数不多的专注于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推广的画廊,我希望在保留中国文化根性的前提下,致力建构一个新语境下当代水墨的价值判断体系。从更深层次的视角看,我所推崇的“当代水墨”不仅仅是一种材质的范畴,它更代表的是一种观念,是水墨精神,是中国人的艺术精神,因此“太和”也在涉及契合此观念的其他艺术门类(包括雕塑、装置、影像等)。
于我个人而言,传统书画已经很难刺激我的感观和思维,所以我选择去推广、挖掘中国当代艺术。我从传统书画进入当代水墨,又在当代水墨的推广实践中一遍遍梳理、解构、重塑中国本土当代艺术的价值观,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生命体验中的艺术自觉,可以催化自己不断地加速新陈代谢,去适应新的冒险旅程,以期不断地完成灵魂救赎及升级。
《艺术市场》:从太和艺术空间做的当代水墨展览、推荐的艺术家来看,感觉和这些年所熟悉的市场中的热点——新水墨有很大差异。
贾廷峰:我个人不太喜欢“新水墨”的称谓,新的有时存在太多糟粕,旧的也有很多经典。我认为当代水墨是时间的概念——表达当下人的情感、生命体验,以及当代人所用的艺术表现方式。事实上,不管市场的行情如何、热点板块是什么、资本的力量有多强大,任何的人为炒作在时间面前,最后都会原形毕露。艺术品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还是靠其本身的品质决定。
太和艺术空间二楼会客室一角
2 把当代水墨观念带进798
《艺术市场》:在798艺术区开画廊近9年,做当代水墨画廊是否很不容易,特别是前些年多是西方标准体系下的当代艺术的时候?
贾廷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自己改变了798的艺术生态构成。“太和”来之前,798没有一家专注当代水墨的艺术机构,我把当代水墨的观念带进798,而且现在又将这理念向外延伸。
这些年,我感觉798艺术区在慢慢堕落,画廊和专业艺术机构越来越少,餐厅、咖啡厅、商店反而越来越多。798原本属于文化艺术气息浓厚的地方,如今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味道,我个人也愈加不喜欢这个地方。798艺术区的物业管理过于商业化,而且在管理收费标准上不统一,国外画廊比国内画廊的房租低,而且地段也比较好,这明显缺乏对本土画廊业的支持。事实上这也是与国家支持、扶持文化产业的大政策背道而驰的。物业仅关心房租,非但没有给国内画廊业发展一点支持,还每年在给画廊涨价。他们从不关心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推广,这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
《艺术市场》:从这些年太和艺术空间的展览看,你一直在坚持最初的方向,而且也做出了不少成绩,这让你欣慰吗?
贾廷峰:我清晰地记得,太和艺术空间的第一场展览主题是“回归东方”,我希望发现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在当代语境下将其激活,进行转换。现在近9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感觉自己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自己就像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所着小说中的堂·吉诃德一样,做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儿。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凭我一己之力又如何“回归东方”?
2013迈阿密艺术博览会太和艺术空间展览现场
当然,这些年我确实在一直坚持,花费了巨大精力、财力去尝试不少艺术项目、实验了诸多展览。虽然今天的整个当代艺术现状让我感到悲观,但我坚信自己努力的方向没有错,我做了其他同行几乎不敢去碰的事情,这让我感觉很过瘾。
我个人性格上比较爱冒险,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我所坚持的艺术推广方向几乎没有人去做,在这方面,我可谓是独孤求败。而且我运作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方面根本没有明确的价格体系,但其独立的学术价值使我和所谓主流的艺术市场背道而驰逆势为之,这也恰恰是吸引我一以贯之予以坚持的理由。在艺术品行业待了近30年,我有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中,被诸多人所推崇的艺术在我看来很多并无价值,有些在市场中处于价格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品”在我眼里一文不值。
2017“空谷幽兰”衲子画展现场
3 与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
《艺术市场》:太和艺术空间楼梯两侧挂着你曾经策划过的重要展览的海报,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你这些年走过的奋斗足迹。很多艺术家是经由“太和”推荐成功的,其中不少是行业内的“非主流”艺术家,你选择合作艺术家秉持怎样的标准?
贾廷峰:与“太和”合作的艺术家很多,除却少数是出自学院派之外,绝大多数艺术家没有良好的体制背景,他们可能是农民,抑或是和尚、隐士,甚至是曾几度入狱的人,这些艺术家鲜有画廊愿意与之合作,因为大多数画廊仅从市场角度去选择艺术家。画廊按照市场的规律和套路出牌,去推广艺术家,相对而言没有太大的风险,但我不愿过于迎合市场的那些媚俗标准,常常试图按照自己坚持的、非主流的艺术价值标准去选择,如此一来,就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事实上,如果完全从纯商人的角度评价我一定是不合格的。做生意、赚钱根本不能给我带来多少快感,而发现和创造可以。我积累财富不是靠做生意赚来的,更多是靠自己独到的眼光。例如,艺术家衲子10年前的作品1000元一张,类似作品现在已涨到5万元至10万元;我很早就推广刘知白,后来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才给他做展览;终南山的隐士画家樊洲,也是如此,这种眼力(艺术前瞻性)可以让财富自然增值,这也是我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对于艺术家、艺术品的选择我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从不跟风。我喜欢和艺术家深入交谈,了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内心世界,进行一种综合的考量,有时考察一位艺术家往往要用几年的时间。今天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的画廊里肯定会推出21世纪的中国艺术大师。
《艺术市场》:聊到艺术家,你曾合作过的艺术家也不少。有不少言论诟病国内部分艺术家缺乏职业操守,没有契约精神。你觉得和国内艺术家怎么打交道?
贾廷峰:其实我们现阶段的艺术市场仍然是低级、混乱的,还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画廊生存的空间和土壤几乎没有,所以国内能够坚持生存下来的画廊非常不容易。大家都说画廊是一级市场的基础,我倒觉得现在国内很多时候艺术家、拍卖行是一级市场,艺术家自己量尺寸、算价格,直接到拍卖行上拍。针对这种乱象我曾经写过大量的文章呼吁改善,但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只能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独善其身。和之前相比,我的交际圈子反而越来越小,因为精力有限,只能选择和志同道合的艺术家、行业同仁去打交道。
“自由的尺度”第四回开幕式现场
《艺术市场》:挖掘、培养艺术家、藏家,是画廊的主要职责之一,你在商业环境中的博弈有什么可称道的?
贾廷峰: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在没有伯乐赏识的情形下就是一匹庸马,价值不能得到体现。在艺术行业,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位艺术大师的诞生都离不开其背后众多推手的力量,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因为得不到他人赏识,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假如黄宾虹没有傅雷的鼎力举荐,齐白石没有陈师曾、徐悲鸿的提携,还会有两位近现代艺术大师的诞生吗?
艺术推广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廊要投入数十万元、上百万元、几千万元去包装一张几块钱的纸和布,还有什么比这更冒险的事情吗?要知道,稍有不慎就会使你倾家荡产,所以要发现这张纸所承载的文化、艺术的价值,不然也许真就是废纸一张。画廊运作艺术家极其艰难,是一个立体工程。以艺术家衲子为例,近10年4次个展,是我在画廊推广同一位艺术家的数量之最,另外还有群展近10次,不厌其烦地出版、宣传,邀请批评家撰写评论文章。我想再不关心艺术的人也会思考,为什么我会在一位艺术家身上倾注这么多精力。
其实我并不会刻意地去培养藏家,我卖画的标准和其他画廊不太相同——一不论尺,二要看人。懂艺术,是知己,一切都可以好商量,那些仅抱着短期投机目的、不尊重艺术的倒爷和贩子我也不一定会卖。所以我身边的藏家也不断在更新,有的因为收藏趣味、方向的变化没有持久合作,但也有一起携手20多年的藏家,今天他们依然相信我。
贾廷峰摄影作品《殉道的月光》
4 要用灵魂去触摸艺术
《艺术市场》:除了我们熟悉的太和艺术空间掌门人身份,你还有多家艺术机构顾问、媒体撰稿人、收藏家等身份,你是如何保持这份奋斗激情的?
贾廷峰:自豪地讲,我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无论是做画廊推荐艺术家,还是在行业内的其他身份,做这些不仅是为了艺术、文化、社会,也是在满足我内心的精神诉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我也不可能支撑到现在。这些工作要花费我很大的精力去完成,并且没有外界的一点支持,实在是很艰难的,而我又是个完美主义者,力图尽可能地把每场展览、每个项目做到尽善尽美,从作品装裱到选配画框,从海报、画册设计、出版到展厅布展,每个环节我都要亲力亲为。
我个人喜欢学习和尝试新鲜的东西,从业这么多年,确实对整个产业链非常了解——对拍卖行、画廊、艺术媒体、艺博会等操作环节都曾有深入的实践经验。从业近30年,最初和我一起入行的人90%以上连人影都不见了,剩下的也大部分被市场改变成“倒爷”了,更没有人认真去做艺术的推广了。
贾廷峰摄影作品《守望》
我觉得自己在行业内的经历很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也试图把个人的这些经验告知大家。在艺术市场中,其实很多路是歪路、邪路,甚至是陷阱,没必要让后来人再走一遍。我曾在媒体上发表过一些针对市场的时评类文章,例如《小心礼品画别砸在你手里》《拿什么拯救你,可怜的中国画廊》《莫做艺术界的“混子”和“油子”》《青州从“赌主席”到“赌博士”》《终结的尤伦斯时代》等,这些文章我有意把标题起得博人眼球,如此才能吸引人们去读,起到一种“棒喝”的作用,让人们关注到市场中这些不良现象。其实,说这些行业内的潜规则,甚至黑幕内容常常会得罪人,但我并不惧怕和担心,至今我没有一个私敌,如果非要问我有什么敌人,这个腐烂而虚假的艺术体制是我的敌人。我因希望艺术行业健康发展而言重得罪的某些人,他们未来一定会感恩于我。
《艺术市场》:从你的履历上看,你没受过系统、专业的艺术或市场管理的训练和学习,这些经验都是靠实践所得?
贾廷峰:我没有在美术院校受过一天的专业训练,很多人问我什么学校、专业毕业?我会自豪地拍着胸脯告诉对方,自己毕业于惊涛骇浪的社会大学。我经历的课程、训练比正规科班出身的人更具价值,所以我对艺术的认知也更深刻,当很多人在用眼睛看艺术的时候,我用心在观看,用灵魂在触摸,用生命在感知艺术,因为真正好的艺术品最终一定会有价值体现,这不是那些在市场中恶炒的、看似价格很高的作品。而事实上,我也说中了很多,比如以往的礼品画,现在打五折没人要,为此破产的人也不在少数。
贾廷峰摄影作品《苏博的晌午》
5 艺术如舟,渡己渡人
《艺术市场》:工作之余你喜欢写书法?翻看你的微信朋友圈拍的很多照片构图有讲究、有意境,除摄影外还有什么爱好?
贾廷峰:我偶尔写书法,但从小就练,自知属于业余水平,不足挂齿。但鉴赏力非同一般,知道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摄影倒是让我感到小得意,我对专业的拍摄器材没什么讲究,摄影技术也一窍不通,只用手机随时随地去拍,但拍出的照片被很多人喜欢。我对摄影所关注的角度与大多数人不同,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以艺术的视角去拍摄成为一种本能,大家司空见惯的事物我能发现它们的与众不同。这就好比我发现艺术家一样,很多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可往往就发现不了其真正的价值。
《艺术市场》:艺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理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贾廷峰:我常常到距离798艺术区不远的小院去打坐,选择独处。一个人在小院里待上一两天,有时甚至更长,其间不会客,也不接电话,只喝茶、看书或思考一些问题。我觉得人要学会和自己独处,适当远离浮躁的社会,让自己安静下来。于我而言,理想的状态和境界是处于“出世入世之间,此岸彼岸之上”。艺术就好比我的舟,渡己渡人。自己在舟上经历磨练、锻造,先渡自己;而后再去帮助那些需要或可以帮助的人,后渡别人……
贾廷峰
北京798艺术区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泰中艺术家联合会高级艺术顾问、德国DCKD艺术中心总顾问,曾任《艺术收藏》杂志主编,现为雅昌艺术网首页特邀专栏作家,《财富堂》《中国经济周刊》《中国文化报》特邀专栏作家,艺术经纪人、自由撰稿人、策展人、收藏家、书法家、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