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将拍卖朱沅芷巨作《工业之轮在

时间:2017-09-11 15:34:51 来源:网络 点击:0

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1932 年作,油画画布,214 x 122 公分
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1932 年作,油画画布,214 x 122 公分估价:8,000 万至 1 亿 2,000 万港元

香港苏富比荣幸于 9 月 30 日“现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旅美华人现代艺术家朱沅芷毕生创作历程中最重要之作《工业之轮在纽约》。此画是艺术家传世尺幅最大、且代表其独创“钻石主义”风格的大师杰作;亦见证了朱沅芷成为 1932 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乔迁现址隆重开幕后,首位获邀参展的华人艺术家,树立了华人现代艺术发展的首个里程碑,别具意义。此作估价为 8,000 万至 1 亿 2,000万港元*。

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部主管张嘉珍表示:“朱沅芷才华横溢,是开启中国现代艺术的旅美华人艺术家,历史上有着不可代替之重要性,艺术价值更是毋庸置疑,是以苏富比一直以来用心耕耘朱沅芷作品的收藏市场,多年来为藏家带来不同佳作:1992 年,苏富比是第一家国际拍卖公司把其作品带到拍场,其后 1999 年 10月,苏富比更策划拍卖界首场朱沅芷作品之专题拍卖──『朱海伦的沅芷世界』。朱沅芷的作品数量在市场上相对稀少,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不只是拍出最多朱沅芷作品的拍卖行,更囊括其五件最高成交作品之其中四件,成绩有目共睹。这幅巨构《工业之轮在纽约》直接由艺术家家族珍藏得来,乃八十五年来首度释出于市,更是弥足珍贵。”

由中国走到世界的朱沅芷

朱沅芷与《工业之轮在纽约》图片版权: Courtesy of Estate of Yun Gee
朱沅芷与《工业之轮在纽约》图片版权: Courtesy of Estate of Yun Gee

朱沅芷生于中华、长于美国加州,师承旅法归来的欧菲德(Otis Oldfield),接受前卫的共色主义洗礼。1926 年,21 岁的朱沅芷举行首次个展,甫受法国慕勒王子与王妃(Prince and Princess Achille Murat)之关注,获得远赴法国之机遇,展开其后三年之“巴黎时期”,结识一众“巴黎画派”的顶尖人材,并在声名卓着的博翰珍画廊(Galerie Bernheim-Jeune)举行个展,艺术事业备受肯定。1930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突如其来,朱沅芷为继续发展其创作之路,不得不暂别新婚燕尔的妻子褒丽罗史(Princess Paule de Reuss),转战纽约开拓崭新视野。从中国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到巴黎,再而前往纽约,朱沅芷既具备东方的生命与文化渊源,又适时投身两次大战之间、以巴黎为中心的国际现代艺术运动;更为特殊的,是他大半生以前卫先锋的身份,见证、参与以至推动着美国现代艺术发展,这在当时不利于华侨的美国社会环境中蔚为罕见。

来自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邀请

1932 年,纽约现代美术馆计划乔迁至今日第 53 街地址,并重新开幕,邀请 65 位美国出生或具有美国公民身份的艺术家创作,展现本土艺术家的实力。朱沅芷移居纽约虽然不过两年,却早已获得美国公民资格,因此成为这场美国与外国艺术家的重要对垒中,唯一的亚裔代表,亦是最年轻的一位成员。

《工业之轮在纽约》素描稿,23.2 x 13.1 公分,铅笔纸本,1932 年作。(图片版权/Courtesy of Estate of Yun Gee)
《工业之轮在纽约》素描稿,23.2 x 13.1 公分,铅笔纸本,1932 年作。(图片版权/Courtesy of Estate of Yun Gee)

是次展览名为“美国画家和摄影家壁画展”(Murals by American Painters and Photographers),由文化名人克斯汀(Lincoln Kirstein)担任总监。馆方以“战后的世界”为主题,给予六个星期的时限,要求每位参加者提交一幅三联屏,以及一幅七尺乘四尺的大作。朱沅芷谢绝一切访客,每天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两幅标志其艺术巅峰的经典:《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三联屏(2014年10月5日,《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三联屏于香港蘇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以1,084万港元成交(估价:500至
800万港元)),以及更为重要的《工业之轮在纽约》。

“美国画家和摄影家壁画展”之后,此作展开了全国性的巡回展出。同场艺术家之中,尚有被称为“美国现代艺术之母”的奥姬芙(Georgia O'Keeffe),其参展作品《曼克顿》( Manhattan ) 至今列入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馆藏(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而另一位美国现代名家戴维斯(Davis)的参展作品《纽约壁画》(New York Mural),亦见藏于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可见参展画作的重要性。而中国艺术史中,第一代油画大师在抗战之前创作的巨幅油画都已在战争中被摧毁,能流传至今者,唯有朱沅芷的《工业之轮在纽约》,堪称是举世无双之绝作。

《工业之轮在纽约》


1932年航拍下的纽约曼克顿

纽约经历过“狂飙的 1920 年代”以后,成为了全球最瞩目的大都会。《工业之轮在纽约》中可见各种相关意象:突显军事科技力量的双翼飞机、工厂烟囱袅袅升起的蒸烟、经典景观布鲁克林大桥、河道川流不息的船只,以及融入北宋山水结构、层层递进的参天的高楼群等,反映美国在一次大战以后高速发展的大城市、工业社会与机械文明,并展现朱沅芷对此国际都会的由衷赞叹。

当中,“工业之轮”的核心,正是一群正在围圈打马球的企业家。朱沅芷巧妙透过观众视角侧面视之,利用阳光照射造成影子,形成一个近似太极符号的阴阳鱼,配合马球员的移动,象征生生不息,喻意这企业家球队,正是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心脏与生命之源,支撑这个称雄海陆空的现代乌托邦。本作载寓了朱沅芷对繁荣昌盛的寄望,也隐伏警世讯息:太阳的位置渐近西斜,警惕眼前的繁荣,很可能是经济危机里的夕阳无限好;马球队巨轮令人联想十二门徒,其形态瞻前顾后,神色各异,甚至彼此攻击使诈,让人益发深思流于表面的团结;其与中世纪的欧洲十字军相似的造型,更彷佛影射企业家创造时代与剥削基层之一体两面;而置于左下的半尊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像”,恰好是一个单人旋转的圆形,面对马球队空群而出的巨轮,显得孤立无援,似乎暗讽美国自恃财雄势大,反将其文化源头排挤碾压。此等讯息皆呼应 1930 年代之初,随着社会危机加深,由里维拉(Diego Rivera)等墨西哥大师和美国左翼艺术家所倡导呈现于公众渗透力强的壁画艺术上的“社会现实主义”。

钻石主义诞生

《工业之轮在纽约》的诞生,标志着朱沅芷的“钻石主义”理论趋于成熟,将其1925 至 1926 年明快亮丽且富韵律节奏的“共色主义”主调,以及其后巴黎时期之超现实主义风格逐步融合。

《工业之轮在纽约》马球员部份之习作,碳笔纸本,61.4 x 47.4 公分,1932年作。(图片版权/Courtesy of Estate of Yun Gee)
《工业之轮在纽约》马球员部份之习作,碳笔纸本,61.4 x 47.4 公分,1932年作。(图片版权/Courtesy of Estate of Yun Gee)

作品在具象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隐喻或梦境叙述,浓郁的色彩具有表现主义特征,并且暗藏许多小三角形色块构图,有如剔透的钻石切割面,正如《工业之轮在纽约》的景物虽然源于现实,但在艺术化过程之中,却加入许多艺术家的渲染与奇想,形成如梦如幻的国度。

“钻石主义”同时亦吸收了中国哲学的精粹,如中国易数的核心“河图洛书”。易数之要在于“变”,而由《工业之轮在纽约》看来,巨轮驱动了整个画面的能量流转,其与左下角雕像在喻意上虽然对立,在能量流动方面却构成“∞”状的无限循环,体现生生不息的太极哲学;作品正反兼备的寓意,饶有《道德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之思想,应视为朱沅芷整个思想体系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