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风采:新闻摄影之父——艾森斯塔特
新闻摄影之父——艾森斯塔特
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特 (Alfred Eisenstaedt·1898-1995)常常被人称为“新闻摄影之父”。他出生于西普鲁士,以后举家迁往柏林。他早期采用印象派的绘画主义摄影手 法,后来受到萨洛蒙和其他抓拍摄影家的影响,开始了直接的人物写实摄影。他成为职业摄影家,并因其刊登在《柏林画报》上的作品而名声大振。后来,他逃到了 美国,在那里,他同玛格丽特·伯克一怀特 (Margaret Bourke-White)及其他人一起,成为创刊不久的《生活》杂志的第一批专职摄影师——最早的4位新闻摄影记者之一。在之后的40年中,他一直在 《生活》杂志工作。每次出去采访,他总能带回有用的照片——这些都是不背弃个人见解或政治立场的照片,从而使他的作品被称为“艾西的眼睛”而闻名于世。在 这期间,他大约完成了2000多次采访任务,为《生活》杂志刊出了超过2500张照片,包括86张封面,成为在《生活》杂志工作时间最长的成员。
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特
当然,艾森斯塔特拍摄的最出色的主题是人类的生存。他从不摆布他的被摄对象,而是在对象放松了戒备之后用照相机窥视他们在公众面具后面的私人心态。
《20世纪摄影》一书是这样介绍这位摄影家的:阿尔弗莱德·艾森斯塔特在13岁时就开始拍摄照片了,当时所使用的是一架作为礼物的柯达相机。即 使是在生活的困难时期,摄影也一直是他的爱好。直到他作为自由摄影师拍摄的一张女网球运动员的照片发表后,他才在1929年决定将摄影作为自己的职业,并 从此一路走向巅峰。有评论说:他的照片的力量在于其构成因素的朴实无华。艾森斯塔特的肖像作品揭示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而不管被拍摄者是否著 名。他的照片的亲切感,使观看者也参与其中,仿佛也站在摄影家身边看着他拍摄一样。他在二战胜利日拍摄的水兵和护士接吻的照片,尽管引起很多争议,但是己 经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这是不容质疑的。题为《胜利日》的照片在世界各地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上千次,是有史以来发表最多的新闻摄影作品。1945年8月 15日,人们在纽约时代广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艾森斯塔特以一位水兵抑制不住战争胜利的喜悦心情亲吻素不相识的姑娘的画面,表达了普天同庆的欢乐 场面。拍摄后艾森斯塔特记下了水兵和少女的地址,并在43年后的1988年,又找到了当年的两位主人公,让年逾花甲的他们再次来到纽约时代广场,并别出心 裁地让女主人公穿上和当年相似的白色连衣裙,摆出同样的姿势又留下了一张照片,为这幅著名的摄影作品又添上了一段佳话。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在互联网上,有一篇他的朋友雷·佐恩的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艾森斯塔特的生活经历和个性:他的个子不高,才5英尺多点。他当时使用的是一台禄来弗 莱克斯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并且很幽默地说:“由于使用禄来弗莱克斯的拍摄不需要将照相机举起来,这样人们就不会看到我在拍照了。”也许,艾森斯塔特正是 以这样的一种谦逊和朴实的品格对待摄影,并将其天才释放出来。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60年中我的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使用现场光,并 不想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人们也并不把我当回事,因为我只带着这么简单的摄影器材,不会大惊小怪。甚至在1949年结婚时,连我的妻子也问我:‘你真正的照 相机在哪里?’我的座右铭就是:‘保持它的单纯朴素。’”也许,这才是大师的真正过人之处。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艾森斯塔特对摄影所投注的巨大热情。他曾经这样说道:“我喜欢照相,我活着就是为了要拍照。在摄影事业上,我永远不想退休。如果有那么一天,我老得实在走不动了,那么我还可以坐在椅子上,抱着三脚架,装上长焦距镜头,拍拍天上的飞鸟呢!”
- 上一篇:大师风采:神秘的国外摄影大师霍瓦特
- 下一篇:大师风采:鲍里斯·米克哈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