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书论:许慎《说文解字序》
作者
许慎(约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东汉著名经学家和文字学家。在汉代,经学与文字学是常联系在一起的。其实,文字学与书法更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汉字一经产生,就受着书法不断的美化,受着书法艺术规律的影响甚至支配。在那印刷术尚未出现的古代,文字全靠刀刻手写,书法与文字是完全结合在一起的,书法时刻美化着汉字。汉字存在于书法之中。汉字是一种具有价值的符号,是一种符号的艺术。许慎是文字学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他应是很懂得这一点的。张怀璀《书断下》说:“许慎少好古文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并将其小篆人能品。
不过,今天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并不是作为书法家的许慎,而是他的《说文解字序》。《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文字学的开山大著。全书共十五卷,收字九千三百多,重文一千一百多,解字十三万八千四百多。那是一部用形象的语言方法解说形象化的文字的书。读读那部书,我们可以窥视到我们祖先原初的审美意识。而我们要介绍的此书的序,更有着古代书法美学的深刻内容。
《说文解字序》的文字篇幅较长,大致讲了五层意思:一、阐述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介绍自周代到秦文字的演变;三,介绍汉以后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后汉尊崇隶书反对古文的错误;五、说明作书的态度、意义和体例。其中心,是阐述汉代书休与古文的联系、文字与象形的联系,要求人们不要忘记古文,不要忘记文字象形的特点,这样习才能正确理解文字的内涵,懂得作书的意义。这对于书法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
许慎在序文的开头阐述文字的源流时,就强调文字“象形”这一特点。他把文字的起源与《周易》的八卦联系起米。指出八封是“庖羲氏王天下”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才开始制作出来的。黄帝的史官仓颉呢?他“见鸟兽啼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开始造文字。仓颉初造文字,“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字足本于物象逐渐增多起来的。这说明,文字同八卦一样,都有取“象”于物、“象形”于物的特点。但又不是纯客观地取“象”于物,对客观事物作理性的说明,如八卦那样,是用来象征人事的吉凶祸福的,这就同政治伦理道德联系了起来,夹杂了人的主体意识,带有主体的强烈的感情成分。只不过尽量把这种意识说成是物象本身所具有的,是天意。这反映了我们祖先最早的“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思想趋向。许慎解文字,也与此相类,紧紧同文字的功用相联系阐发其意义,说明:“言义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即义字是用来宣教化,施政治,增德行、明禁忌的。文字与这种功用相联系,不但字与字的连结,就是每个字的形势及其结构,都显示出人的主体的某种感情意绪。惟因这种感情意绪与形象相结合,才使文字同八卦一样,具有美学上的价值和意义。
序文接着介绍文字自周至秦的演变中出现了“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结体造字的形式。这“六书”较之仓颉“初造书契” 来,虽然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未离“象形”,是以“象形”为中心的。“象形”、“形声”二书不离形,不用说了;其他四书也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如“指事”,叙文举“上下”二字为例,一横上面两画是“上”,一横下而两画是“下”,“上下”二字不是很形象吗?又如“会意”。叙文以“武信”二字为例,“武” 字实由“止戈”二字组成,能“止戈”者,当然很“武”勇了;“信”则由“人言”二字组成,“人言”当然是真诚而可“信”的:这不也很形象吗?从这种以 “象形”为其准则的结体造字所形成的“六书”,不仅看到了文字的形象特点,同时也窥见到了结体造字的人的才智和情意,这正是先秦的籀文、大篆、金文所具的审美价值所在。
序文随后介绍汉以后文字的演变,指出人们不应重隶书而忘记古文,最后还引《尚书》的话“余欲观古人之象”,藉以说明不能忘记古文“象形”的特点,这样才能正确领会每个字的内涵而不穿凿附会。所有这些,许慎虽然是从文字的功用角度说的、但从书法上讲,也是很重要的。不懂得文字的源流,不能正确领会每个字的内涵,书法的结体造型,就很难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上一篇:汉代书论:崔瑗《草书势》
- 下一篇:晋代书论: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