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疏凿吕梁洪记》碑拓

时间:2009-04-19 18:12:35 来源:网络 点击:0

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东30公里处,有一处遐迩闻名的历史古 迹--吕梁洪。在吕梁洪凤冠山的古庙遗址上由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徵明书丹的《疏凿吕梁洪记》碑至今仍完好的保存着,该碑文《疏凿吕梁洪记》为明代徐阶撰写,此碑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长2.60米,宽1.02米。

宋代黄河改道夺泗入准,元代京杭大运河竣工,泗水便成为大 运河的一部分,明代的吕梁遂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南方的大批粮物经此运往京都。由于吕梁地势险恶,许多船只在此触礁翻沉。船夫们到此总要祈求河神保佑,有首 古诗道:“船头浇酒祀神龙,手掷金钱撒水中。百尺楼船以夹橹,唱歌齐上吕梁洪。"唐宋两代虽对吕梁洪进行过疏理,但均未根治,直到明宣德年间,河西岸开凿 一条长达40余里的水道,并修建了石闸,凿平了吕梁洪中的怪石,才使过往船只得以安全通航。文徵明所书写的《疏凿吕梁洪记》碑,就是叙述明嘉靖申辰 (1544年)管河主事陈洪范修建吕梁洪的经过,碑文为文徵明真迹。此碑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徵明(1470-1559),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别号衡山。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画与沈周、唐寅、仇英称“吴中四大家”。文徵明诗文书画皆著,尤精于楷法,有兼擅四 体之誉,“书名雄天下"。

《疏凿吕梁洪记》碑为文徵明74岁时所书,可谓人书俱老。洋洋千余字,无一弱笔。点画钩磔,一丝不苟而又浑穆飞动。用笔清动闲雅,点画粗细对比和谐自然,粗处丰腴滋润,细处刚健振奋,细如发丝,亦皆笔意精到。笔力道劲、姿体清新,神韵隽越,可谓文征明的晚年佳作。

附:疏凿吕梁洪记

君子之为政也,其必本诸万物一体之学乎。万物生而同出于天,其始也本一体 也。惟夫自为私胜,而又不知学以求之,于是其情日疏,其势日隔,优喜好恶,漠乎不相关,而善政始日以废。盖昔颜子问仁,孔子告之克已复礼;及问为邦,孔子 告之以四代之礼乐。说者曰:“克已复礼,学也;四代之礼乐,政也。”呜乎!政与学析而为二,则亦不知君子之所以为政者乎。今夫语治,至于虞、夏、商、同,语人,歪于舜、禹、汤、武,其亦无以加矣!然而,孔子冒非圣之嫌,弃反古之感,举其所谓礼乐者去取之,而不顾里巷之浮言,其在士大夫之身曾不足为损益。而 世之君子恒至于畏且忌,而遂罢其所当为,何孔子之勇而世之君子其怯甚也!孔子之学以万物为一体,视天下之政有一不宜于民,不啻疾痛之在已(旧志均为“在身 也”三字,实误)惕然惟去之之为快。故虽前圣之制作不得而徇,世之君子莫不有自为之私焉。故虽里巷之浮言,惟恐其足以为吾累,而不肯以易天下之安。夫其自 为之私,是则所谓已也,已克而礼复,则能以万物为一体,而行四代之礼乐。四代之礼乐行,则化理洽而天下归其仁。是则孔子所以告颜子之旨,而政与学未尝二者 也。呜乎!斯义晦而天下无善政矣。

我国家漕东南之粟,贮之京瘐,为石至四百万。其道涉江乱淮,溯二洪而北,又沿卫以入白,然后达 于京师。为里数百而遥,而莫险于二洪。二洪之石其狞且利,如剑戟之相向,虎豹象狮之相攫,犬牙交而蛇蚓蟠,舟不戒辄败,而莫甚于吕梁。吏或议凿之,其旁之 人曰:“是鬼神之所护也。”则逡巡而不敢。嘉靖甲辰,都水主事陈君,往莅洪事,恻然言曰:“古之君子,苟利于民则捐其身为之,矧里巷之浮言其不足听,盖审 而以罢吾所当为,是厚自为而为民薄也。"遂以二月二十六日率其徒凿焉,众亦闻君言以为仁也,咸忭以奋,阅三日,怪石尽去,之行者,如出担途。于是洪之士民 来请余记。

始君为诸生,余幸识之。尝与言万物一体之学,君欣然受焉,不意其果能行之也。今天下之政不宜于民才多矣,然而论者知求 之政,而不知求之学,往往以自为之私为之,故其说愈长,而善政卒不可见。其甚也,谓学不可以施诸政。而学校之设,六经之都,亦且为具文,夫孰有知孔颜之授 受者乎?余故因君推本而记之石。君名洪范,字锡卿,辛丑进士,浙之仁和人。

嘉靖二十四年岁次乙巳四月吉旦

赐进士及第通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前国子监祭酒经筵讲官华亭徐阶记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刑部右侍郎前奉敕总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朝邑韩邦奇篆

前翰林院待诏将仕佐郎兼修国史长洲文徵明书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