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的表演身段

时间:2008-06-09 17:25:53 来源:网络 点击:0

落花 此昆剧身段用途极广,比喻有物自上落下,也可表示一种无奈的心情 颓丧的情绪等等。各个行当皆可变化运用,而以生、旦所用较为鲜明 优美。

拖鞋皮  昆剧穷生专用动作,少数贫困老生角色,亦偶尔用之。将 鞋后帮内折,趿在脚上,走路时两膝略相收拢,两足快速移动向前(不走八字步),鞋底后跟与台板轻度拖擦,上身稍前伛,步履颠踬,显出困顿、寒酸之相。有时 配以手部动作,即左手撩着右袖,露出右手至腕,右手下垂,伸食指向下,随着脚步前后自然划动,更见寒士的酸相迂态。

穷骨头  昆剧穷生、穷老生的特有动作,多用于指点自己,表示穷困无奈之情。左手在右腰侧,右手举至右耳前侧,双手单竖一食指,边颤动边上下交换(右手从上往下,左手从下往上),一般在一侧可重复动作二至三次,然后右手移至左腰 侧,左手举至左耳前侧,如法上下颤动,重复次数同前。作此身段时,须一足后蹋。双手在右侧时,踢左足。随着双手左移,再蹋右足。也可蹋左足,不换脚,直到 双手在两侧做完动作。作此身段必须腰部柔韧而颈部微有僵意,才显出机趣。

抡手冲冠 昆剧穷生情绪激愤时用之。右手自左前向上划弧形抡向右前,左手自右前向上划弧形抡向左前,连续进行,抡时十指颤动不已,并不住地快速点头,表示激愤在胸而口讷于言。点头又带动头上所戴穷生巾 卜作响,以助其气势。作此身段时,辅以蹋足,左右不论。

抡眉 昆剧身段,各行通用。两手拇指收向掌心,其馀四指放松。掌心向内,右手自左向右,左手自右向左,由下而上,次第交互虚虚划弧,掠眉过面。

跪步 昆剧穷生特有身段。

双膝下跪,移膝前行,两手食指上竖,其馀八指虚拳,手心向内,分至胸前两侧。膝行时,两手食指与步履相应节而上下垂直移动,并配合以应节而动的点头动作,还要求头上所戴苦生巾上下颤动发出声响。此身段可用于内心郁结,感慨难伸时。

龟步 其特点是,挺胸直腰,双膝略蜷,走外八字蹲步,同时伸头缩颈,四肢舞动,趑趄不前。

醉步  酒醉者,头重脚轻,脚下不易自主,欲直行却往往横走。昆剧程式为:左行先出右脚,跨到左脚的左边,然后左脚无力地移到右脚的左边。继续行走则如此连续动 作。右行则反之。作此身段时,必须全身筋肉完全放松,抬足时,足下飘浮。落下时,又要显得沉重。上身略为前倾,关节不甚灵活。站立时身子摇摆不定,双臂随 之晃动。头部稍沉,眼皮惺松,大醉则双目滞呆无神。

合盘  昆剧身段。此动作由二人共同完成。其前提是二人动作虽可有异,但双方的行动路线或动作的大体轮廓必须相似,此身段多用于两个角色有某种共同点时。合盘身段各个行当角色皆可运用,具有延伸空间的作用,悠闲 抒情场面尤为常用。作此身段时,常藉助于手中小道具,以增丰姿。基本动作是由合而开,再由开而合。

搭鬓  昆剧旦行动作。两臂上下横斜,叠于胸前一侧,下面的手自然伸开,手心向下,上面的手则作兰花指,手心也向下,食指翘起,虚置腮侧,表示搭在鬓际。左搭鬓则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搭鬓则反之。一般在上支于鬓际的手露出袖外,在下的手则隐于袖内。搭鬓时必须配合蹋脚,右搭鬓蹋左脚,左搭鬓蹋右脚。搭鬓动作普遍用于各个剧种,但昆剧两臂上下横斜等特点,为其他剧种所无。

踢裙  昆剧正旦动作。昆剧对五旦要求足不露于裙外,但对正旦,例外地允许在作特定段时,可以踢裙,以增强身姿的动态美。右脚略收屈,足尖着力,在裙内向裙下端边 缘寸许处,带有绷劲地踢去,使裙边角飞动,再配合以上部腰 手和表情,显得非常潇、俊逸。踢出以后,脚尖祗可外露五公分光景,鞋口以上不可外露。

荡脚 昆剧旦行专用身段之一。多用于衷怀难诉 郁结难伸之际,配合面部表情,以表现某些微妙的感情。作荡脚身段,可立桌前,背后有所依傍,既使动作得到借力,又使身形欹仰,增加柔态,姿式优雅。

游蜂巾 此为六旦舞动腰巾的动作:两手捏腰巾,各距巾梢尺许,双臂交叉,左手置右胁侧,右手置左胁侧,使用腕劲,抡起巾梢各成圆形于两胁前方,比拟蜂蝶鼓动的双翅。

三坐头  昆剧《九莲灯·火判》中火德星君知悉闵尔登的冤情后,表现其十分气恼的心情所用。舞台中部置一桌,桌上和桌前各置一椅,火德星君三步三拜,踏上椅子,登上 桌子,再登上桌上的椅子,然后双脱脚,凭空坠下,坐椅前桌上,再用双股和腰部向上一耸,趁势坠到桌前的椅上坐好。最后再用同上方法附到椅前地上,此谓三 坐。次第下坠时,可以用手和腰以上部位另做其他动作,也可在每次坠坐之间略作点缀性的身段,以得喘息,坠坐时髯口服饰不可弄乱。最后坐在地下,一般是一腿 盘曲,一腿上跷,上身倾斜,一手捋须,一手外指。

五心朝天 从佛教礼拜方式的“五体投地”演变而来。叩拜菩萨之前,两手各前上方高举合掌,双脚蹦起,俯身下落,下落时双膝跪地,双手掌心朝天,以手背撑地。上身下拜,头部昂起,使头顶朝天。双脚于跪时即后跷脚心朝天。双掌双脚心 头顶部朝上,此即“五心朝天",此身多由丑角所用。

打穷结 表现丑角自负 自信,或生气等心情时所用。两手互搭于上臂近肘关节处,手心稍向外,虎口叉开,双臂平端,抱于胸前,侧身面向交流对方,双肩稍斜,前低后高,前足踮脚作丁字步,后腿虚坐。此动作多用于短衣丑角。

珍珠倒卷帘  演员身穿快衣,动作前把青鸾带塞在腰里,背向桌子,面朝观众站立,双手抓住上层桌子横档,双脚悬空,上翻,竖起双脚,勾住椅子的后腿横档,再松开双手,翻 上后,两手搭住椅面 拿顶,双足落于椅面上。小皮箱到手,放于椅上,左脚勾住椅子后腿横档,倒翻身向下,右脚悬空晃动,重又翻起,半身悬空平卧,将箱子放在上层桌面上,腾出双 手,撑住第二层桌面,双脚从椅后脱出,再翻筋斗落地。此动作全靠腰腿功夫,下桌子时的一脚悬空和悬空平卧,难度较大,也惊险。

耍佛珠  昆剧丑扮的和尚,于快乐 兴奋时,常舞弄颈间挂的佛珠。最常用的是将佛珠在颈间作水平转动,其方法是以用劲挺直的头颈作轴心,在不用手的前提下,先将佛珠甩到一边,暗含荡回的巧 劲,然后藉势径往相反方向转去,越转越快,中途也可藉手或耸起一肩的阴力,往回一打,而转换方向继续甩转。有时可于转动中放慢速度,使佛珠成为疲软的圆 圈,套在两肩与上臂之间,然后运用两臂上抛和弹射的一种合力,将佛珠猛地向上空抛去,落下时再使佛珠套在颈间,继续旋转,称作“飞珠套颈”。当佛珠上抛以 后,亦可使佛珠落在伸出的脚上,套进足踝部位继续旋转,然后抬足上抛,落下时再套进颈部。

耍袖  昆剧丑 副角专用身段。(一)下耍袖:双手抓袖,握住水袖连接袖子的上部,使水袖下垂,分置左右两侧,用手腕转动,使水袖急速地打圈。(二)前后耍袖:双手抓袖同上,分置身躯前后,用手腕急骤转动,使水袖分别在前和背后耍圆圈。两手转动的方向亦相反。此身段多用来表现紧张 急迫的情绪。

滚袖 昆剧丑 副角专用动作。有时可与耍袖结合使用,表示焦急 忿怒的情绪。双袖先垂下,用力迅速往上一掇,手在袖内趁势抓住水袖与袖子连接部位,双手横置胸腹前,将水袖先由里向外翻滚,再由外向里翻滚,连续快速转动,同时蹲身 抬头。

勿倒 “勿 倒”意即推不倒,吴语原指不倒。此身段用以表达内心焦急而团团转的情态。其动作是先双手抓袖,然后上掇角带,提袍两侧夹两胁下(如穿官衣或褶子不用角带,就免去掇带动作),右手拇 食 中三指撮在水袖上角,蹲身 凸肚 足跟提起,双脚踮立,原地踏动,身躯摇宕,面上仰,向右转身,随转随摇,待面部转至即将重新朝前时,面部和上身微下俯,转一圈或两圈,亦可转一圈后再反转 一圈。

穿窦  穿窦就是钻椅子腿,表示钻狗洞。此狗洞在昆剧舞台用一张椅子四只椅脚之间的空间来代替,动作之先,须脱去官衣,摘下纱帽,纱帽从“狗洞”丢出,且要丢在旁 边,免得钻“洞”时挡住去路。动作时,抓两袖,两臂直上伸,以缩小肩部宽度,伛身向“洞”,以臂抄须就口,牙咬胡须(免得钻洞时拖乱掉落),下跪,须势两 臂挺直先出,头钻进,两脚尖撑地,用力一蹬,借助肘力向前,全身出“洞”,不可碰撞椅子。如演员身躯宽大,肩宽超过椅腿之间距离,则应斜身,利用椅腿框左 上角和右下角之间的对角空间钻出。

商羊步 “商羊”,传说中的鸟名。表演时,左右手向两边伸出,一平伸,一从肘关节处竖起(也可手中持物),屈一腿平抬,另一足蹦着走,便为商羊步。

磨袖  多在思索 试探 遐想时使用。动作前,应将左足蹋于右足之后,然后右水袖由外向里折起,手在袖内,手心反着向上,高高抬起,水袖下垂于右前上方。同时左水袖由里向外折去,手心向上,虚托于右水袖之下,相距尺许。接着右手在上面作平面磨转,水袖随之轻缓飘荡。身躯渐渐蹲下,右手亦边磨转边循螺旋轨迹下移,两袖渐渐接近,至相 距三寸左右而止。

蝎子步  此步法难度较大,昆剧仅见于《十五贯·杀尤》之娄阿鼠偷钱时用之,其他剧种亦不多见。全身趴下,双眼平视前方,双手握拳,用双肘尖、双足尖着地,身体挺直浮起,离地约四寸高。前行时,左肘尖与左足尖同时使力移动,右肘尖与右足尖跟着前移。如此反复动作,快速轻捷。身体不可起伏和左右 摆,不可使两足被两肘尖拖动向前,臀部亦不可隆起。

壶形  昆剧《寻亲记·茶访》中,茶博士从模拟过壶形的身段中,表现丑角的诙谐。茶博士所勾小花脸白块,略呈圆壶形,显得笑容可掬。回答范仲淹“此茶十分细美”时,右足独立,左腿提起,上腿挂平。右手在后,叉在腰间。左手上臂夹于胸肋 之间,下臂曲举,左手四指前伸,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模拟壶嘴,便似茶壶模样。唱时再使上身前倾后仰,成茶壶倒茶形状。

游蛇形  为昆剧《金锁记·羊肚》之张母误中毒药后的痛苦情状时专用动作。这一身段由三组动作组成:第一组动作是,跳上椅子“窜毛”翻跌下地,三次乌龙绞柱。待绞至舞台右部,开始第二组动作,即以两肘支地,抬头吐舌,腹部以下俯 贴于地,两脚平伸,脚面着地,全身关节松动自如,切忌僵直。行动时,靠两肘代步前行,拖动全身。两肘次第前移,扭动身躯,也自然地摆动腿足,宛似游蛇。这 样爬行一个圆场至九龙口前,再折回至舞台右侧,开始第三组身段,即全身以两肘尖和两足尖支地,身躯挺直悬空,离地三 四寸,连续横向蹦着移动,至台前中部,然后颤抖起立,再滚至下场门前立起,摔“硬僵尸”倒地,表示气绝。

蜈蚣形 昆剧《连环记·问探》中探子昼伏夜行,身手敏捷,曲折行走,向有模拟蜈蚣之说。探子由丑角应行,要求有相当武功基础。他手持三尺见方的令旗上场,走边时两腿半蹲,摇头摆尾,行进路线左右扭曲,以表示其行藏诡秘。

壁虎形  昆剧《雁翎甲·盗甲》中时迁的身段。上场念:“飞檐走壁捷如风,挖洞扒墙真个巧”两句中,有三处作了不同的壁虎形身段。一 念“飞檐走壁”时,双手十指张开,手掌向前抚动,沿台边走一圈至九龙口,模拟壁虎走壁。二 念“挖洞”时,箭步至下场角,右腿跪下,双手背贴近地面,斜向左方托起,左腿蜷走,头偏向右,面对观众,两眼角向后咧开。前辈艺人称此为“出相”,意即此 身形应了壁虎之相。三 念至“扒墙”时,右单腿起立,趁势一旋,身子转向右首,左脚后跷,上身前倾,双手高举,作攀按墙头状。

蛤蟆形  昆剧《孽海记·下山》中和尚本无的某些动作有似蛤蟆,故以之为喻。本无出场时,侧身,以袖遮面,斜步上场,到九龙口回身,背朝观众,放下袖子。接着双手持佛珠,慢慢向左侧过身子,向观众露面,舌头伸缩,眼睛眨动,牵动面 颊肌肉,一笑,缩颈,急转过脸去,然后向右边再做一次,这动舌头 眨眼 牵面肌 缩颈一套动作,就是初次亮出的蛤蟆形。

蜘蛛形  由昆剧《义侠记》中武大郎一角形似蜘蛛而来。此身形的特点是缩手缩脚,使正常身高的演员,变成“三寸钉”的矮子,故又称“矮子步”。上身挺直,双腿蜷曲蹲下,臂部触及脚跟,以缩小人体高度。双臂夹紧,肘部不离胁下,以缩小人体宽度。慢步行走时,前腿抬平,亮鞋底,踏下时后足跟上,全用 足尖,步步着实。快步则不抬腿,不亮鞋底。

鼠形  昆剧《十五贯》之娄阿鼠,借鼠形塑造人物,创造了一个赌徒无赖的艺术典形。基本身形是蹲步,一足前踮,另一腿屈曲虚坐,松腰胯,背微伛,缩颈,耸肩,两臂屈曲,稍收拢,夹在两胁,手背向前,五指无力下垂,有似死鼠爪。面部用白粉 画一斜着的鼠形,两边嘴角向下,嘴唇稍撮起。有时以下巴去蹭动耸起的肩头,行走时用雀步,连纵带跳,脚下轻捷与上身松垮成一对比。具备这些身形以后,画龙 点睛的是眼神,应有闪忽不定(不是眨眼)的惊疑神色,以鼠性多疑的特徵用于娄阿鼠。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