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才孵化升温 戏剧“菜鸟”羽翼渐丰

时间:2016-11-17 00:38:04 来源:网络 点击:0

话剧《菜鸟的狂想》

广东汉剧《曹操与献帝》

话剧《菜鸟的狂想》

戏剧名家为新人新作保驾护航。

目前,“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项目”话剧《菜鸟的狂想》正在广东高校巡演,受到学子热烈欢迎。同时,正在热演的“2016粤戏越精彩”中,“广东省青年创作扶持计划”的作品《曹操与献帝》登台亮相。下周,“第十一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四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的决赛将拉开帷幕……随着近年来广州戏剧孵化的升温,戏剧 “菜鸟”的羽翼日渐丰满。虽然孵化后如何持续、如何打开更好的上升通道、如何与市场接轨都是任重道远的问题,但为戏剧人才提供孵化的平台,无疑是关键的一步。

策划/苏蕾 文/广州日报记者张素芹

《菜鸟的狂想》:孵化出来还要好好养

今晚,话剧《菜鸟的狂想》在暨南大学番禺校区上演。此前的一周,这部青春轻喜剧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六大高校巡演。

《菜鸟的狂想》是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下称文研院)策划主办的“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下称“孵化计划”)的项目之一。2012年年初,“孵化计划”正式启动,旨在通过为年轻的编剧提供实践的平台,同时带动新一代导演、演员、音乐、舞美、服装、制作人等系列人才的成长。4年来已相继孵化排练《如姬与信陵君》、《歇马秀才》、《三生》等剧目,《菜鸟的狂想》是当中唯一青春题材的话剧作品。该剧的编剧是文研院的年轻编剧杨晓丹,讲述三个年轻人怀揣各自理想走出校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经历挫折与困惑,却依然在寻梦路上前行。

文研院副院长、导演梁郁南见证了《菜鸟的狂想》的“孵化”历程。《菜鸟的狂想》于2015年12月首演。今年5月该剧走进广东工业大学、顺德国华中学进行了公演。11月的这次高校巡演总场次为八场。梁郁南告诉记者:“《菜鸟的狂想》之所以能坚持下去,首先是剧本具备不断前行的基础。该剧进行了几轮公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是它不断前行的动力。试水市场,尝试走出一条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的新路,以达到孵化的目的,推出新人新作。”

此次校园巡演,“剧本作了一些改动和调整,将原来小剧场的演出改为大剧场的演出,丰富了表演的内容,并加强了舞台节奏的处理,同时在主题上进行提炼。”梁郁南说。

顺德区先锋实验剧团的加入,为整部剧带来了巨大的助力。梁郁南表示:“选择顺德先锋剧团,一是他们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二是顺德区教育局十分支持,保证演员排练和演出的时间。通过演出,我们看到顺德先锋剧团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菜鸟的狂想》的制作人王钰涵告诉记者,“舞台的整体呈现是一次从小到大的突破,演员阵容的扩大为舞台效果带来新的突破。和戏剧孵化计划的宗旨一样,《菜鸟的狂想》也在一次次的演出机会中成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希习喜戏艺术中心的加入,也是该剧转变的另一个新元素,开创了“戏剧进校园”、“戏剧进社区”、“戏剧进企业”等系列戏剧交流活动。

梁郁南对记者表示:“这一次演出,是广州市戏剧孵化计划又一次新的探索:与民营文化机构合作。这一轮校园巡演,选择了顺德先锋实验剧团,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形式的实验。”

四年多来,“孵化计划”不仅孵化了一批剧目,凝聚了人才,也培育了一批热爱戏剧的年轻观众。梁郁南透露:“我们今年还启动了‘广州市青年戏剧评论计划’,创作与评论,两条腿走路。明年还将启动‘小剧场创作演出’的探索,推出一批先锋作品。”另外,“粤剧也要做小剧场,从营销观念和创作观念上彻底创新。”

孵化升温:广州多个戏剧项目“开花结果”

在广州,多个与戏剧孵化有关的项目都已经“开花结果”。

11月8日晚,由省文化厅发起的“粤戏越精彩——粤剧与全省地方剧种交流演出”粤北片区活动在梅州开锣,大型广东汉剧《曹操与献帝》上演。

《曹操与献帝》是2015年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策划并实施的“广东省青年创作扶持计划”的项目之一,该剧突出了“三青”特点——青年编剧孔文峣,青年导演潘智勇,青年演员叶林、邓振鹏、陈文斐、廖雅鸣等。该剧行当众多,文武兼备,舞美回归传统,结合现代灯光技术,以低廉的成本让舞台展现出虚实相间、写意的东汉风。

“广东省青年创作扶持计划”是编剧一对一名师指导。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还力邀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传承人梁素珍、哈尔滨京剧院导演孔祥如、梅花奖得主王振义等专家亲临剧院指导,为青年演员保驾护航。

目前,“广东省青年创作扶持计划”的3个剧目全部验收合格,计划择期集中在广州展示。

11月15日,“第十一届广州大学生戏剧节暨第四届青年非职业戏剧节”(以下简称大戏节)的决赛即将拉开帷幕。大戏节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承办。本届大戏节面向全国招募,来自广州、深圳、湛江、武汉等地的44个剧目报名参加。初赛阶段评比出的18个剧目将在11月15日~11月21日进行决赛,并于闭幕式当天公布决赛结果。

大戏节涌现出了不少戏剧人才,但与市场对接是个难题。去年大戏节最受关注的作品、今年“广州戏剧创作孵化计划”入选项目《逃花源》9月下旬曾对外公开售票,在广州歌舞剧院岭南剧场连演三场,尝试了商演路线,演出单位“南瓦舍”由此实现了从非职业剧团向戏剧经营公司的蜕变。

他山之石:乌镇青赛为戏剧人打开上升通道

在上个月刚结束的第四届乌镇戏剧节上,青年竞演单元(以下简称青赛)的受欢迎程度让人惊讶。20场青赛的网上预约票共3700张,在1分钟内被抢光。连续四届担任青年竞演评委的编剧史航笑言:“下一步应该开发抢票软件了。”在戏剧节期间,青赛的两个场地蚌湾剧场、秀水廊剧园,每天下午演出前,等票的观众排成了长龙,史航、孟京辉等只好以握手、拥抱、合影等方式安慰没票不能进场的观众。而戏剧节闭幕式的头等大事,便是揭晓本届青赛的比赛结果。

在乌镇戏剧节策划之初,几位发起人就认为除了国际特邀剧目,还应培养国内的年轻戏剧人。黄磊直言:“青赛是乌镇戏剧节的核心。”青赛参赛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或是首次执导作品。今年的青赛,从近300件报名作品中筛选出18个作品来到乌镇。戏剧节会赠予一定场次的戏票,提供参与艺术家工作坊的机会,还可以与明星导师、戏剧大师交流。

4年里,不少青年戏剧人在乌镇青赛崭露头角,并在此找到了上升通道,这也是其他戏剧节所不具备的。2013年首届青赛大奖得主陈明昊,连续两年受邀在戏剧节特邀剧目单元演出,今年他导演的《大鸡》还创造了乌镇戏剧节史上最快售票纪录。2014年的获奖作品《跳墙》、《山居》在乌镇首演后都继续在国内外巡演,青年编剧庄一、杨浥堃戏约不断。2015年的参赛选手吴彼、李博在今年晋升为评委……乌镇青赛,仿佛一个优秀的“戏剧学校”。

另外,乌镇已开始参与戏剧作品的投资和制作,比如李静编剧、王翀执导的《大先生》目前正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据悉,乌镇戏剧节和很多国外戏剧节建立了关系,也考虑推荐自己的作品过去,而在未来时机成熟时,一些优秀作品也不排除由乌镇来投资的可能。

头评

前路漫漫,先孵出来

张素芹

第11届大戏节的决赛下周即将“开战”。在“青年非职单元”的参赛名单中,我看到了武汉“江湖戏班”戏剧工作室的作品。江湖戏班,上个月我才在乌镇偶遇过。

当时,是在乌镇灵水居大门前的小广场上,他们在演《归宗》,充满张力和活力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观看。后来我得知,他们那天,从上午11时半到17时,在乌镇连续演出了14场《归宗》。事实上,在乌镇戏剧节待足全程的江湖戏班,还演了《大海上》、《成语四则》、《瘾》等作品。

江湖戏班是武汉的一个民间戏剧组织,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并不固定,只是因为对戏剧的共同爱好走在了一起。

这样的青年很多。他们会在业余时间组织剧团,会奔向乌镇的古镇嘉年华做表演,也会跑到广州的大戏节参赛。若非热爱,断然不会如此痴迷。

年轻的戏剧人,需要“孵化”的平台,需要展示的平台,也需要不断上升拓展的通道。所幸,不少力量已经在此方面加大马力,无论是政府的,还是民间的。

孵化出来的,不一定都是优质产品,也可能是“坏蛋”、“怪胎”。即使是优质产品,在和市场对接时也会遭遇重重难题。前路漫漫,孵化是关键的第一步。孵化的意义在于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锻炼人才。这样的平台,只嫌少,不嫌多。

无论如何,戏剧青年的热情,不能被泯灭。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