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侠电影的主要阶段

时间:2008-06-22 14:04:46 来源:网络 点击:0

1.胡金铨电影
   以《侠女》、《大醉侠》为代表,代表着以中国传统叙事和美学为基础的现代武侠电影的兴起。

2.李小龙电影
  以《精武门》、《死亡塔》、《死亡游戏》、《唐山大兄》、《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一批电影为代表,以反西方的民族主义为主题,结合以李小龙式的个人武术风格,从而开创了武侠电影的明星模式。

3.花圈秀腿电影

以《四大门派》、《笑侠楚留香》等一批电影为代表,正式开始了武侠电影作为商业类型片拍摄潮,以武术套路的编排演练为核心,将其融入一个叙事复杂的通 俗情仇故事,强调叙事上的商业节奏,武打场面具有一种花拳绣腿式的表演观赏性。演员的武打水平的不足通过分镜头的蒙太奇剪接予以弥补,开始了分镜头武打蒙 太奇模式。

4.学院派武打电影

以《少林寺》、《武当》、《南拳王》等一批电影为代表,以反花拳绣腿电影为旗帜,开始流行不再使用"非专业的武术演员+分镜头蒙太奇"构成的武打场 面,开始启用武术学院、武术队的专业武术教师、以及各种全国武术比赛的获奖武术专业人士担任影片的主角,基本上不再采用蒙太奇剪接,采用长镜头拍摄整段的 武打片断。但武打场面更像是学院武术的套路表演。

5.新武侠电影(以钢丝绳和分镜头为主)

以《东邪西毒》、《新龙门客栈》、《鹿鼎记》、《笑傲江湖》等一批电影为代表,开始了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武侠电影的浪潮,使中国武侠电影达到了一个出神 入化的视觉境界。新武侠电影吸收了各阶段武侠电影的特点,可谓中国武侠电影的集大成的登峰造极阶段。新武侠电影吸收了胡金铨的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和视觉美 学特征,采用了李小龙时期的明星制和民族主义主题,重新使用了花拳绣腿时期武术的动作分镜头蒙太奇剪接,武打的基本动作吸收了学院派武打电影时期的专业视 觉风格。

这一时期最惊人的创造是使用了钢丝绳吊人技术,开创了侠客"飞行"的视觉语言,从而使武侠电影完全摆脱了"真实武打"或"仿真实武打"的视觉模式,使 武侠电影的视觉语言演变为一种风格化的神话语汇,武侠电影也真正进入"成人的童话"的时代。

武打的蒙太奇剪接和画面造型开始吸收MTV的视觉风格,武打套路的编排开始找到了一种将真实武术的特点和电影观赏性结合的设计模式,武打设计以袁和平、程小东、元奎、洪金宝四大武术班底为代表。

以金墉、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的香港新武侠小说作为一种高级的商业文学,为香港新武侠电影提供了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中的基本叙事类型、隐喻和象征,以及文 学的精神审美和人物剧情的编剧基础,并使一些新武侠电影代表作的内涵开始具有对中国社会文化传统劣根性的反省精神。

香港新武侠电影就此开始成为真正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中国商业电影。

6.侠文化(没有武打动作)
《双旗镇刀客》

7.数码武术电影

以《中华英雄》、《风云》为代表,试图在视觉风格上具有数字艺术的美学特征,超越新武侠电影中由分镜头剪接和钢丝绳技术决定的视觉影像。在视觉风格 上,该两部电影还借用了被改编的香港同名武侠漫画丛书的漫画风格。

8.李安电影

以《卧虎藏龙》为代表,使中国武侠电影真正获得了美国好莱坞的认同。李安的电影重新继承了胡金铨电影的美学理想,使视觉画面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诗意,同时,李安开始尝试在通俗文学故事的讲述中,使对话、画面氛围和音乐渗透出一种道家和儒家的哲学境界。

这表明武侠电影试图通过艺术电影的样式呈现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使武侠电影开始具有一种以商业电影为包装的后殖民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分子精神。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