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国近代音乐
(1840——1919)
第一节 概述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苦难深重。为了摆脱这种处境,人民展开了英勇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举世闻名的“太平天国”运动,给予了帝国主义和腐朽的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没落和崩溃,持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和发展,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随之产生。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由于他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显得十分软弱。虽然清王朝被推翻了,但他们却担负不起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历史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光明。

本世纪前后,欧美和日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传入中国,西洋近代音乐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我国。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为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出国留学,一部分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把欧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调填上新词在“新式学堂”中教唱,“学堂乐歌”在我国各地兴起。“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同时也为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乐的技术、体裁和形式,对于“新音乐”的发展具有启蒙意义。

中国近代社会空前黑暗,我国近代音乐艺术就是在这种黑暗的社会背景下,并在新、旧文化的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这一时期,传统的民间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注入了新因素;民歌中也出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歌曲和反映人民群众参加斗争的歌曲;明、清以来影响很大的戏曲曲种——“昆曲”,到清代末年由于脱离人民、脱离生活而逐渐衰落下去。北京政治形势的暂时安定和经济繁荣,给京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博采不少地方剧种之所长,发展成为居于全国首位的大剧种。

民间器乐在近代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流传于河北、山东、山西的吹奏乐在曲调上更为细致和丰富。东南沿海出现了许多新的乐种,如产生于广东一带的“广东音乐”和以上海为中心,广泛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丝竹乐”的盛行等。与此同时,全国各大中城市里有一批文人对古琴、琵琶、筝等传统的乐曲作了整理和创新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演奏曲目,并使不少传统曲目得以保存下来。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崭新历史阶段。

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