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MR.Lo

老北京的系列典故与传说

[复制链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21.苏州街和泉宗庙
  
  传说乾隆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有一天,来到苏州城外,和一个亲信太监,打扮成香客,到寺庙里去私访。他们来到一座尼姑庵,烧完了香,磕完了头,正在四下里张望的时候,忽见迎面走来一个尼姑,那容貌如花似玉,宛若碧宫仙子。乾隆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她,魂儿都飞了出来。同去的太监只得轻轻拉了下他的衣袖,他才“啊”了一声,象从梦中醒了过来。
  
  回到行宫后,乾隆立刻下了道圣旨,宣诏那尼姑进宫伴驾。伤脑筋的是:这个美人已削发为尼,公开选进宫去当嫔妃有违佛门清规。回到北京以后,乾隆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了个办法:在昆明湖的南边,清水河西侧的蓝靛厂为她修建了一座半为行宫、半为庙宇的“泉宗庙”。那庙宇雄伟壮观,仅石雕牌坊就有七座。又临近清水河,河岸上桃花争春,风景十分幽美。乾隆每当到西山一带游玩的时候,泉宗庙就成了他的行宫;那个漂亮的尼姑就成了他的宠妃,尽情地讨取他的高兴。
  
  有一年春天,乾隆到大觉寺降香归来,銮驾到泉宗庙,不见尼姑前来接驾。只见伴随尼姑的宫女跪奏道:“美人身体不爽,不便接驾,望乞恕罪。”乾隆一惊,赶忙步入后宫寝殿。只见尼姑半躺榻上,泪眼愁容。乾隆俯下身子问道:“卿家所得何病?”尼姑道:“启奏皇上,我乃苏州人士,离乡已有数载。我没有别的病,只是想回家乡看看。”乾隆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思乡病,卿家何不早说?好办,好办。半年之后,我同卿家一同去苏州。”尼姑一听,病立刻就好了许多。
  
  半年之后,一天,乾隆来到泉宗庙。尼姑跪接后,乾隆握着她的手:“卿家快点上辇,我这就与你同上苏州。”“真的?”尼姑半信半疑。“君无戏言,我能骗你?”于是,尼姑忙让宫女赶紧打扮,上了辇,和乾隆的御驾一道,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出了蓝靛厂。行了不到半个时辰,突然停了下来。宫女打开帘子,对尼姑道:“启禀美人,苏州已经到了。”尼姑心中疑惑:奇了!从北京到苏州数月的路程,怎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她探出头来往外一瞧,可不是苏州吗?你看:街中心,一条小河,流水潺潺,小船缓缓划过;街两旁是南货和苏州小吃;那来往的人和卖货的人,全是地地道道的苏州口音。一到这里,就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尼姑看了,心中大喜。
  
  原来,乾隆为了讨得尼姑的欢心,下了一道圣旨,在从蓝靛厂到南海淀的大路上修起了一条买卖街,从苏杭一带迁来了商贾、店铺,一时间把一个荒凉的地方变成了江南。从此以后,他就可以经常携带那尼姑来此欣赏苏杭风光,以解尼姑思乡之愁。这条街就叫苏州街。
  
  直到现在这里仍延用苏州街旧名,泉宗庙早拆了。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22.瓮 山
  
  北京有座颐和园,颐和园里的山叫万寿山,颐和园里的水叫昆明湖,这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也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名胜。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这些名字,都是清朝那些“皇帝”和皇帝的妈妈“皇太后”给起的。在当初,颐和园还没砌起来围墙、还没叫“皇上家”给独自霸占了的时候,这个万寿山是叫瓮山,这个昆明湖是叫大泊湖的。
  
  山根底下、湖的边上,住了好多好多的人家,有种水田的,有种旱田的,有打鱼的,不是现在这个有楼台殿阁的“御花园”样子。故事说的不是颐和园历史,故事说的不是颐和园有多少名胜,故事说的不是万寿山有多么高,故事说的不是昆明湖有多么深,故事说的是万寿山为什么以前叫瓮山。
  
  在好多年以前,有这么一个给地主老财扛活的老汉,姓王名字叫王老石,乡亲们因为他为人挺诚实,就顺口叫了他王老实。王老实住家在瓮山西北,扛活却在瓮山的东南,他每天走过青龙桥,顺着山的南边、湖的北边,就走向地主老财家去了。王老实打二十几岁上,就天天走这条路,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年又一年,一直走了三十多年,一直给地主老财扛了三十多年活。这一年,王老实整整六十岁了,他想:我扛了一辈子活,什么也没落下。钱呢?儿女呢?一个也没有;我打这山前,走了三十多年了,我给这山上留个遗念吧!王老实想准了:在他生日这天,在山坡上种一棵松树。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天,到了王老实的生日了,王老实高高兴兴地跟老婆子说:“咱们没儿、没女、没钱的穷人,给山坡上种上一棵万古长青的松树,也就算给乡亲们留下一点遗念,哈哈哈,也就算我王老实过了六十整生日了!”老婆子一撇嘴,哼了一声,说:“你这个穷欢乐,也有点小意思。”
  
  王老实扛起了铁锨,挟起来早就预备好了的小松树,大踏着脚步,走过了青龙桥,走到他常常歇脚的东南山坡下,他放下了小松树,净等挖坑种树了。王老实找了一块没有石头的山坡,拿起铁锨来,往下就挖,挖了一层土,又挖了一层土,挖下去也就有一尺多深吧,忽然□的一声,王老实想:坏了,挖到石头上了,这怎么种树呢?他又挖了几铁锨,他又仔细地瞧了瞧,原来是一小块石板,石板盖着一个瓷瓮,他打开石板一瞧,就发了愣了。王老实为什么发愣呢?原来,瓮里装的全是金银珠宝,他一样一样拿出来,摆了满满一地。
  
  王老实发愁了,他想:我要这么多金银珠宝,有什么用呢?还兴许为它惹了祸呢!王老实打定了主意:不要这一瓮金银珠宝!他一件一件的把这些金银珠宝,照旧给装进了瓮里,盖上石板,照旧给埋上了土,他在这埋瓮的东边,种上了那棵小松树,他笑着对松树说:“松儿,你快快长吧,长大了,好给乡亲们歇凉。”说完,王老实扛着铁锨回家了。王老实到家,就把怎么刨出一瓮金银珠宝,怎么又给照旧埋上的事,告诉了老婆子,老婆子说:“你埋的对,咱们要这些东西没用,咱们穷人,有了它准能招来大祸,你埋的对。”夫妻俩一笑,王老实就算过了六十岁生日了。
  
  王老实还是天天到地主老财家扛活,他走过瓮山前面,就给小松树浇点水,小松树长得碧绿碧绿的,王老实心里挺高兴,日子一多,他就把那一瓮金银珠宝的事忘了。有一天,中午歇晌的时候,地主老财戴着一顶凉帽,走到场院里,查看查看扛活的长工、短工们,偷懒没偷懒,老财瞧扛活的正坐在树底下扯闲话呢,他心里痛快:只要你们不睡觉,回头就误不了下地。老财搭讪着也走过来,跟扛活的闲扯。有一个短工瞧见老财的凉帽上有一颗珍珠,说:“掌柜的,你帽子上这颗珠子不小呀。”老财一撇嘴,说:“象这么大的珍珠,你们扛活的哪见过!七分为珠,八分为宝嘛。”大伙儿都说没见过,独单王老实噗哧一声笑了,说:“我见过。我瞧见的比这还大还多呢!”大伙儿问王老实在哪儿见过,王老实就把怎么种松树,怎么刨出一瓮金银珠宝,怎么又给照旧埋上的事,说了一遍。大伙儿有说王老实太傻的,有说王老实没福气的。老财在旁边眼珠转了好几转,咳嗽了一声,一绷脸说:“你们不要乱说!那是我们家埋的,‘镇山之宝’,现在,既然出现了,就不能再在那里埋着了,走,你们跟我刨去。”扛活的长工短工,明明知道老财说的是鬼话,可是不能不跟他去,老财嘛,老财有钱就有势力嘛!由王老实带路,扛活拿着铁锨、镢头、绳子、杠子,老财督队,就奔了瓮山了。到了瓮山,王老实指明了埋瓷瓮的地方,老财说:“你们一则要轻轻地挖,不要伤了我家的‘宝瓮’;二则挖出来放在平地上,我要亲手打开我家的‘镇山之宝’。”
  
  扛活的哪敢说什么,刨吧,刨了一尺多深,真瞧见一块小石板,老财乐了。再刨四外,真刨出一个三尺多高的大瓷瓮,抬到平地上再瞧:小口、大脖儿、小底儿、鬼脸青颜色的瓷瓮,真是好看,老财更乐了。老财跟大伙儿说:“你们瞧,这就是我家祖上埋的‘镇山之宝’。等我亲手打开,你们开开眼。”老财装做恭恭敬敬的样子,上前打开了石板,往里一瞧,黑忽忽的什么也没瞧见,他伸手往里一摸,软忽忽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刚撤出手来,就瞧打瓮口里嗖嗖蹿出几条大蛇来,把老财缠了个结实,瓮里又飞出好多蝎子、蜈蚣来,咬的咬,螫的螫,老财连声也没吭出来,就被咬死了。老财死了以后,怎么办呢?那还不是抬回去,“小老财”发丧“老老财”吗?老老财贪财贪死了,怪的上谁来?蛇、蝎子、蜈蚣呢?飞的飞、跑的跑了。
  
  王老实再走过瓮山前面的时候,小松树还是那么碧绿碧绿的,大瓷瓮还放在平地上,王老实叹了一口气,说:“留着你这空瓮,做‘镇山之宝’吧。”王老实把空瓮仍旧给埋在原来的坑里,就回家去了。打这儿起,这座山就叫了瓮山。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23.豫王府的院墙高三尺
  
  豫王府原在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民国初年,美国人出资买下豫王府,改建成协和医院。据传说在拆豫王府时挖出了金窖、银窖,光金银宝物的价值比美国人的出资和建院费用加在一起还要多。
  
  豫王府现在虽然看不见了,但北京的老辈人还常说起它。因为它建筑特别,一是它的府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前爪曲伸,趴在地上,神态懒洋洋的,称为懒狮;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三尺。为什么高三尺,这里头有个讲头。
  
  老豫王多铎为奠基清业曾立下汗马功劳,被太祖封为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
  
  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
  
  一次,乾隆又邀豫王下棋。豫王说:“这次不能白下,得论个输赢,比个高低。我要是输了,您抠掉我一颗门钉。”
  
  “那好。”乾隆皇帝说。
  
  “您要是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豫王提出条件。
  
  “好!”乾隆在兴头上答应得也挺痛快。
  
  条件讲好了,二人就摆开棋式,走马拨炮,攻防进退,拼力厮杀。乾隆胸有大略,着棋自如,攻防有序,长驱直入。豫王着法高明,后发制人,稳扎稳打。二人全神贯注,各费心机,你攻我防,你杀我拼,几步棋下去,乾隆就将死了豫王。 
  
  “这盘棋我输了,您抠我一颗门钉吧。”豫王说。
  
  第二局开局拼杀更烈。豫王改变战术,由守变攻,中局以立马车战胜乾隆。
  
  “您输了——给我加一份俸禄。”豫王提醒乾隆。
  
  “好。继续杀!”乾隆答应了。
  
  乾隆和豫王继续交战,二人相持不下,越战越激烈,只因棋逢对手,各有胜负,对奕十盘,杀了个五比五平。
  
  “我输给您五盘,您抠我五颗门钉。我赢您五盘,您给我加五份俸禄。”豫王要求兑现诺言。乾隆没辙,只好勉强答应。
  
  乾隆回宫后,越想越不是味儿。心想:我赢他五盘,只抠他五颗门钉;输给他五盘,给他加五份俸禄。这不是欺负人吗?于是乾隆下旨:豫王有欺君之罪。但因豫王是铁帽子王,不能加罪。乾隆皇帝为了出这口气,说:“不能加罪,我也得臊臊他。”他下旨让工部把豫王府的院墙加高,比别的王府高出三尺,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24.三青走到卢沟桥
  
  卢沟桥是金朝大定二十七年(公元一一八七年)开始修建,明昌三年(公元一一九二年)完工的。卢沟桥上石栏柱头的石狮,是明朝正统九年(公元一四四四年)重修卢沟桥的时候增加的。卢沟桥东边的肥城,正名“拱极城”,是明朝崇祯十三年(公元六@四○年)修建的。
  
  “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这又是刘伯温制造北京城的一个故事啦。北京人嘴里总是说:“刘伯温制造北京城”,我们就说是“刘伯温修建北京城”吧。刘伯温修建北京城,这又和大青、二青、三青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就又有了一段民间传说。  
  
  刘伯温和姚广孝,打赌画北京城图以后,姚广孝心窄气量小,一赌气当和尚去啦,咱们不提姚广孝吧。单说大军师刘伯温,他是个另有心思的人,只是一心一意地修建这个“八臂哪叱城”样子的北京城。刘伯温想:修八臂哪叱城,这是一定的了,可是这苦海幽州的孽龙,究竟降得服降不服呢?这叫这位能掐会算的大军师为难啦。刘伯温盘算了一天又一天,后来知道了房山县上方山上,有三块得道一万年、五千年、一千年的大青石,专能降龙伏虎。
  
  刘伯温自己一个人想:如果把这三块“神石”弄一块来,一定能降服得了孽龙。他又想:这三块神石,如果把那得道一万年的“大青石”弄来,这苦海幽州的孽龙,就永远不会捣乱了,永远不会翻身啦。刘伯温又想:这么重的石头,又有这么大的“道行”,怎么弄到北京城来呢?这得想法子,得用软、硬两样方法才行。不说刘伯温想什么法子,单说上方山上的大青、二青和三青,弟兄三个在刘伯温想主意的时候,就知道刘伯温的计谋啦,大青说:“反正我不去,我在山里多么自在!”二青说:“我也不去,歪鼻子刘伯温支使不动我,我也不听他支使!”三青说:“谁愿意去呀?就怕歪鼻子弄什么厉害的手段哪!”大青愤愤地说:“歪鼻子来了再说!”
  
  再说刘伯温盘算好了要搬这三块神石以后,就打点了两套主意,一套是预备了香花神礼,带上随从,去用“礼聘”的样子,请神石下山;另一套,是袖子里的计谋,他早搬来了许多“天”兵、“天”将,藏在袖子缝里,为的是吓吓大青、二青、三青,让他们乖乖地下山。刘伯温打好这个主意,布置了一下,就带着一批随从,浩浩荡荡的去到上方山“请”神石,他们离开了北京城,直往西南,过了卢沟渡口,就直奔上方山啦。
  
  刘伯温这位大军师,到了上方山的山根底下,把平常的大军师威风收起来啦,老老实实地来到了三块神石的前面,摆好了香花神礼,恭恭敬敬地说:“三位神石在上,我刘伯温奉了皇帝的旨意,来请三位神石,驾临北京,少不得皇帝要封你们镇国大将军哩!”大青稳稳地躺在那里,一动也没动,二青、三青看了一眼大青,想:大哥既然没动弹,我们弟兄也就不用动弹啦。刘伯温一看,香花、神礼都送给你们啦,你们一动也不动,这真太叫人难看啦,叫你看看大军师爷的厉害!
  
  刘伯温低低地对袖缝里的“天”将说:“有劳诸位,把这三块混账石头,给赶到北京城去,皇帝一定要加封你们!”“天”兵、“天”将应了一声,就飞出了刘伯温的袖子缝,摆刀、枪、剑、戟,上前围住了三块神石,喝令三块神石,快快进北京!大青仍然一动不动;二青被这些“天”兵、“天”将威吓得不能不动弹一下,它摇了一摇;三青是抵抗不了刘伯温请来的这些助威的,只好分别两位哥哥,随刘伯温下山去吧。
  
  刘伯温知道自己也搬不动大青、二青的,有了三青,也就可以交了“皇差”啦,就带着随从,赶着三青,下了上方山,直奔北京去啦。
  
  不提刘伯温赶着三青奔北京,单说刘伯温过卢沟渡口的时候,卢沟渡口的龙王,早接到苦海幽州龙王的儿子龙公的信啦,他们商量怎样拦阻三青进北京,他们商量妥了一条计策:在卢沟渡口上,修一座“蝎子城”,等刘伯温赶着三青过来的时候,就让蝎子把三青螫在这里,使它不能进北京。他们商量好啦,就先修蝎子尾巴——卢沟桥,一夜的功夫,卢沟桥修成了;他们再修蝎子身子,这就是在卢沟桥东面的“肥城”,肥城东门外的两口井,是蝎子的眼睛,再东边一点,南北有两座小土山,是蝎子的两只大前爪。
  
  蝎子城修成了,刘伯温赶着三青也到啦,他的随从报告他:“回禀大军师爷,卢沟渡口,咱们来的时候,还没有桥,现在不但有了长长的石头桥,桥东边还有一座城,请军师爷查看查看!”刘伯温听了这话,心里暗暗地吃了一惊,赶紧催马过桥查看,看出了这是蝎子城,这是对三青进京有妨碍的,可是没法子,走吧,刘伯温装出镇静的样子,说:“没什么,咱们过咱们的桥。”他又驱赶着三青往前走,三青刚走到桥西边,就一动也不敢动啦,刘伯温一方面暗地里叫“天”兵、“天”将催三青走路,一方面说:“三将军快点走吧,过了河就快到北京城啦!快受皇封啦!”
  
  三青没法子,只得哧溜哧溜地往前挪,好容易蹭过了卢沟桥。过了卢沟桥,刘伯温想:不要穿城,不要走蝎子脊背,那是危险的!他就驱赶着三青,绕走城南,刘伯温以为躲开了蝎子身子,三青就不至于被螫死了,没想到蝎子尾巴斜着甩过来,一钩子就把三青螫得永远不能动弹啦。刘伯温看了,叹了一口气:“□!北京城虽然不见得闹什么水灾,这卢沟渡口的两岸,可怕保不住啦!”他也就只好重新打算治孽龙的法子吧。
  
  肥城南面,从打有了一块青石头以后,老百姓就传说了这么一个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的故事。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25.上方寺和下方寺
  
  距现在北京西山农场场部四五里远的地方,有一条山沟叫鳄鱼沟,鳄鱼沟的山上山下都有古庙的残址,并有一座石塔。原来,这山上的古寺叫上方寺,寺内住的都是和尚;山下的古寺叫下方寺,寺里住的都是尼姑。几十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轰动京师的事儿,两座庙也随着倒塌了。
  
  在教规森严的佛门里,男女谈情说爱是不允许的。为了隔断僧、尼间的往来,两个庙的长老让人在两寺之间修筑一道高墙,所以这两寺是诵经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但是,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一段石墙怎能隔断呢?上方寺位于山顶,滴水贵如油,僧衣僧帽根本无法洗刷,下方寺都是尼姑,砍柴伐树也需要年轻力壮的人。这样,两寺就相互换工。为了不让这僧人尼姑见面,又能取衣送柴,两寺长老在半山腰开了一块巨石,名为“搁衣庵”。和尚送来干柴,取走干衣,送衣和取柴都有规定时间,决不许僧尼碰面。
  
  谁知,事情并不像老和尚、老尼姑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天,送衣服的小尼姑妙贞可巧碰上了送柴来的小和尚宏安,他们两人都是贫穷人家的孩子,而且是一个村子的人。小和尚宏安从小父母双亡,靠着叔父供养长大的,前两年叔父又一病不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到上方寺受戒出家。小尼姑妙贞,紧挨着宏安的家住,是父母膝下仅有的一个女儿,家境虽然不错,只因她从小有病,父母为了她长寿,才让她到下方寺落发为尼。他们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想不到几年后两人在深山古寺相遇了,真是悲喜交集。宏安看看妙贞,比小时候出落得越发漂亮了,青衣青帽掩盖不住青春的秀美。妙贞看看宏安,几年不见完全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二人在搁衣后没敢过多细谈,约好了第二天送衣送柴时再见。
  
  自那以后,他们两人故意记错了送衣送柴的时间,谁要是没来,等上半天也要等,用这个方法偷偷地在搁衣庵相会。宏安每天来时都要给妙贞带来几个山上的大苹果,装上两袋山里红;而妙贞也给宏安带来灯下缝制的布袜、汗巾。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宏安和妙贞相爱的事,可巧被一个砍柴的樵哥看见了,立刻传遍了山上山下。这下上方寺的主持僧和下方寺的老尼姑可吃不住了,因为这两个寺的开销全靠附近乡绅富户施舍金银,一旦传出有损佛门法规的丑事,等于夺了他们的饭碗,所以在四月初八这一天,召来了四十八村的乡绅、老财。在会上,老和尚和老尼姑都赌咒发誓说:“决无此事。”为了消除乡绅们的怀疑,还扬言假如真有伤风败俗的事情发生,上方寺宁愿让水俺了,下方寺愿意让火烧了。他们这样说,一是迫于形势,二是想上方寺位于山顶,根本不可能遭水淹,下方寺位于山下临近山泉,根本不可能被火烧掉。
  
  这一年六月的一天,早晨天空中还没一丝云彩,天蓝得像绸缎,不料正午刚过,一声闷雷带来了倾盆大雨,一会儿工夫,山洪就把上方寺冲走了。这倒不是为了应验老和尚的誓言,而是因为山洪夺路,来势过急。而下方寺的一棵古松,可巧被劈雷击中起火,这火蔓延到了整个庙宇,烧了个片瓦无存。
  
  从此,上方寺和下方寺就只剩下一堆断壁残垣。那相爱着的宏安和妙贞,事后传说他们离开了佛门,回到故乡结了婚,成了家。每当人们说起上方寺和下方寺的故事,他们俩部含笑不语。他们一定是在感谢那场洪水和霹雷吧!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26.什刹海
  
  什刹海是北京四海的一个,它是从古来就有的天然湖泊。
  
  什刹海在北京鼓楼的西南方,宽阔的水面,四面种着高大的柳树、槐树、杨树,风景好极啦。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解放后,咱们政府又把什刹海彻底挖了一下子,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把古老的什刹海打扮得更美丽啦。什刹海的刹字,在北京人嘴里念快了,就跟“季”、“价”、“窖”差不多了,因为这个,就有了活财神沈万三(原来北京西便门外有一座“白云观”,庙观里的“财神殿”,据道士说:财神老爷就是北京的“活财神沈万三”。
  
  另外传说:沈是元朝末年苏州人,名叫沈富,号叫仲荣。因为他在弟兄里行三,所以人都叫他沈万三。沈万三很有钱,是当年江南第一个有钱的人,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打算扩建南京城墙,又没有那么多钱,沈万三抢头替皇帝修了三座城门,皇帝朱元璋心里很嫉妒这个有钱的沈万三,后来,抓个差错,就把沈万三杀了。这是南京的故事。沈万三没到过北京,可是北京却流传了沈万三的故事。)挖十窖银子的民间传说。
  
  提起沈万三来,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他的,他是“活财神”。活财神应该是很有钱的了,可是他手里一个钱也没有,穷得连衣服都穿不整齐,那么,他怎么会叫活财神呢?他呀,他能知道地下哪里埋着金子,哪里埋着银子。那么,他怎么不挖点金子、挖点银子,换换衣裳呢?不行,沈万三平常说不出来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要想跟沈万三要金子、银子,得狠狠地打他,把他打急啦,他胡乱一指哪里,挖吧,准有银子,也许是金子,并且,打得越厉害,从他指的地方挖出的金银就越多,这么,人都叫他“活财神”。
  
  可是,谁肯打他呢!他家里的人,不忍的打他,一般老百姓呢?又没有平白无事打人的道理。这样,沈万三跟那些不肯打他的人,就都穷得吃不饱饭,穿不整齐衣裳啦。这一天,皇帝要修建北京城了,皇帝又不愿意把他库里的钱拿出来,就跟大臣们商量“就地取材”的办法,大臣们说:“这一片苦海幽州,哪能弄出这么多钱呢!”皇帝说:“没法子也得想法子!”后来,有人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帝,皇帝高兴了,吩咐马上把沈万三给抓来。
  
  官兵奉了皇帝的“圣旨”,飞快地跑到沈万三家门口,等到了沈家门前,官儿也笑啦,兵也笑啦,原来是一个很破旧的小门,一个兵乐着说:“活财神就住这么个小门儿呀!”官儿说:“甭管他门儿的大小,只要把沈万三抓到了,咱们就交差啦。”一个兵上前敲了几下门,就见从里边出来一个老头儿,身量不很高,穿着一身破裤褂,他问:“你们这些人找谁呀?”“找沈万三。”老头儿说:“我就叫沈万三。找我有什么事呀?”官儿说:“皇帝叫我们找你,你跟着我们走吧。”沈万三知道不去是不行的,就跟着这些官兵见皇帝去啦。
  
  皇帝正在殿上等着沈万三呢,官儿上来回禀皇帝说:“奉旨抓到沈万三,现在殿外等候。”“把他带上来。”沈万三上殿见了皇帝,皇帝一瞧沈万三,心里就犯了嘀咕:就是这么个穷老头子呀?他会是活财神?靠不住吧!“有错拿的没错放的”,这是老规矩,问问他吧:“你叫沈万三吗?”“我叫沈万三。”“你知道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吗?”沈万三说:“我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皇帝急啦:“你不知道哪里有金银,你为什么叫活财神?”沈万三说:“那是旁人那么叫我的,我不是活财神。”皇帝发了火,一拍桌子,说:“你这是妖言惑众,你是妖人呀!”皇帝吩咐武士说:“把这个妖人拉下去,给我狠狠地打!”武士把沈万三拉到殿下,推翻了就打,沈万三刚一挨打的时候,嘴里还嚷:“我不是妖人呀!别打啦!”武士说:“只要你说出来哪里埋着金银,就不打你啦。”沈万三喊着说:“我不知道哪里有金银呀!”“不知道就打。”唰!唰!唰!直打得沈万三肉都翻花啦,血都流出来啦,这时候,沈万三喊了一句:“别打啦,我知道哪儿有银子。”武士住了手,回禀了皇帝,皇帝说:“带他挖去,挖不出银子来,再打!”沈万三带着官兵,走到一块空地上,往下一指,说:“你们就在这里挖吧。”果然,挖出来十窖银子来,说故事的人,说的真详细,说这十窖银子,一窖是四十八万两,总共四百八十万两。北京城修起来啦,这埋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啦,大坑后来有了水,就叫了“十窖海”。
  
  北京城修起来以后,皇帝还是贪心不足,他想得到更多的金子,更多的银子,就又把活财神沈万三抓来啦。这回,皇帝更凶恶啦,见着沈万三,马上一瞪眼,大声向武士们说:“给我加劲打这个妖人,非打出他九缸金子,十八窖银子来不可!”沈万三又被打了个死去活来,打得他真急啦,就又带着一帮官兵,出了安定门,往西北走了不太远,又是一片大空地,沈万三说:“这里有九缸金子,十八窖银子,可是得有开窖的钥匙,钥匙是什么呢?是马兰花,你们找吧。”
  
  这帮官兵一想:野外空地上,还能没有马兰花吗?官儿下了一个令:“赶快找马兰花!”说也奇怪,这么大片空地上,连一根马兰花的苗儿也没有。这时候,官儿也火儿啦,大声地喝斥沈万三说:“你这打不死的妖人,你知道这儿没有马兰花,却偏说马兰花是开九缸十八窖的钥匙,你不想活啦!走!咱们见皇帝去!”官兵把沈万三又带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知道了这回事,更气恼啦,只吼了一句:“把这个贼妖徒,给我往死里打!”武士们看着皇帝的脸色,紧一阵慢一阵地打那沈万三,他们盼着沈万三说出九缸十八窖的另外的钥匙来,好让他们的皇帝高兴。没想到,沈万三岁数大啦,挨了一回又一回的打,实在受不了啦,只听得一声咯儿喽!沈万三两眼一翻,两腿一伸,活财神就变成死财神啦。九缸十八窖的钥匙,到底没找着。后来,这块地方做了给皇帝练兵的教军场,也没找着这把钥匙。现在,这块地方盖了大楼,也没找着这把钥匙。可是,直到今天,人们还说着教场没有马兰花,没有马兰花就开不了九缸十八窖哩!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27.望京楼的传说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
  
  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
  
  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
  
  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28.锔白塔
  
  北京内城有九个门,谁都知道西面两个城门,南边的那个门叫“阜成门”,可是老北京人总叫它“平则门”,平则门原来是五百多年前元朝的老名字,为什么今天口语里还叫它的旧名字呢?这就是因为有这么一段“平则门里锔大家伙”的民间传说的缘故。
  
  好几百年啦,谁都知道平则门里有这么一座白塔寺(庙的正名叫妙应寺),白塔寺里有这么一座上头大底下小的白塔(白塔寺的白塔是辽寿隆三年(公元一零九六年)修建的,元朝叫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公元一四五七年)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妙应寺”。经过几次重修,最后一次是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一七七六年)重修的。),它和北海的小白塔形式一样。这座白塔,不知道在哪一年,谁也说不上来的那一年,塔肚子上忽然裂了很大的缝子,这个古老的白塔,眼看是有崩裂塌倒的危险啦。管塔的人,赶忙禀报了地面官,地面官赶忙禀报了他的长官,地方官的长官赶忙奏明了皇帝,皇帝一接到这个奏章,立刻慌啦,说:“这还得了!白塔可得要赶紧修好了,白塔是国都西面的‘镇物’,镇物坏啦,就破了国都的‘风水’,破了国都的风水,国家的气数就完啦,那还了得?”不提皇帝老儿怎么想法子收拾白塔,单说白塔寺附近住的人家,看见白塔裂了缝子,都说:“这个大家伙一旦倒下来,那要砸坏了多少人家的房屋啊!”大家都发愁了,愁得都吃不下饭去啦,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个好法子来,只好看着白塔干着急罢了。
  
  就在这个时候,白塔寺前面,有个卖斤饼斤面的切面铺(说故事的人,说的有鼻子有眼睛的,还知道这个切面铺的字号叫“胜友轩”呢),常常有个锔补缸的老头儿,到这儿吃大碗面来,他总是不言不语的,吃完了饭,给了钱就走,也不说长,也不道短,也不和别人闲扯。有时候,有那爱说话儿的人,就问:“老头儿,您会锔什么呀?”“锔大家伙。”有的人就问:“老头儿,您管锔酒盅儿吗?”“不管锔酒盅儿,锔大家伙。”又有那更爱说话的人,问老头儿:“您锔的是什么大家伙呀?”“什么大锔什么。”大家都爱这么问他,因为爱听他说:“锔大家伙。”天天问,天天说,天天大家听了一笑,“锔大家伙”的老头儿,就没人不知道啦。白塔这个大家伙裂了缝子啦,大家都发愁啦,谁也没心肠再问老头儿会锔什么啦,老头儿还是不言不语的低着头吃大碗面。这天,大家正在这家切面铺里议论着白塔裂缝子,有人说:“白塔裂缝子,这得要拆了重修啊!”有人说:“别胡说啦,拆了重修,那得多大工程啊!还不如把它锔上算啦。”有人说:“这么大的家伙,怎么锔的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笑着。这时候,锔补缸的老头儿,掀帘子进来了:“喂,伙计,煮一斤宽条儿面。”大家瞧见他进来啦,有的就乐着说:“老头儿,您会锔什么来着?”“锔大家伙。”“白塔这家伙不小呀,您会锔吗?”“会锔。”大家哗的一声就哄堂大笑起来啦。有的人忍着笑说:“您真要能够把白塔给锔上的话,由我领头,左近的街坊邻居,一定请您喝一盅儿。”大家都笑着说:“对,对,喝酒是一定的。”说完话就散了。第二天——也有的说是过了几天,白塔上真有七道光华灿烂的铁箍,这个老头儿,可是从此就看不见他啦。后来,大家都说:“这一定是这个锔大家伙的老头儿给打的箍。”又有人说啦:“这位老头儿,一定是鲁班爷。”
  
  现在,妙应寺的白塔,还纹丝不动的在那里立着,光华灿烂的铁箍是没有的,塔肚子上却有几条凸起的道道,人们一看见这几条道道,就想起这个锔白塔的故事来。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5

回帖

213

积分

知府

积分
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9.铁影壁
  
  北海的北岸,五龙亭的东北上,有一座样子很特别的影壁:看颜色是深赭色,看样子是那么象铁铸的一样,人们都管它叫铁影壁。实在不是铁铸的,是一种火山岩浆凝成的矿石,只是从外表看,象铁的罢了。这座北海的铁影壁,原来是不在北海公园的,是一九四六年从德胜门里果子市大街挪来的。铁影壁原来也不在德胜门里的,五百多年以前,它是在德胜门外头一座庙前面的,为什么挪到果子市来了呢?这里就有了一段民间传说了。
  
  这又是一段龙的故事了。在北京民间传说里面的龙,都是可怕的,都是想毒害北京人的,可是铁影壁故事里的龙,却是好心的龙。可怕的龙的故事,我们记下来不少了,我们再说说这好心的龙吧。
  
  很早很早以前了,苦海幽州有这么两条龙,他们是夫妻两个,他们没有毒害北京城的心思,他们在北京建筑城墙以后,就变做了一个老头儿,一个老婆儿,躲在一个地方,过起安闲的日子来了。他们看北京建筑了城墙以后,别的没什么异样的,就是西北风刮得太厉害,一刮风就是三四天不停,还是刮一回风,就给北京城添了几寸厚的土,老头儿发愁了,老婆儿也发愁了,都说:“要这么刮下风去,北京城还不叫土给埋上了?”老婆儿说:“我想这里一定有毛病。”老头儿说:“我也这么想,可是,毛病在哪儿呢?我想不出来。”夫妻俩愁急了好多日子,也没一点办法。再说那风呢?那风刮得也真够厉害的。有一天,一个老头儿,骑着一个长耳朵大灰驴,正走到前门桥头上,忽然唿的一下子,打西北刮来一阵大风,登时驴就飞上天去了,吓得驴耳朵也直起来了,吓得骑驴的老头儿也闭上眼睛了,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驴也落到地上了,骑驴的老头儿睁开眼睛再看,呀,到了崇文门外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里地!又有这么一天,西山“皇姑寺”里的一个小和尚,正在庙前山坡上玩耍呢,唿的一阵大风,把小和尚吹上天去了,小和尚吓得抱住了脑袋、闭上了眼睛,心里突突地乱跳,他想:这下子一定要摔死!可是,不大一会儿,风不刮了,小和尚两脚落地了,睁开眼睛再看,嗬,到了北京城里头了,在天空里飞了三四十里地!
  
  这风刮得真奇怪。那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听了这些:在半天空里飞驴、飞人的怪事,夫妻俩就更着急了。这天,老头儿说:“咱们出去遛达遛达,瞧瞧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婆儿说:“我也这么想,坐在家里,是找不出刮风的毛病的。”夫妻俩出了家门,往哪里去呢?风不是打西北上刮来的吗?夫妻俩就往西北走下去了。走了一处又一处,瞧见的都是卖东西的,买东西的,挑东西的,扛东西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穿的也是平常衣裳,说的也是平常话语,做的也是平常事体,没有什么扎眼的奇怪人、奇怪事。走吧,夫妻俩还往西北走,不知不觉,走到了西北城角,老婆儿埋怨老头儿,说:“都是你这没算计的人,顺着脚往下走,走到城角了,什么也没瞧见,还不如出城瞧瞧去呢!”老头儿笑了。说:“你别着急啊,咱们往东一拐,不就出北门了吗?”夫妻俩顺着城角往东一拐,就瞧见了一宗怪事。听故事的人,听到这里,一定急急地要问:“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快说说,我们听。”可是,说故事的人,说到这里,总要岔出一笔去,说:“这个城,可是元朝的旧城啊,现在叫土城。从西北城角往东一拐的那个北门,元朝叫健德门。”
  
  说故事的人,接着往下说了:老头儿、老婆儿瞧见什么怪事了呢?他们瞧见城墙根底下,坐着两个人:一个是五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个是十五六岁的小娃子,两个人都穿着土黄色衣裳,头上脸上和衣裳上,都挂了一层尘土,真是难看极了。再瞧他们手里呢?一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条土黄色口袋,老婆婆正往口袋装沙土,小娃娃正往口袋里装棉花,嘴里还说着话。离着远,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只听见这么一句:“埋不上他这个北京城才怪呢!”龙变的老头儿瞧了老婆儿一眼,老婆儿点了点头,夫妻俩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老婆婆一定是刮风的风婆,那小娃娃一定是布云的云童,他们在这里商议怎么土埋北京城呢!风婆、云童这时候恰巧一抬头,瞧见有人来了,立刻站起来。风婆说:“孙儿呀,咱们回家吧,免得你妈妈挂心。”龙变的老头儿,知道这是风婆和云童想逃走,赶紧一个箭步,跳在风婆前面,这时候,龙变的老婆儿也跟上来了,拦住了云童。
  
  老头儿用手一指风婆,大声地喝叱着说:“你们要干什么吧?北京城里住着这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要土埋北京城?”风婆嘿嘿冷笑了一声,说:“你这老头子,也敢问我们大事?许他们建筑北京城,挡住我们的风路,就许我们埋他的北京城!”老头儿哈哈大笑了一阵,说:“就凭你这老婆子,也敢造这么大孽,趁早儿留下你那盛土的破口袋。”说着,又一指云童:“你那盛烂棉花的口袋,也得给我留下,小孩子不学好!”还没等风婆说话,云童早急了,他一面把口袋往外一倒,骨都都往外冒黑云,一面喊:“婆婆您还不放风,放土!”龙变的老头儿、老婆儿,同时张嘴一吸,滋溜溜一朵朵黑云,立刻都吸到老头儿、老婆儿肚子里去了。
  
  这都是同时的事,正当黑云被吸尽了的时候,风婆的沙土,也滚滚的飞过来了,正好呛了老头儿、老婆儿的鼻子,啊涕!老头儿打了一个喷嚏,啊涕!老婆儿也打了一个喷嚏。这两个喷嚏,打得真好,正好打出四股清水来,直奔了风婆和云童,风婆说声不好,拉上云童,飞身就上了天空,老头儿、老婆儿随着变了两条大龙,往北追赶风婆、云童去了。打这儿起,北京城风少了,沙土也少了,人们都说是龙公、龙婆把风婆婆和布云童儿追跑了。人们说,风婆婆和布云童儿怕龙公、龙婆,咱们铸一个铁影壁,两面都各自铸一条龙(铁影壁上的花纹,原形是麒麟,可是说铁影壁故事的人,却把它说成是龙。原来是,从麒麟的鳞甲,联想到龙,从龙身上,联想到龙的故事。这和“断虹桥石猴”,原形是石狮,都是一个类型的民间口头创造。),风婆婆和布云童儿,就不敢来了,打这儿起,就有了一座好看的铁影壁。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年,北面的城墙拆了,城墙往南挪了,原来北京城的北面又成了旷野荒郊,北京城里又多了风、多了沙土,住在北京城里的人,又愁急起来,只是想不出道理。有那懂得事多,知道事广的老大爷说:“这准是铁影壁离城远了,龙公、龙婆管不了风婆婆和布云童儿了,咱们得想法子。”有那知道铁影壁故事的人,都说老大爷说得对,可是怎么办呢?大家想法子吧。这时候,出来聪明人了,这位聪明人说:“大伙儿别着急,我有主意!”他是什么好主意呢?就是把铁影壁搬到城里面来。
  
  大伙儿听这位聪明人的主意真“聪明”,就把铁影壁搬到德胜门里果子市,一座庙前头,后来这条街巷,也叫了铁影壁胡同(这座庙叫“护国德胜庵”。)。说故事的人说:故事说到这里完了,可是你们听故事的人,如果问铁影壁搬到城里以后,到底挡住风了吗?挡住沙土了吗?说故事的人,一定说:没挡住
我就是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606

回帖

773

积分

知府

积分
773
发表于 2006-11-27 12: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一篇,慢慢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雅唐艺术网

GMT+8, 2024-5-22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