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民间剪纸
滦南县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渤海湾的腹地,历史上隶属滦州管辖,现属唐山市。古老的滦河经滦南婉蜒入海,冲积出一片沃土。承山川大地之灵性,世代滦河儿女创造了悠久的文明和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令人称奇的现象是,明清以后,滦南一县之地,竞相继产生了皮影、大鼓、评剧三种民间曲艺、戏剧艺术的剧种和集大成的艺术家,这三种民间艺术和民间剪纸并称为“滦南文艺四枝花”。
做为滦河流域的滦南民间剪纸,在我国北方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地位和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滦南剪纸是多民族文化艺术交融的结晶。滦南北依燕山,南临渤海,“燕南渤北”这
一长廊地带恰如一条扁担,一头担着华北,一头负着东北。据(滦县志序)载:“县居京东,是东出山海关要路,素称形胜,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滦南地处华北与东北衔接的咽喉要冲,加上北方多年战争频仍,所以自古以来此地人口流动性很大,并且是多民族交融。周时的山戎,三国时的乌桓,十六国时期的鲜卑,辽、金时代的契丹、女真族以及元、清两个朝代的蒙古族、满族都先后活跃在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也得以在此地交流、融汇和发展。剪纸艺术也当然地烙上了各民族交融的鲜明印痕。如乐刘氏剪的花盆雕纹能找到较典型的满回文字图形,也能找到和出土的辽代四喜花瓶上相吻合的非常生动的三撇花饰。再如生命树下的动物,大多是各不同民族的图腾崇拜,滦南剪纸里已发现的有象、猴、驴、羊、牛、免、猪等7种动物,留下了民族交汇的痕迹。
2、滦南剪纸是北方剪纸“西纸东渐”艺术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北方剪纸的源头,在黄河中游的陇东地区,后随移民东传与滦河流域文化交融创造,再传入东北,这个过程叫作“西纸东渐”。据滦南县1981年地名普查统计,全县594个自然村,建于明代的占89%,也就是说,滦南县约有90%左右的居民来自外地。这些移民除少部分来自浙江、安徽、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外,绝大部分是明洪武四年(公元1341年)从山西山后陆州(蒲州、解州、绛州、霍州、隰州、吉州)迁来的居民。据专家考证,这些来自晋中、晋南一带的居民是黄帝氏族中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方向迁移一支的后裔。山西大量的移民迁居滦南,带来了黄河中游的高原风情,也带来了中华民族最早期的灿烂文化,古朴的西部剪纸也在滦南大地扎根,结果。贺林安剪的龟、蛇;王慕珍剪的龙、鱼(古时龙蛇不分);高尚仁剪的龟、鹤、兔;何振起剪的汉罐;田景惠剪的葫芦套方正(蛇盘九颗蛋的演变),变形的(抓髻娃娃)以及正月二十五填仓节用的仓官爷(蛇盘盘)等等,这些都是以黄帝族为主的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图腾祟拜(龟、蛇、鱼、蛙、免、蟾、晰蜴、蛇盘九颗蛋、抓髻娃娃)的遗存。滦南民间常说的“蛇盘免,必定富”就明显带有晋南、晋中早期图腾祟拜的色彩。
同样是为了生活,山西人大量迁入滦南,而滦南则世世代代不断有以商贾为主的人群去闯关东。据《滦县志》载:“滦人习贾在本地者十之二三,赴关者十之六七,沈阳、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地皆至焉。”与东北三省之间的商业流通必然地伴随着文化流通。而且东北三省特殊的地形像一个开口朝渤海的马蹄形磁铁,东、西、北三面环山,南朝渤海,这种特殊的地理结构,决定山海关成了中原文化进入东北的唯一通道,而昌(黎)、滦(县)、乐(亭)则紧紧地把着关里的大门,所以这一带的文艺如评剧、大鼓、皮影都相继出关,成为东北文艺的当家品种,滦南剪纸也无例外地传入东北,受到东北人民的喜爱。直到解放初期,滦南剪纸艺人乐刘氏到本溪市探亲,当地好多人向她索求作品,本溪市电台还对其进行了报道。
3、滦南剪纸与冀东文艺“三枝花”血脉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皮影、评剧、大鼓被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又因为滦南县涎育了成兆才、张绳武、靳文然这“三枝花”的艺术泰斗,所以冀东文艺“三枝花”又称为滦南文艺“三枝花”。与这“三枝花”血脉交融,相辅相成,便成了滦南剪纸一大特色。
我国境内有两大皮影戏流派,一个是陕西的华县,一个是河北的滦州(滦南隶属滦州),皮影戏的发展与剪纸的发展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最初,人们把剪出的簸箕垂直粘在抓髻娃娃的双手上,然后一起贴在窗户上,天黑后,人们拿油灯在抓髻娃娃旁边上下晃动,很像抓髻娃娃在簸簸箕,这就是影子戏的前身。而影戏之后生大鼓,大鼓之后生评剧,可见民间剪纸是滦南文艺“三枝花”的根脉,也就是说,剪纸孕育和启示了“三枝花”艺术的产生,“三枝花”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又反哺、滋润了民间财纸这枝奇葩。这就突破了北方其它地区剪纸题材多取古代崇拜、手法趋于粗拙、写实的局限。具体讲:一、剪纸题材多写“三枝花“的生活或艺术片断。如:贺林安的《仕女图》,仕女容貌是直鼻子,是皮影人的变形;周丹的《花为媒》取材于评戏传统剧目;张廷善的《看皮影》、《成兆才纪念馆》则是滦南人眷恋这些传统戏剧的真实写照。二、剪纸充满了大胆、新奇的艺术夸张。如:乐刘氏的《鱼虾戏莲》,莲根须是虾的造型,花蕊变成蝴蝶,植物拟人化,亦真亦幻,难辨难分,又有统一的美感;周丹的《夜景》,人如鸟宿,鸟似人形,极其浪漫化。三、剪纸注意到动感和韵律,吸取了“三枝花”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如周丹的《秧歌舞》、贺林安的《庆丰收》声乐齐奏,依稀可闻;周丹的《猴吸烟》连火苗的跳跃都仿佛可见。
4、滦南剪纸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成为与时代发展同步合拍的文化乐章。以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流域传统民俗剪纸为代表的我国北方民间剪纸,大多表现远古人类童稚的观念、信仰和民俗,被专家称为“一个数干年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历史的遗存”,“是历史的话化石”。滦南民间剪纸则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反映不断变迁的人民生活,使民间剪纸明显带有与时代发展同步合拍的色彩。剪纸内容有远古的龟、蛇等图腾;有反映封建时代的碑林塔寺,意识形态方面的祈祷祝愿.如多子多福,封侯拜相等;有反映解放后新中国新生活的《学雷锋》;近年的《文化户讲故事》、《对奕》、《打乒乓球》等文体活动;当前农村的《奔向小康》等,连成了一条历史风景线,折射了时代的脚步。
5、滦南民间剪纸是参与流通的商品,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滦南民间剪纸有一大部
分参与市场流通,既直接卖“纸样”,又用其装饰民用器物,与器物一起出售。这些器物大体有三类:一是嫁妆喜箱;二是女红,有炕围子、枕顶、兜肚、手帕、小孩袜头子、鞋、门帘等;三是烟笸箩、针线笸箩、茶闷子套等。
值得一提的是,滦南剪纸于市场流通的过程,促使它拓展题材,丰富内容,客观上促使它突破了闺阁题材,而更加面对生活取材,更趋适合市场销路。流通过程也是对于民间艺术优胜劣汰和提高艺术质量的过程。市场的挑选.实质是人民群众对作品的美学批评,修正,它也催化促,成了有滦南区域持点的剪纸风格,形成丁相对成熟定型的滦南剪纸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