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基金时代即将到来?
艺术基金需要“阳光资本”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察,沈其斌认为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还处于萌芽状态,待其发展为一个真正良性的“基金时代”,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来培育。
“国内目前的艺术基金,大部分还处于不规范的状态,基本上是在靠人脉、靠忽悠来募款。但这个过程是必然的。”而在未来这5年当中,要理清的不仅仅是艺术基金本身,还有国内艺术市场的大环境。
“在西方,画廊是一级市场,在整个产业链中已经形成一股主要力量,而艺术品投资基金倒不是主流。在中国,博览会、拍卖行、画廊、艺术家、收藏家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不像西方特别纯粹。但未来各个机构之间专业性的分工会越来越清晰。”
沈其斌为我们描绘了一种艺术品市场的理想状态:拍卖行和画廊这样的艺术品的交易机制,应该形成一套健全的规范;画廊逐渐回归到一级市场的地位,“艺术家只管创作,而由画廊和经纪人来负责经营”;博物馆和美术馆这样的学术机构,成为一个引领潮流的良性平台;而艺术品投资基金,则从中选择有潜力的艺术家和作品,成为一个推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主要资本力量。
“我所推崇的艺术基金,是符合学术的、符合未来投资方向的、对艺术有影响和推动力的这样一个良性的阳光资本,” 沈其斌说,“而那些丢钱进来猛炒的,则是属于恶性资本,这反而会伤害艺术市场,这种基金我不推崇。”
华雨舟所操盘的两家艺术基金,或许正是沈其斌所描述的“阳光资本”。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中,他介绍到,4年前,他接受一家香港私人艺术基金的委托,为该基金操盘,进行艺术品收藏和投资,每年运作资金量达2000万至1亿元人民币,而年收益率则能达到15%。
2006年,华氏公司又受到中国艺术基金会的委托,为这家非营利性的基金选购优秀的中国油画作品,保留在国内,每年投入的资金量也达到了3000万到5000元万人民币。
虽然两家基金目的不同,但香港私人基金的长期经验,以及中国艺术基金会的学术性,使得它们在投资方向上做出了一致的选择。
“这两年,我们公司和艺术基金,都做了大量的投资,但主要投资的板块,不是在当代艺术,而是集中在经典艺术,也就是在历史上各个变化时期,产生的一些重要艺术家的作品。这一部分的作品,它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暴利,但它也不会给你带来很大的风险。”
如罗中立、吴大羽、徐冰等艺术家的作品,都在华雨舟的涉猎范围之内。四年前购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时,它们的价格还不高,市场也没有现在那么复杂。而现在这些艺术家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价格也越来越高。去年创造拍卖纪录的两幅油画作品:徐悲鸿的《放下你的鞭子》以及陈逸飞的《黄河颂》,华雨舟都参与了竞拍,但最后却因价格超出了基金的投资预算,而与作品失之交臂。
- 上一篇:艺术品投资:名家珍藏书画纷纷出炉
- 下一篇:国内收藏市场野蛮丛生的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