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书论:(8)张绅《法书通释》

时间:2008-05-29 00:08:39 来源:网络 点击:0

执使篇第三

执笔之法,谓之执使者,执谓执笔,使谓运用。故孙过庭有执使转用之法。姜尧章云:执谓浅深长短,使谓纵横牵掣,转谓钩环盘纡,用谓点画向背。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知执是也。其法具后。

蔡邕九势说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 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然。藏头圆笔属纸,令笔锋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点画势尽,用力收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紧趯竖笔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战行之。横鳞竖勒之规,此名九势。

李斯用笔论:夫用笔之法,须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雕游,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笔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若深思此理,当自见矣。

右军云:凡学书,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草去笔头三寸一分。

唐太宗云: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筋力均平。次虚掌,掌虚则运用便易。

褚河南云: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使其藏锋,书乃沈著。当其用锋,常欲透过纸背。

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

韩方明授笔要说云:第一执管,其法以双指抱管,管亦当五指共执。要在实指虚掌,钩擫讦送,亦曰抵送。若以单指抱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

卢携妙诀云:用笔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敛第二指,拒名指,令掌心虚如握卵,此大要也。凡用笔,以大指节外置笔,令转动自在,名指拒中指,小指拒名指。此细要也。

张敬玄云:楷书把笔,妙在虚掌运腕,不宜把笔苦紧。紧则转腕不得,既腕不转,则字体或粗或细,上下不均,虽多用力,元来不当。又云:楷书只虚掌转腕,不要悬臂,气力有限。行草书即须悬腕,笔势无限,不悬腕笔势有限。

张怀瓘云: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则有馀。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其故何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意在焉。笔居半则掌实,如枢不转,掣岂自由。转运回旋,乃成棱角,笔既死矣,宁望字之生动乎?

李华云:用笔在乎虚掌而实指,缓衄而急送。

林韫拨镫叙云:卢肇谓韫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方,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

翰林禁经云:笔贵饶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勿令遏其势,俾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耳,非书也。吾昔授教韩吏部,其法拨镫,推拖拈曳是也。又案钱若水云:唐陆希声得五字法,曰擫、压、钩、格、抵,谓之拨镫法。希声言二王皆传此法,阳 冰亦得之。希声以授光,李后主得之,复增二字。

李后主云:书有七字,谓之拨镫法,擫、压、钩、揭、抵、导、送。

翰林密论十二种隐笔法:迟、疾、顺、逆、涩、倒、转、涡、提、啄、罨、趯。

李华云:予有二字之诀,至神之方,所谓截、曳是也。

苏子瞻云:把笔无定法,要使掌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予:当使腕运而指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抑诚悬之语良是也。

莆田郑子经云:小字法在掌指,大字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字也。

陈伯敷执笔法: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捺。食指着中节旁,此下二指主力。钩。中指着指尖,钩笔下。揭。名指着指外爪肉际,揭笔上。抵。名指揭肇,中指抵住。拒。中指钩笔,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运转。导。小指引名指过右。送。小指送名指过左。此上二指主来往。

又云:拨镫法者,笔管着中指名指尖,圆活易转动也。镫即马镫,笔管直,则虎口开如马镫也。又足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手执笔管亦欲浅,则易拨动也。又云:写字有枕 腕,以左手枕右手腕。有提腕,肘着案而虚提手腕。有悬腕,着空中,此最有力,今代唯鲜于郎中善悬腕书,馀问之,瞋目伸臂曰:胆胆胆。又云:凡书有撮管,以 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书宜用之,书壁尤佳。有扌族管,以大指小指倒垂执管,三指攒之,就地书大幅屏障。有捻管,大指与中三指捻管头书之,侧立案左书长幅 子。有握管,四指中节,沉着有力,书诰敕榜疏。又云:字有筋骨血肉,字之筋,笔锋是也,断处藏之,连处度之。藏者首尾蹲抢是也,度者空中打势,飞度笔意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 处捺满,险处提飞。捺满则肥,提飞则瘦,肥者毫端分数省也。字本无骨,谓之骨者,大指下节骨是也,提之则字中骨健矣,纵之则字中骨有转轴而活络矣。提者,大指下节骨下端小竦动也,纵者,骨下节转轴中筋络稍和缓也。血者,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 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过以补之,衄以圆之。过贵乎疾如飞鸟惊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滞,成不复重改。

右案:用笔有报答,有顾盼,有逆顺,有迟滞,有迅疾,有劲险,有飞动,有猛锐,有棱利,有筋节,有牵引,有战行,有揭腕,有暗筑,有鳞勒,有藏头,有护 尾,有打有飞,有直笔,有竖笔,有仰笔、覆笔、侧笔、转笔、卷笔、卧笔、卓笔、驻笔、按笔、顿笔、筑笔、衮笔、抬笔、翻笔、耸笔、奋笔、抽笔,有出锋、藏 锋、折锋、搭锋、衄锋、簇锋、抢锋、挫锋、竖锋、潜锋、仰锋、侧锋、蹲锋、收锋、<走历>锋、筑锋、回锋、驻锋、蹙锋、摆锋、隐锋、揭锋。学 者潜心而求其说,执之道备矣。

篇段篇第四(变化、风神)

古人写字,政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至于用笔用 墨,亦是此意,浓淡枯润,肥瘦老嫩,皆要相称。故羲之能为一笔书,盖谓褉序自永字至文字,笔意顾盼,朝向偃仰,阴阳起伏,笔笔不断,人不能也。书评称褚河 南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以为行款中间所空素地亦有法度,疏不至远,密不至近,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耳。笔势图云: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 藏五用,十起五伏。智果心成颂曰:统视连行,要在相承起伏。

张怀瓘云:随字转变。谓如兰亭之字,各变体也。

孙过庭云: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又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

张彦远云:草书体势,一笔而成,血脉隔行不断。王子敬明其深旨。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此知书画用笔同矣。

张敬玄云:法成之后,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递相管束,不论多少。

蔡希综法书论云: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故何延之云:右军兰亭,每字皆构别体,盖其理也。又云: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互相钩连,勿令其断。

姜尧章云:下笔之初,有搭锋,有折锋,一字之体,定于初下笔。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锋,第二三字承上笔势,多是搭锋。若一字之间,右边是折锋,应左其故也。又有平起如隶画,藏锋如篆画,大要折搭多精神,平藏善含蓄。

陈伯敷云:篇段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后二分伏。平者圆稳而平画多也,起者振起而仰画多也,伏者收敛而偃画多也。

(作者:未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