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四)秦、汉时期的舞蹈

时间:2008-06-17 16:22:33 来源:网络 点击:0

第四节 汉代宴享歌舞及“以舞相属”

秦汉时期,我国已建立并逐渐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汉高祖刘邦起自民间,喜爱楚地民间歌舞,当他取得政权,返回故乡沛县时,感慨万分,自起舞歌《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高祖最宠爱的戚夫人,善“楚舞”和“翘袖折腰”之舞。这种形象在汉画像石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河南南阳汉画像石,右方两个舞伎并排折腰而舞,舞伎着长袖花 衣,细腰长裙,同向右方折腰(旁腰)90度,两上臂平抬,与上身平行,足下踏鞠(球)为高难度动作,右旁一人倒立。四川羊子山画像砖,有女伎舞绸与侏儒共 舞。其他如汉高祖的故乡沛县:铜山县汉王乡汉画像也有“翘袖折腰之舞”,舞者细腰长裙,窄长袖,外罩短袖,这是汉代的时装,有的翘袖合着建鼓的节奏而舞,这些舞蹈也应看作楚地的民间舞。

汉高祖刘邦在平定三秦时,曾招募住在巴郡渝水之间的板楯蛮为前锋,板楯蛮为少数民族,英勇善战,每胜必击鼓歌舞以示庆祝,刘邦对此舞非常喜爱,名为《巴渝 舞》。以后成为达官贵人家中宴享娱乐的节目。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等,看得出是手执兵器的武舞,舞时合着鼓的节奏。江苏沛县栖山画像石 中间二人击鼓,左有二人,手中执兵器对打,后边一人杖剑而行;由此可以想见《巴渝舞》的概貌。汉代乐府中有专门司鼓的巴渝鼓员。近年研究者认为,湖南土家 族为巴人的后代,早年自巴蜀迁入湘西,巴人和土家族都崇拜白虎,因此,土家族的《摆手舞》即《巴渝舞》的遗存。

汉代歌舞之风极盛,宫廷里设有“黄门工倡”,即宫中的乐工、舞人。达官贵族之家多蓄养歌舞伎人,当时称为“倡”或“歌舞者”。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 年),由朝廷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盐铁国营和酒类专卖的辩论会,其中有不少情况涉及到风俗民情与舞蹈艺术生活,如说达官贵人家中蓄养家伎歌舞娱乐:“中山素 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于堂下”,“今富有者钟鼓五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竽调瑟,郑舞赵讴”。“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象 ”(《盐铁论·刺权》)。这里已谈到倡优扮演的各种形象,豪门贵戚纵情声色犬马,竞相夸示。在《汉书·孝元皇后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王侯群弟,争相奢 侈……后廷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有高超的舞蹈技艺,特别是她练就一身“轻功”(和气功 有关)舞时身轻若燕,脚上也有绝招,会走“踽步”,“若人手执花枝,颤颤然”。足见汉代舞蹈所达到的高超的技艺水平。

除作为宴享的乐舞之外,还有一种礼仪性的社交舞蹈,称之为“以舞相属”。宴会中有的主人先舞再邀请客人舞,这是汉代一种交谊舞。如果主人邀请,而客人不以 舞为报,往往结下冤仇。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被贬得免回京,五原太守王智为他饯行,席间王智先起舞属蔡邕,蔡邕不为报,惹怒了王智,蔡邕也拂袖 而去,终因得罪权贵,蔡邕竟不能再回京城。汉画像石中对“以舞相属”的礼仪舞蹈,也有所表现,如四川彭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中,主人戴冠,宽袍广袖,袖中又套 窄长袖,五彩镶边,右手举起,左手作相邀状,客人亦长袍广袖,举右手,左手前伸答舞,主人旁有女侍者执便面(扇子),客人旁有男侍者,端一长案,正拟捧上 酒馔。此外,还有以舞相属的连环图像。

图片资料

出处: 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