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潜墨海步石城 ——说说薛虎峻的篆刻艺术
富润屋德润身
力耕堂
此中有真意
冷香飞上诗句
倚南窗以寄傲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薛虎峻印
薛虎峻印
特约撰稿人 秋子
艺术名片
薛虎峻,别署枕石山房,1971年2月出生于甘肃靖远。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陇东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作品入展全国第五、七届篆刻艺术展,第二届西部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第五、六、七、八届篆刻艺术评展,荣获“百年西泠·西湖风”篆刻竞赛一等奖,“百年西泠·翰墨春秋”书画印三项兼能前十名,“百年西泠·金石华章”篆刻展优秀奖。2009年,西泠出版社推出有薛虎峻在列的《“百年西泠·西湖风”国际篆刻现场主题创作活动优秀作者作品集》。
抑或因为曾经多年潜心印道的缘故,亦因为有人曾说过“印不过西安”那句颇具刺激意味的话,一直对篆刻艺术十分关心,特别是对陇上当代印人及陇上印坛的发展尤为关注,薛虎峻则是早已进入我视阈的重量级陇上印人之一。他潜心篆刻艺术20多年,以其精致古厚、温润冲和的印风称誉陇上,并成为当代西部印坛的佼佼者,颇受大家的赞赏和关注。
事实上,薛虎峻书画印皆善。他的书法长于篆书、楷书和行书,频频亮相于各种展览;那半工半写的山水画和言简意赅的花鸟画常为书画界所赞赏。因我对中国画了解甚微,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书法也姑且略去,只想谈谈他的篆刻艺术。
心潜墨海意从容,浪漫多姿印稳工。信步石城挥利剑,尤惊陇上起蛟龙。
这是笔者评价薛虎峻的一首诗。对于他的印,一直想说点什么,但又无从谈起,有时候总觉得美好的事物不需要蹩脚的文字评说,有如我们面对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此时,脑海中闪现的不是美丽的句子,而是静静地置身于这如画的景致中,吮吸大自然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妙美。而透过薛虎峻刀下的韵致,往往会感觉有如走进了苏州园林,奇木异花、小桥曲水、楼台亭榭、甬道回廊、琴声雕窗,那些微风过处香满架的蔷薇,那悠闲自在放牧心情的游人,那苏州寻常人家精致雅逸的生活……
艺术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艺术家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薛虎峻的篆刻艺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这是他20多年始终如一地潜心于艺术、沉浸于艺术的结果。换句话说,是他长期以来静心凝神、心无旁骛的人生态度所带来的必然结果。静穆深沉、温润冲和是他篆刻艺术的特点,也是他的艺术追求。在艺术道路上,他甘于清苦,坚持印艺传统,不求奇觅怪,不急功近利,视艺术为生命、为责任,有着矢志不渝的意志。正是这种人品和艺品,让他达到了“剞劂高手”的水准。
薛虎峻深谙,文化艺术的传承不应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再现,它不排除和拒绝与时代审美精神及多种形式的结合,艺术的真正魅力并非一时的哗众取宠与轰动,而是与产生艺术这方热土上的生命之间长期以来不绝如缕的文化联系。薛虎峻出生于甘肃靖远,身处陇上这个古老的文化血脉丰润之地,长期生活在中国汉字及其书法发源、繁盛之地,得陇上摩崖石刻、断瓦残碑、简牍帛书等历史遗迹的耳濡目染,这些传统的审美元素已然滋养了他的艺术情怀。况且,中国篆刻发展几千年,已形成不同时代特有的艺术规律与审美认知。因此,便意味着那句名言的真谛——艺术当随时代。而真正的艺术家永远在创造、出新。篆刻艺术以字法、刀法和章法三大要素负载着难以言说的心理意蕴,以“钤压重现”方式直击人的审美直觉进而抵达人的审美内心。故此,薛虎峻治印,很注意印面中的点、线、曲、圈、折的精心锻造,运刀果断,冲切自如,干净利落,并力求线条的准确、精微、厚劲但平和,如他的元朱文、鸟虫文印章,可谓字势华滋、开合自如,于古典庄严中透露出远古的呼唤与神秘。对于独立的曲线,轻重缓急,神出鬼没,将线之节律呈现于刀起刀落之间,并由此形成了既有别于古人、又异于今人的一种新的审美情趣:精致古厚、温润冲和。在印面结构的处理上,薛虎峻将每一个字的位置都纳入整体印面视野,凭借他的书画功底,以他对“小学”(文字学)的造诣、识篆与写篆的功夫,做增减、曲直及虚实处理,在保持文字独立、点画完整、整体平稳的基础上,灵活且合理地划分印面空间,显得整饬、完美,自然、随意,很是耐人寻味。
作为当代印坛真正的实力派人物,薛虎峻无疑是因为他在篆刻创作中有上佳的表现,且基于他对篆刻艺术的深刻领悟与篆刻艺术理论的独到见解。他以工稳一路的印风见长,尤其是元朱文印和鸟虫文印,用刀总是有弹性、有韧性、有灵性,线条曲直相生,穿插有序,呼应自然,字态生动,精致,清雅秀丽,读其作品,往往令人击节。我以为,他的篆刻既具有传统印一路的底蕴,颇见浓郁的金石韵、文人气,又具有写意一路印风的灵动浪漫、静雅清丽,可谓不拘陈法而古意犹存,不追时尚而新意迭出,不标新立异而风规自远。由此可见,薛虎峻无疑是成功的。但成功不是说一切皆然,他平时的一些非创作性的印品也有瑕疵,或构图较平,或字势略板,或线条少力……不一而足。然瑕不掩瑜,总体上已然达到一个很高的审美境界,决非与庸者同日而语。
薛虎峻已进入当为成熟的不惑之年,诚望他用成熟的眼光和胸襟反思自己,总结以往,进而攀登中国印坛的珠穆朗玛峰。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西泠秋拍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