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音乐与笙管乐种(2) |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音乐经过几百年的华化过程,最终与中国化的音乐艺术融为一体的时期。《西河诗话》载:“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娑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迄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密七具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佛曲的分类已经按照宫廷音乐采用的俗乐或燕乐二十八调的宫调分类原则予以划分,它们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的传统艺术模式中。 唐代兴起一种讲唱佛经的变文(又称唱文、讲唱文,缘起等),即把佛教故事绘成一幅幅连环画,采用中国传统的说唱音乐形式按图讲唱。这种艺术形式影响深远,直至今日,民间宣讲佛道教的《宝卷》,仍然相当程度上保持着这种形式。据《宋高僧传》记载,宋代时乌龙山少康法师讲唱的变文,“皆附会郑卫之声变体而作,非哀非乐,不怨不怒,得处中曲韵。”可见变文的音乐采用了改编民间曲调的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