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47:42
《梅花仕女图》
清 倪田 纸本设色 纵138厘米 横48.4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人物画家在画人物时,有时为了避免单调,往往将人物置于一种精心构置的氛围和环境中。此《梅花仕女图》就是将一妩媚清丽女子的倩影安置在高洁清雅的梅影中,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衬托,更能表达画面意境。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48:15
《蕉荫读书图》
清 吕彤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吕彤生卒不详,以擅画人物著称。《蕉荫读书图》绘一纤柔清丽女子正凝神静气在蕉荫下读书的情景。画家用白描手法,细劲而游刃有余的线条,将仕女轻噘的唇、倾国倾城的媚眼表现得无与伦比,充分体现了仕女的美质。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48:48
《雪窗仕女图》
清 叶道本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馆藏
美人欹窗,而且是飘满白雪的窗,本身就是一种美景。叶道本生卒不详,擅画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他笔下的仕女,多采用白描手段,上述宋代院画的富丽,下承西画光影和透视的影响,颇具有艺术表现力。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0:28
《雍正妃行乐图》
清 佚名 绢本设色
《雍正妃行乐图》描绘雍正皇帝的妃子在漫长而清冷的后宫中行乐的情景。虽然描绘对象是妃子,却以明清美女的模式绘出,再加上具有明暗效果的晕染,画面具有一种难得的通透感和立体感。但由于描绘对象的特殊性,为了显示妃子们的雍容端庄,只得以千篇一律的矫揉造作的面容示人。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1:56
《送子得魁图》
清 任淇 绢本设色 纵97.6厘米 横42.6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代人物画家受陈洪绶的影响颇大。任淇无论在人物造型还是线条的运用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陈洪绶的影响。《送子得魁图》很显然是一幅临摹之作。图中仕女孩童面部造型、衣纹线条,甚至右上角“老莲洪绶画于狮子林”九字,都仿陈洪绶的艺术风貌。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3:27
《樱姹丹源图》
清 任淇 绢本设色
任淇,生年不详,卒于1861年。字竹君,号建斋,浙江萧山人,任熊族叔。工书法,精篆刻,擅画花鸟、人物、界画。此幅《樱姹丹源图》画风工细,设色浓艳。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4:00
《柳荫仕女图》
清 任熊 绢本设色 纵141.7厘米 横39厘米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任熊的此幅《柳荫仕女图》画面层次井然,人物欹石,以人的纵向动感破石的横向结构,石又半遮着柳树。这种被表现的物象的相互遮挡穿插,形成了变化的韵律、含蓄而又令人快慰的艺术节奏,进而使这幅简约、单纯的《柳荫仕女图》显得丰富而耐人寻味。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4:46
《桐荫抚扇图》
清 任熊 绢本设色 纵154.5厘米 横41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任熊所作仕女主要继承陈洪绶传统,然有所变革。造型夸张而比例却大致准确。线条圆润而遒劲,出方折之笔,或变为钉头鼠尾描,具更强的装饰性;设色浓艳,呈更多世俗趣味。《桐荫抚扇图》就是这类风格的典型。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5:13
《湘夫人图》
清 任熊 纸本设色 纵121.4厘米 横3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湘夫人图》画的是《楚辞》中的“湘君”和“湘夫人”。人物的造型、服饰和神态明显接受了古代人物绘画风格的影响。画家用圆转劲利的细线,画出宽袍大袖、长裙曳地、神气高古拙朴、意态飘逸的仕女。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24 21:56:32
《元女授经图》
清 任熊 绢本设色 纵129厘米 横41.5厘米 天津人民出版社藏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长枪大炮无情地打开了古老封建帝国的森严壁垒。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艺术家们不能不对自己的创作观念和民族传统进行重新理解。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文人的雅逸、宫廷的富贵、民间的粗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宽容态度融洽和凝铸到一起,成为中国绘画的新的传统—这就是以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吴昌硕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所创造的“海派”绘画艺术。《元女授经图》就代表了这种趋同的艺术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