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史:(十五)当代舞蹈的发展与创新时期
第十五章 当代舞蹈的发展与创新时期
第一节 舞剧创作的新阶段
一、第二、三次舞剧发展高潮
50年代以《宝莲灯》为先导掀起第一次舞剧发展高潮,它的特点是民族舞剧的建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80年代第二次舞剧发展高潮则是由《丝路花雨》带头,它的特点则是舞剧的语汇、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全方位多样化的发展。《丝路花雨》首先以敦煌壁画舞姿创建了舞剧语汇新系统,改变了民族古典舞剧以戏曲舞 蹈为基础的单一模式;《文成公主》又开历史题材舞剧的先河;《红楼梦》、《伤逝》、《雷雨》等则开拓了向古今文学戏剧名著索取舞剧题材的新路。这一时期 里,舞剧题材与语汇风格纵横开阔,形成了立体系统网络式排列,从夏、商、周,到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直至当代,各个历史时期大都在各种舞剧 中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同时,有26个少数民族拥有了自己民族的舞剧。平均每年有10余部新舞剧问世,至1997年,已创演了大型中国舞剧达270余部。1992年11月25日到12月5日,在沈阳举行的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会上,以《阿诗玛》为代表又掀起了第三次中国舞剧的发展高潮。
二、中国舞剧的三大类型
前17年民族舞剧得天独厚,“文革”十年中国芭蕾唯我独尊,到改革开放的八九十年代,现代舞剧奋起争衡,从而形成了中国舞剧鼎足三分之势。中国舞剧与西方 芭蕾舞剧不同,主要在于它的舞剧语汇的多元性与舞剧风格的多样化。西方各国芭蕾虽各有其风格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古典芭蕾的基本技术与脚尖功夫为基础,中国舞剧则分三大类型和许多小类别,以不同的语汇来源与风格为其区分的主要标志。(一)中国民族舞剧。又分汉民族舞剧与少数民族舞剧,它们又各以各个不同 的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舞蹈语汇为基础,在不同编导的创作与运用下,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风格差异。(二)中国芭蕾舞剧。主要仍以西方芭蕾基本技法为其语汇 基础,但它已吸取了许多民族的舞蹈语汇与民族生活习俗,而显示出迥异于西方芭蕾的民族风格特色。(三)中国现代舞剧。它的出现,一是强调现实题材舞剧创作 的必然;一是80年代受西方现代舞蹈观念的影响。它们不受既定的民族舞蹈语汇与现成芭蕾舞语汇系统的束缚,而是以表现对象与编导个人审美情趣相结合,创造 出适于表现舞剧内容与个人风格的语汇,因此,中国现代舞剧更有其多样性。
三、80年代舞剧发展的主要特点
50年代舞剧模式雷同的状况至80年代仍有沿袭,但其主要状态却是一部新舞剧就有一种新样式。这既反映出中国舞剧仍在探索发展中,有其不成熟与未定型性,但又由此也反映出了中国舞剧的特殊发展规律和发展的新特点。这又何尝不是世界普遍性的艺术创作发展趋向呢?
图片资料
出处: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