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音乐与笙管乐种(9) |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在相当程度上,寺院常常成为民间音乐的集中者、保护者、传授者和提高者。因为寺院道观大都具有相当规模的庙产,它们一方面接受善男信女的供养,也不断从统治者那里得到大量的赏赐,因此有经济能力供养一些专门从事音乐艺术的艺僧。这些艺僧把从宫廷中传出的古老的音乐文化保留在寺院道观中,也从民间吸收大量的戏曲民歌。从这些方面可以说明,笙管乐种演奏的乐曲,也就是中国传统器乐大型套曲的主要来源,除了宫廷宴乐、戏曲曲牌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寺院道观。或者应该反过来说,是寺院道观保存了这些器乐套曲。 这也就是中国的音乐学家研究宗教音乐的目的之一。民族音乐学家们不断地从宗教音乐中挖掘出一大批含有极高历史价值的作品。中国音乐学杰出的学者杨荫浏先生,就是根据五台山寺院的乐谱,陕西西安鼓乐社的乐谱,翻译了宋代词人姜夔(1155-1221)的自度曲。这些民间乐社所用谱字的写法,与在中国敦煌发现的唐代乐谱(抄于公元933年,现藏巴黎国家图书馆、日本奈良正仓院)和姜白石歌曲的乐谱一样。而且这些民间流传的乐谱,至今仍然被民间艺人用于音乐实践之中,根据这些仍然被民间艺人演唱、演奏的乐谱,就可以译解谱字写法完全相同的一千年前的乐谱,从而使那些被人们一度认为是再也难以辨认的乐谱恢复声音的原貌。有了这一经验,另一位音乐学家做了与他的工作相反的研究。就是根据这些与唐宋时代书写方式相同的乐谱,根据文字记载的唐宋时期的音乐理论,从现在仍然可以演奏的民间器乐作品中,去发现那个时代的作品。中国著名的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从流传于佛教圣地五台山青庙、黄庙的音乐中,从律、调、谱、器四个方面,考证出唐代音乐的真传《望江南》等曲牌。这就是民间手抄谱本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