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0:18

《兰竹石图》

清 罗清 绢本水墨 纵132厘米 横66.5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罗清(1821—1899),字雪俗,广东番禺人。擅指画,晚年时双眼失明,仍能指头画兰竹。作指画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画家用指头作此《兰竹石图》,气势轩昂而挺拔飘逸。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0:42

《香满蒲塘图》

清 胡公寿 纸本设色 纵178.9厘米 横4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胡公寿(1823—1886),清代书画家。名远,号小樵、瘦鹤、横云山民,以字行,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寓上海。工画山水、兰竹花卉,尤喜画梅。集古今诸家之妙,自成一格。喜用湿笔,浑沦雅秀,得淋淳浓郁之致。此图也体现了画家的这种风格。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1:08

《花果树石图》

清 胡公寿 绢本设色 纵33.2厘米 横34.9厘米 (日)泉屋博古馆藏

    此册页共十二页,分别描绘苍松、秋菊、寒梅、玉兰、枇杷、荷莲、梧桐、竹石、寒林等。此选两页,用笔松秀,清逸明丽。 画上有画家自题。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1:27

《五福图》

清 居巢 绢本设色 纵80.5厘米 横44.5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藏

    居巢(?—1899),字梅生,号梅巢,又号古泉,番禺(广州)人。长于诗词,善作山水,花鸟,尤精草虫,笔法秀雅,明丽,著有《首邪室诗》、《烟语词》等行世。此画自题“螽斯诜诜,石寿而文,兼隆五福,聊以祝君。乙丑五月法草衣翁意为汝南四弟大人鉴正,居巢写生并题”。构图新颖,小石头旁放着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竹笼,笼有五只小蝙蝠,画面活泼,寓意深长,有广东民间特点。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3:18

《花卉图册》
清 任熊 纸本水墨 纵32.6厘米 横30.2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俱擅胜场,尤工神仙佛道,笔法圆劲,形象奇古夸张,衣褶银钩,得陈洪绶神髓而别开生面。此图为折枝花鸟。鸟的尾羽很长,它所站立的花枝也是修长而弯曲有致。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3:42

《柳鸭图》

清 任熊 纸本水墨着色 纵144.6厘米 横52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画随风飘拂而潇洒清丽的柳树下,一对野鸭嬉戏玩乐的情景。画面右上角如穗状的红花似乎吸引了其中一只野鸭的注意力,它尽力扭头上望的神态很是专注可爱。另一只低头沉思,似乎在追忆某些动人的记忆。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4:03

《梅花翎毛图》

清 任熊 纸本水墨 纵104厘米 横46 .1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绘画出现了文人、宫廷和民间画家三支队伍:文人画重清高雅逸的韵致,宫廷画多富贵绮靡的气息,民间画尚粗野艳俗的格局。后来发展到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等“海派”画家,逐渐走向一种趋同,即介乎文人画与民间绘画之间的一种具有全新意义的绘画。画一雉和梅花、幽篁。敷色很鲜艳,简直是大红大绿,很有表现力。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4:22

《牡丹金扇面》
清 任熊 洒金纸本水墨着色 纵19厘米 横54 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如果说,陈洪绶的绘画还没有真正跳出传统文人画的“雅”境界,那么任熊则较自觉地接受了民间的“俗”的审美理想,同时,从任熊绘画的不足之处来看,也反映出这一新的雅俗共赏的“传统”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此图画浓艳牡丹,设色厚重浓郁,鲜爆活跳,显得富丽堂皇。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4:45

《花鸟四屏》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此屏虽均为花鸟,然彼此迥异,相映成趣。右边一幅,石上静停一鸟,似倾听,边上牡丹盛开,丰繁而静谧;左边一幅右下脚画有依依一对鸳鸯,顶上荷叶衬托的荷花生机勃勃,辅以苇草丛丛,富有生趣。内容虽纷杂,但布局井井有条,景象壮阔,疏密相当,在敷色上面,尤见浓淡的匠心。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5:04

《茹叶蜻蜓图》

清 任薰 绢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任薰(1835─1893),近代著名画家,字阜长、舜琴。长期在上海以卖画为生。工书善画,长于花卉、禽鸟,取境布局,不落前人规范,能独创一格。此图画荷花和四只神态各异的蜻蜓。
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