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59:49
《蜀葵双鸡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49.9厘米 横40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的花鸟画在构图上出奇制胜,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并重视写生,吸收水彩画的用水特长,勾勒、点蔟、泼墨交替使用,敷色鲜艳明丽。此图两只雄鸡站立在岩石上,一只在引吭高歌,一只俯视岩下,似乎在寻找食物。岩上一枝花妩媚艳丽。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0:11
《三羊开泰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69.7厘米 横92.7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1804—1895),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寄寓浙江萧山。其父工写照,伯年幼得父教,后随任熊、任熏学画。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尤工肖像。取法陈老莲,且重视写生,但可贵的是他能创新,而且有自己的画风。此图绘三只羊,一黑,两白,后有岩石和兰花。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0:54
《把酒持螯图》
清 任颐 绢本设色 纵39.5厘米 横72.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任颐在表现对象时,极力将其形象表现得活泼生动,充满一派生机,画面空间感颇强,别具清新的格调。此画绘酒壶、菊花、醉蟹,表现的正是把酒持螯赏月之时,蟹肥菊黄,也是人生得意之时。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1:12
《江南风味图》
清 任颐 绢本设色 纵169.7厘米 横92.7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任颐是“海派”画家中卖画最多,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海派”就是指清末集中在上海出售自己艺术品,其画作符合新兴城市阶层欣赏口味的一批画家。他们虽然生平经历各不相同,为了适应艺术品市场,高雅的文人趣味逐渐减少,在表现手法上尽量采用更适于被民众接受的方式。此图既有文人画的古雅,又具有民间画师的写实真实。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1:32
《古彝花卉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72.5厘米 横86.6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为了要表达题材内容和笔墨形式的统一,任颐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起稿,他的很多初稿,有用湿墨、干墨、淡墨、浓墨等各种不同笔调来表现的。为了使他的画达到最有效和最强的艺术表现力,他不惜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和创作。此图绘古彝器里摆放着梅花、牡丹、鲜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1:52
《琴砚博古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67.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任颐就具有那种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他能将极为平常的场景用最富有效的手法巧妙地表现出来,顿觉诗意盎然。他能准确地捕捉形象,物象也勾画得自然工丽,画面结体构成的动静、高下、掩映、疏密,敷色的没骨韵致和老辣笔意,均表现得十分完美。此图画琴、砚台等物,具有一种介乎工写之间的密致流走的美。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2:23
《寒塘归鹭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65.3厘米 横46.5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捕捉瞬间诗意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得之于他的长期的写生功力和体物的观察入微。他的画,具有一种娴熟的一挥而就的速写性。而其设色的工丽,用水粉的巧妙,色光纷呈的节奏气韵,在此幅《寒塘归鹭图》中有上佳的表现。此图绘寒塘、鹭鸶、芦苇和牡丹。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2:43
《凌宵松鼠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50.9厘米 横40.5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的花鸟画成就非常突出,在无比生动的花鸟世界中,他倾注了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充分表达了动人的诗意,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享受。他配合各种画法,形成了准确生动的造型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此图画两只活泼的松鼠,虬曲的松树和妍丽的鲜花。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3:06
《雀声藤影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80厘米 横39.3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早年的花鸟画继承了任熊、任薰的双钩填彩和陈洪绶的劲拔笔法。40岁以后的作品,博采众长,吸收了华喦的秀逸疏宕,王武的精工妍丽,八大山人的高简生动,陈淳的淡墨欹毫,恽寿平的没骨设色,“扬州八怪”的平易近人的水墨写意以及西洋的水彩画法和焦点透视而卓然成家。此画绘四只麻雀在啼鸣和紫藤花盛开。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2:03:33
《红芍药图》
清 任颐 纸本设色 纵163.5厘米 横46.4 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颐大胆地尝试各种鲜丽的颜色,在统一的色调中,使用补色对比,一幅画中往往用一点极为夺目的红色、蓝色或橙色,这种统一色调中的补色运用,使画面明快利落,像闪闪发光的宝石,取得“画眼”的效果。如《红芍药图》中描绘的红芍药,很是艳丽多姿,蝴蝶翻飞,轻盈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