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6:05

《竹石幽兰图》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185厘米 横105厘米 广州市美术馆藏

    此图画兰、竹与石,用笔遒健圆劲,极疏爽飞动之致。石用中锋勾勒,笔致瘦硬秀拔,皴擦较少,而神韵具足,竹用浓笔,石用淡墨,浓淡相映,妙趣横生。总观全图,气势俊迈,风神萧散,有傲然挺立之概。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6:24

《幽篁兰石图》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140.1 厘米 横62.2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燮笔下的竹,无论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无不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达到神情逼肖,栩栩如生,富有感人的生命力,给观者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此画同样表现修竹、兰花与文石。画上有罗聘的题款:“不厌东豀碧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罗聘。”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6:46

《甘谷菊泉图》

清 郑燮 纸本墨笔 纵189.6厘米 横49.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郑燮作画时真正发挥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他曾提出绘画创作分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形象地说明了主观和客观、现实与想象、真实与艺术的界限,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达到了“趣在法外”的境界。此画画瀑布清流,峡谷熠熠生风,菊花风流自具。画上有画家自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板桥郑燮。”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7:06

《幽兰图》

清 郑燮 纸本水墨 纵91.6厘米 横51.4厘米
    此图画崖石、兰花、竹枝。郑燮尤画兰竹见称。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既从政,又不忘情于诗酒画画。弃官居扬州,与骚人墨客进从往来,并悬润格,并鬻画自营。此图写意兰竹,笔墨潇洒,意态爽朗,能充分表达作者风格特点。画上自画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创作意向。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7:39

《鲇鱼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36.5厘米 横28厘米 扬州市博物馆藏
    《鲇鱼图》绘两条鲇鱼, 运笔洒脱, 以浓墨绘鱼背, 淡墨绘鱼肚, 一正一反, 一浓一淡, 生动地描绘出了鱼之肥美鲜活之态。上题诗:“河鱼一束穿稻穗, 稻多鱼多人顺遂, 但愿岁至可日时,自今始, 鼓腹含哺共嬉戏, 岂唯野人乐雍熙,朝堂万古无为治。”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8:03

《墨梅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125.6厘米 横42.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方鹰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图在画面右角绘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来,却得其天真,具有淳朴、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画上有画家自题:“雪拥梅花傲岁寒,秀才风味画图有。人言结实溅牙齿,未解调羹尚借酸。”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8:21

《梅花图》

清 李方膺 纸本水墨 纵145.2厘米 横50.6厘米

    李方鹰一生最爱画梅,平生知己除文学家袁枚,便是梅花了。他在画上经常钤有“平生知己”、“梅花手段”、“冷香”等闲章。此图枝柯萧疏,风骨嶙峋,著花不多,茂朴幽美。用折枝法以浓淡墨加焦墨点写梅树枝干,真所谓“目空古人,纯以老疏取胜”。表现出梅花“不知屈曲向春风”的品格。白描淡墨勾花,浓墨点蕊,寒葩冻萼,具有水墨浑含的特点。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8:41

《竹石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139.5厘米 横5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新篁数竿,枝叶潇洒自如,笔法迅捷挺健,具名款。此图萧疏清隽,纵逸不拘于法,深得写生之妙趣。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9:00

《风竹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135.6厘米 横56.2厘米 荣宝斋藏

    风是无形抽象的,颇难表现出来,但李方膺却大胆创造,画中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有力,有参天凌云之概。画家用夸张的手法,秃笔直扫,画竹叶扁方状成倾斜方向,有力地表现了疾风的狂吹,竹子虽然受着疾风的一时鼓荡,但无“风行草偃”的情态,笔笔枝叶呈现出坚贞不屈的力量。画上有画家自题:“波涛宦海几飘蓬,稚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细雨如丝 发表于 2006-10-9 11:39:52

《菊石图》

清 李方膺 纸本墨笔 纵171.5厘米 横44厘米 安徽省博物馆藏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江苏通州人,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善画梅、兰、竹、菊,尤以画梅著称,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梅花楼”。画笔倔强纵横,不守寻常法度,但乱中有理,有莽苍浑成之概。此图绘菊花和文石,用笔恣肆飘逸,很有力量感和形式美感。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