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导演和电影理论家简介
卓别林,C. Charlie Chaplin (1889~1977)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1889年4月16日生于伦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沃韦河畔科西耶。父母都是游艺场的歌唱演员。5岁时曾代替母亲登台演唱。6岁丧父,母亲失业,卓别林与同母异父的哥哥流浪街头,一度被送进孤儿院。后来两兄弟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里演唱、跳舞和干各种杂活。
1913年,卓别林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巡回演出,被启斯东电影公司制片人兼导演M.塞纳特看中。1913年末,卓别林与启斯东公司签了为期一年的合同,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电影生涯。每周拍摄一部只有一本的喜剧片。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足登大皮靴、手持一条竹手杖、走路象鸭子的小流浪汉夏尔洛的形像首次在启斯东喜剧片《阵雨之间》中问世,成为独树一帜的卓别林喜剧电影的主要形像。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余部喜剧片,其中重要的有《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凡尔杜先生》(1947)、《舞台生涯》(1952)等。这些影片标志着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和坚强的反法西斯战士的成长过程。
由于卓别林一贯对小人物、失业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在二次大战期间大声疾呼开辟第二战场,因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9月,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下令对他进行调查,并不准他再入境,他遂定居瑞士,直到去世。在定居瑞士期间,他拍摄了无情揭露和嘲讽麦卡锡主义的《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1967年,卓别林拍摄了他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由M.白兰度和S.罗兰主演,这是一部失败的闹剧片。
1972年,卓别林重返好莱坞,接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因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197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他爵士封号。
萧伯纳曾称赞卓别林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确实,卓别林才华横溢,旷世稀有。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卓别林在艺术领域内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通,在世界影坛上被雀为是集作家、导演、演员、作曲家和舞蹈家于一身的伟大天才。
天才来自勤奋。渴求知识是卓别林的—个重要特点,善于学习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当他蜚声影坛后,仍然十分虚心,不仅向书本学习,而且向社会学习,向普通人求教,他说他的老师遍及各行各业,有裁缝、卷烟工、拳击师、堂倌、司机……。
卓别林有广阔而深厚的生活基础,他的许多作品,其题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巴黎一妇人》就是在他同一个巴黎上层社会的交际花打交道后创作的。又如,他听到有个从农村来的健壮小伙子,被大工业所吸引,在传送带装置下干了四、五年,后来竟精神失常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使卓别林很激动,就构思成了《摩登时代》。
卓别林在喜剧的夸张表演艺术方面,具有充分的生活依据和丰富的内心活动。他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特别生动细致。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并能启发诱导他的合作者。卓别林的无声片,继承和发扬了英国哑剧的优良传统,在世界影坛上首屈一指。他的有声片也由于哑剧因素的影响,具有台词简练、主要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特点。
观众为卓别林的精湛才艺叫绝,但又有谁知道他为掌握各种技艺吃了多少苦头呢?就拿拍摄《马戏团》来说吧,为练基本功,卓别林特地组织了一个马戏班,每天象真正的杂技演员那样刻苦训练。在拍片过程中,他还曾被猴子咬伤过。但是,观众终于从银幕上看到了夏尔洛走绳索走得象专业演员那样地熟练。
卓别林原先不会作曲,为了亲自给《城市之光》配上音乐,他花了三个月时间专门学作曲。后来,他的电影中的音乐都是自己创作的。
卓别林一生共拍摄了八十多部电影。人们问他怎么能编出这么多的故事,而且每部片子里又都有这么多新鲜别致的情节?卓别林回答说,这是不断用脑子想出来的。应该说,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多想”确实是他成功的重要秘诀。他说:“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那是经过不断地努力苦思,直到令人发狂的程度而产生的。你必须能够长期熬受痛苦,而且满怀热情。”他有苦思冥想的习惯,这种习惯使他的脑子交得非常敏锐,极其普通的事物就能激起他的创作欲。一天,他在道具室偶然看见一副高尔夫球棒,马上来了灵感——流浪汉玩高尔夫球!于是创作了《有闲阶级》。又有一次,他到剧院观看舞蹈表演,演出结束时,一个演员领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出来谢幕。这个演员本人并无特色,而那个孩子却表现出一种非常可爱、非常突出的性格。小男孩的形象一连几天停留在卓别林的脑海里。他忽然想到,可以拍一部夏尔洛和孩子的电影啊!一幕幕剧情立刻在他眼前掠过……他无法抑制奔腾的创作激情,马上去把那个小演员找来。后来就拍摄了《寻子遇仙记》。还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幅立体风景照片,拍的是一长列勘探金矿的人,正在攀越那冰封雪冻的山峦。这张照片立刻激起他的想象,各种离奇的故事和喜剧动作随即在脑海中纷至沓来。《淘金记》最初的创作动机就这样产生了。
当然,卓别林的创作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他常常因为其一情节处理得不满意而停止工作,一个人躲开大家苦思苦想,吃不下睡不好。但当他一旦考虑成熟,就又精神百倍地投入工作,一连几天不睡觉,全力以赴,一气呵成,那股劲头使周围的人都不免为他的身体而担心。
卓别林的工作神速,早期能在一个月之内拍出六部短片。后来拍摄长片,速度也非常惊人,《凡尔杜先生》仅用了十二个星期;《舞台生涯》只花了五十天(其间,他还病了几天)。每拍一部片了,卓别林事无巨细样样都亲自抓。他不但是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者,而且是舞蹈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化装设计师,还是制片人、剪接人。
在摄影棚里,他常常从口袋里掏出张小纸,上面是他在不眠之夜心血的结晶:有对剧本主题的阐述,有新增加的一些有趣场面,有对布景、道具和服装提出的新意见。
每天拍完片,他来不及卸装,带着一脸油彩就跑进试片室,看这一天拍成的样片。
卓别林十分爱护自己的影片,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保存在特制的盒子里,以防止损坏,所以他的影片至今还象刚拍摄时那样崭新。为了服从整体或为了让发行商通过,他时常忍痛剪下一些镜头,它们的精彩程度往往要胜过来剪下的部分。据他的儿子小查利.卓别林说,他的父亲很好地保存了剪裁下来的全部镜头。世界各国的观众都会为此而高兴的。
在工作中,卓别林对每一个演员、职员的要求都很严格。某个镜头稍不满意就要重拍,而且显得脾气很大,让人有点害怕。但一到休息时,他马上又变成一个活宝,一会儿演奏一首钢琴曲,一会儿表演一段滑稽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善于启发演员,通常是妙语连篇,情趣横生。他的合作者都说,同他一起工作是巨大的享受。在《香港女伯爵》中扮演女主角的意大利明星索菲姬·罗兰曾对卓别林说:“您教会了我一切。……您教给了我同时用我的身体、思想和心灵来表演的艺术。”她向记者谈到,她同卓别林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在一种难以形容的魅力下”生活的三个月。
卓别林还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他的早期影片中女主角的扮演者爱德娜·潘维安丝、《寻子遇仙记》里的小演员贾克·柯根、《城市之光》里的“盲女”浮琴妮亚·契丽儿、《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里的宝莲.高黛以及《舞台生涯》里女舞蹈家的扮演者克莱尔·勃格姆,都是在卓别林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成为优秀演员的。
总之,卓别林一生辛勤劳动,对世界电影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卓朗林名震全球,同样也深受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早在1915年9月,他的喜剧短片就开始在上海上映。二十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在我国已经广为流行。上海的报纸几乎每天都登有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广告,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他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1930年5月,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到美国演出,会见了卓别林。两位艺术大师一见如故,合影留念,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1936年春,卓别林到远东旅行,路过上海作了短暂的逗留。他会见了老朋友梅兰芳,还观看了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主演的京剧《双胶奇缘》,演出结束时,卓别林到后台看望马连良,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场称赞他的演技。
卓别林自己是一个出色的哑剧演员,而哑剧的表演与京剧的表演有着许多共通之处,所以他十分欣赏京剧,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洗练而完美的艺术。
1954年夏,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开会期间,会见并宴请了卓别林。宾主进行了亲切的、无拘无束的交谈。周总理笑着说:“四十年前,我就在银幕上认识您了。”他还向卓别林介绍了共产党凯旋进入北京城的盛况,谈到横贯整个中国的著名长征。这时,卓别林开玩笑说:“看来,您现在再用不着走那么远的路了。”接着他说:1936年他曾到过上海,亲眼看到在帝国主义铁蹄蹂躏下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他表示希望有机会来看看新中国。周总理热情地请他访问中国,卓别林欣然接受了邀请。宴席上宾主频频举杯,互致良好的祝愿。卓别林说,他虽然不是一个共产党人,但衷心地抱着和他们同样的希望,愿中国人民、愿全世界人民过更美好的生活。他说,他到过许多国家,无论走到哪里,那儿的人们就学他的鸭子步来表示欢迎。说着,他站起身来表演了几段鸭子步。顿时,宴席上响起了欢乐的笑声。卓别林很喜欢中国的茅台酒,称赞说:“这才是真正男子汉喝的酒啊!”散宴时,他希望能带一瓶回去作纪念,周总理当即送给他两瓶。长达七个小时的愉快会见结束时,周总理和卓别林合影留念。送走卓别后,周总理深情地说:“卓别林为人正直,正象他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不愧为当代最有影响的艺术大师。”
卓别林对我国的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题。他在家中珍藏着许多中国的书画和玉刻。他很喜欢我国的古典小说《西游记》,曾建议好莱坞的朋友来改编、拍摄这部作品。1954年,在看完我国的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我国记者说:“影片好极了,希望你们多拍这类片子。”又说:“你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希望你们充分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你们的成就会吸引整个世界。”1955年,中国艺术团到巴黎演出,卓别林专程坐飞机赶去观看。1956 年,中国木偶艺术团赴欧演出,卓别林看了以后也推崇备至。
- 上一篇:世界上的50位导演
- 下一篇:“前无古人”:李安的 120 帧新片到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