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如轩书法随笔
一、走出导向
近来,有人受素质教育理论启发,把古人书法创作界定为素质型创作,把当代人书法创作界定为应试型创作,意欲呼唤书法创作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轨,极富意义。
反思当代书坛,真有些旧科举考试的意味;两年一度新人展、中青展、全国展,间或一些单项展。书人仍多围绕这一指挥棒,为获奖、入选而乐,为名落孙山而忧,以至于将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都忘却了。整个一制造导向,迎合导向甚至追寻导向的运动过程。
近几年,凡是关注书法的人,谁人不知新人展注重学,注重基本功的把握;中青展倡导探索,鼓励创造;而全国展则主张稳中求进,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 这些宏观的导向并没有错,且有利于书法事业的发展。而具体操作中诸多导向的炮制和效果则变味了。从最初弘扬主旋律的讲座到时代精神的画地为牢,到全国大展获奖作者座谈会的经验传播,再到各类展览前创作研讨班的评委授意,甚至某些好事者预测展览取向,采访公布展览组织者及评委的欣赏口味 ...... 热热闹闹,不一而足。今天,参加全国大展,取法什么,线条如何运用,墨色怎样变化,形式怎样构成,对于许多赶潮者来说可谓驾轻就熟。致使书风雷同,书味浅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作完全被扭曲。诚马啸先生颇具见地地断言:当代书法创作连启功先生的书法(不是风格〈马啸语〉)尚不能跨越,当代书法的地平线并没有出现。
当代书人,尤其是青年书人,在名利障、金钱障、权势障面前,思想黯淡了,理想泯灭了。他们改变或抛弃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牺牲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挖空心思地琢磨评委的心态,迎合评委的口味,等而下之者连自己的人格都搭上。他们完全成了导向的追逐者,流行书风的推波助澜者,群众书法运动的牺牲者。有时,真想愤世嫉俗地呐喊:书法必须回归到书斋中,回归到书卷、文化的滋养里,回归到自我的心灵深处。走出导向,远离喧嚣,回归到个中的静照与玄思中,书法才能重现它照人的光彩。书法艺术虽形式简单,却能寄予无限内涵。美是多种多样丰富绚烂的。我们大可以无视甚或蔑视导向而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管它入选不入选,获奖不获奖。“破空横行,孤为己意,不期工而自工;刻意求工,局于成见,不期拙而自拙。”我们的先贤勇猛精进地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或许正是我们缺少的。李叔同的“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蝉蜕出他那清冷馨洌的真正的禅书;林散之与古人争一席地位,以寂寞平淡的道心造就那飘飘仙气、虚无缥缈的大草;叶公绰的“抗心希古任其所尚,舍毫骤墨动必依真。”致使他虽学赵松雪而一任倔强豪劲;张伯驹“法先人而我用,师造化以抒己情”,才从心底流出他那童心童体 …… 这才是传统的精粹,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继承的。
我们的评委也应该开放胸襟,不要给书法创作画上条条框框,而从艺术审美的多样化的大立场出发,把讨好评委的作品做公正的处理。摆脱先入为主的自我偏狭,多肯定那些出自真诚的艺术心灵的个性鲜明的东西,则我们的书法事业幸甚。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书法创作必须走出导向,走向气象万千的美的大千世界。
二、走向表现
我们无意否定当代书法所取得的成就,诸如形式构成的拓展,的确较传统书法丰富。然而面对历代书迹,我们的当代书法,总嫌滋淡味薄,总嫌浅唱低酌,总嫌不够劲儿……总觉得不能与传统比肩。我们决不能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为借口,来掩盖我们的孱弱。
当代书法颇有当代消费文化的意味,如同小品、调侃文学等一样,只予人片刻的快适,便一览无余了。我们不能不承认当代书法过份重视笔墨的游戏和趣味,而忽视了作品中人生意境的表现。
当代书家大多津津乐道于线条变化,墨色丰富,提按顿挫大跨度跳跃,轻重粗细鲜明对比,浓淡枯湿强烈反差;时而破锋,时而枯涩;动辄干裂秋风,动辄春雨滋润,构成一幅幅“热热闹闹的图画”。并创造一个时髦而动听的术语“视觉冲击力”,加以传播推广,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向。
当代书家往往忽略精神的陶养,而艺术表现,正是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岱语)的双重交养所成的生命境地里流出。很少有人深入艺术的根源之地 —— 心灵,从而独抒性灵,使我们的书法涵泳深沉的人生境界,获得博大浑厚的灵魂支持 ……
我们认为书法必须摆脱对技巧、形式的留恋,走向精神和思想的表现;必须从形的追摹走向心意的发抒;必须从感目的层次,走向动人心魄的层次。自古以来,优秀的书家莫不“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迭出”(康南海语)。“ 清”的人生使王羲之笔底流溢出幽玄淡逸的人格美;正大阳刚的儒者情怀使颜真卿的书法焕发出雄浑壮硕、庄严伟岸的人性的光辉;怡然自得的禅悦风范,使苏东坡的书法天机舒卷,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固然重视形式的提炼,但并没有鼓努为力,声嘶力竭地宣泻笔墨,只是“性情中人”,听任心腕之交汇,悠然一挥便感人肺腑,惊心动魄。
记得前两年东方时空节目中音乐栏目有句话:“感心悦耳民族曲,荡气回肠中国魂。”印象很深,或许当代书法正缺少感心荡气的民族魂灵。多么希望它能走出感官刺激,走出视觉冲击力的浅层次,而震撼心灵,荡气回肠啊。
- 上一篇:书法随笔:细节未必决定成败
- 下一篇:书法艺术之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