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期越剧剧团简介

时间:2017-01-09 08:40:33 来源:网络 点击:0

宁海县越剧团  组建于1983年。全团54人,先后由袁哲飞、唐洁妃任团长。行当齐全,能演各类文武大戏。主要演员有花旦唐洁妃、葛素娟、陈婉琪,小生董慧兰与尹派男小 生夏永盛等。该团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开拓,使每个演员具有一专多能,既掌握演越剧的基本功,又能歌善舞,拓宽表演领域以适应现代青年观众。经过10余年的辛 勤耕耘,逐步形成了“一树多花”的艺术特色,既能演整台大戏,又能演现代劲歌劲舞。保留剧目有《五女拜寿》、《桃花井》、《孟丽君》、《瑞云》等10多台 大戏。常常在正戏演出前,加演20分钟的现代歌舞,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

该团多次赴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演出,在江、浙、沪一带有一定影 响。创作的大型剧目多次在省、市戏剧节中获奖。1999年创作的大型历史剧《方孝孺》,参加宁波市第8届戏剧节,获剧本、导演、作曲、舞美等12项大奖,其中唐洁妃、潘菊红、林彩虹获优秀演员奖。平时较长时间自带铺盖下农村、睡地铺,不畏辛劳,年演200余场。领导班子分工不分家,劲往一处使,宛如一个 人。整个团的氛围如沐春风。曾多次评为省先进单位,并评为浙江省甲级剧团。1997年坚持办艺术培训班,使剧团后继有人,被誉为“东海明珠”。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兼述集艺、舟山地区越剧团)  原为舟山地区越剧团。1965年5月由荣艺、集艺、朝民三个越剧团合并而成。荣艺越剧团于1951年7月筹建于上海老闸戏院。1956年5月支援浙江,迁 往岱山县。1960年隶属舟山地区,称舟山荣艺越剧团。集艺越剧团的前身为高升舞台,1950年建于宁波,演出于舟山一带。1951年归属定海,更名为定 海集艺越剧团。1960年与普陀县群艺越剧团合并。胡一笑、魏银凤先后任团长。擅演《慈云走国》、《薛丁山征西》及《杨家将》等以武打见长的连台本戏。创 作剧目有《碧海扬帆》等。主要演员科班出身居多,有魏银凤、鲁芳桂、屠法香、王素娟、黎帼英、屠云卿、陈秀芳等。魏银凤擅演《叶香盗印》和《窦娥冤》,鲁 芳桂擅演《双枪陆文龙》、《狮子楼》,屠法香擅演《包公打銮驾》。在1954年及1957年省戏曲观摩演出中,魏银凤获演员一等奖和二等奖。朝民越剧团于 1952年建于上海。1956年1月批准为国营剧团,5月支援浙江嵊泗县。1960年隶属舟山地区。三团合并成立舟山地区越剧团后,分设两个演出团,陈杏 芳、贺意珍、应丽芬、屠云卿分任正、副团长。主要演员有唐月萍、林一枝、周玲芳、陶瑞娟、童云芳、李啸云等。1972年5月,改组为舟山地区文工团,先后 编演了《塘边风波》、《渔港》等小戏。1978年6月,恢复原建制。主要演出剧目有《雏凤凌空》、《三看御妹》、《孟姜女》、《宝刀歌》等。1980年省 青年演员会演,支松琴、林卿华获二等奖。1980年7月招收男女学员24名举办训练班,为期3年,本团老演员徐春凤等任教师。结业后充实该团。后改建称舟 山小百花越剧团。近十多年来,创作排演了《长相思》、《海明珠》、《洛水情》、《桃仙女》、《唐宫风雨》、《观音出世》等十余台大型历史故事剧、神话剧和 优秀传统剧目。通过以戏带功、以戏出人、办校培训、输送深造等途径,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戏剧表演艺术人才。

现有二级演员、范派小生陈娜君,曾多次获得浙江省会演青年演员一等奖;二级演员、张派老生乐彩珍曾获全国青年演员大奖赛优秀演员奖;二级编剧言秋士、李世庭;二级导演应丽芬;二级作曲陶根德、于传荧;主任舞台技师夏仁彪;二级演奏员王承国、翁兆武等艺术人才。

在浙江省历届戏剧节、会演中曾获得过剧本创作一、二、三等奖,以及导演奖、作曲奖、舞美设计奖、道具制作奖、服装设计奖、音乐伴奏奖,演员表演一、二等 奖和全团精神文明奖。目前演员阵容齐整,艺术行当齐全,基本功扎实,纪律严明,团风优良,经浙江省文化厅考评定级为浙江省“一级剧团”。

荣艺越剧团  1951年7月筹建于上海老闸大戏院。主要演员有花旦唐月萍、应丽芬,小生陶瑞娟、徐春凤、任小棠,老生周玲芳、张连良,小丑李啸云,老旦姚月花。并培养 了杨孝星、董莘娅、钱银花等一批较有影响的青年演员。剧务部成员先后有编剧陈曼、言秋士、杨理,导演田野、金人、文谷,作曲陈天乐、吴长云,舞美设计施云 飞、周志芳等。1956年2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国营剧团。同年5月支援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迁岱山县。1960年隶舟山地区。唐月萍任团长,陶瑞 娟、周玲芳、应丽芬任副团长,徐春凤、言秋士任艺委会正、副主任。创作、改编的保留剧目有《闯宫铡美》、《宇宙锋》、《望江亭》、《寻亲记》、《铁弓 缘》、《关汉卿》、《凤尘英烈传》、《宝刀歌》、《宋江杀惜》、《磨豆腐》和现代戏《海菊》、《年青一代》等。其中《海菊》在1958年浙江省首届现代戏 会演中荣获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等奖。是年10月、11月,诗人田间、戏剧家田汉、梅兰芳在舟山、杭州观看了《海菊》的演出,均给予肯定和热情鼓励。剧 团长期坚持在海岛、渔场、营房、哨所演出,足迹遍及舟山大小岛屿,被海岛人民誉为“渔家自己的剧团”。1959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视察舟山,观剧 后在寓所亲切接见了部分主要演员及主创人员,给予深切的关怀。1965年5月与集艺、朝民剧团合并,改建为舟山越剧一团、二团。

朝民越剧团  1952年建于上海,1956年1月批准为国营剧团,同年5月支援浙江,迁嵊泗县。1960年隶属舟山地区。主要演员有童云芳、林一枝、筱月樵、陆杏花、贺意珍等,剧务部成员先后有编剧徐醉梅、李世庭,导演李有锦、钱婉如,作曲严家范,舞美设计虞中华等。韩子实、童云芳、蒋君芳、贺意珍分任正、副团长。演 出剧目主要有《近洋争雄》、《雷锋》、《墨子救宋》、《人面桃花》、《三看御妹》、《蛟龙扇》等。剧团长期坚持为海岛人民演出。童云芳以扮相俊美、嗓音甜 润深受广大观众欢迎。1965年与荣艺、集艺剧团合并成立舟山越剧一团、二团。

岱山县越剧团  组建于1978年。前身是1970年建立的文艺宣传队。正副团长有陈允恭、董明霞。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姚员文、董明霞、密冰霞、叶佩芬、杨建儿、陈允恭、包汝龙。其中优秀青年花旦何赛飞选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现已撤销。

嵊泗县越剧团  组建于1979年。前身是1970年建立的县文艺宣传队。正副团长有邵德士、陆秀芳。历年主要艺术人员有邢美钗、沈素球、林菊如、陈亚敏、陈秀芳、白爱凤、傅国璋、孔艺、李佛裔、周志良等。其中优秀青年花旦洪瑛选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现已撤销。

(作者:未知 编辑:)